晨光尚未完全驱散夜色,基地主控室内却已灯火通明。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金属与机油混合的气息,那是张峰昨夜调试机械守卫时留下的痕迹。秦烈站在中央操作台前,手指轻点投影屏,一串串数据如流水般划过他的指尖。
林雪倚在墙边,目光紧锁着屏幕上那片模糊的世界地图。她的作战靴踩在地板上,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像是某种无声的催促。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活下去。”秦烈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而是要让人类文明,在废墟之上重新生长。”
周敏坐在桌旁,手中握着一支钢笔,纸页上已经写满几行草稿。她抬起头,眼神坚定:“我明白你的意思。但国际层面的合作……不是一句口号就能实现的。”
“所以我们要从第一步开始。”秦烈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先找到愿意对话的人。”
陈浩正低头调整一台老旧的量子通信终端,他的眉头微皱,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这玩意儿还能用?”他低声嘟囔了一句。
“它曾属于军方最高级别的加密通讯系统。”林雪答道,“如果能恢复部分功能,至少可以尝试联系海外残留的科研组织。”
“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谁还在。”李薇轻轻开口,声音温和却不容忽视,“末世之后,很多国家都断了联系,甚至……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空气一时沉默下来。每个人都清楚这句话背后意味着什么。
“那就从信号开始。”秦烈语气平静,“哪怕只有一段回应,也比盲目等待强。”
周敏点头,在纸上写下第一句话:
“我们仍在,你是否也在?”
陈浩将最后一根数据线插入终端接口,屏幕闪烁了几下,随即亮起一串复杂的波形图。
“有反应。”他低声说,随即迅速敲击键盘,试图捕捉信号源的具体位置。
“南美方向。”他报出坐标,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而且……这段编码方式,不像是普通幸存者能掌握的。”
秦烈走近几步,目光落在屏幕上:“你能破译吗?”
“需要时间。”陈浩没有抬头,“但它主动回应了我们的信号,说明……他们也在寻找联系。”
“那就给他们一个理由。”秦烈转向周敏,“继续完善倡议书,强调‘技术互助’和‘资源共享’,避免提及军事或地理位置细节。”
周敏点头,迅速补充道:“我们可以提到‘重建教育体系’‘培养下一代科学家’这样的关键词,更容易引发共鸣。”
“很好。”秦烈看向林雪,“你负责训练营的初期建设,同时也要准备应对可能的外部威胁。”
林雪站起身,肩上的装备袋微微晃动:“我会确保基地安全。”
“还有我。”李薇忽然开口,“虽然目前病毒研究进展有限,但如果能与其他医疗团队合作,也许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这也是我们提出合作的原因之一。”秦烈环视众人,“科技、医疗、教育、防御——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生存与发展体系,而不是孤岛。”
张峰靠在门框上,抱着双臂,若有所思:“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对方也有类似的空间或者系统呢?”
“当然。”秦烈嘴角微微扬起,“那才更值得我们去接触。”
数小时后,终端再次震动,一段加密信息缓缓浮现。
陈浩迅速调出解码程序,一边运行一边低声念叨:“这段代码……结构很特别,像是某种旧时代的联合实验室遗留下来的。”
“什么意思?”林雪问。
“意思是,”陈浩抬头,“它可能是某个曾经跨国合作项目的残余信号。”
秦烈神色一凝:“也就是说,那里可能还保留着一部分完整的科研资料?”
“有可能。”陈浩点头,“不过现在只能确认一点——他们接收到了我们的信号,并且回应了。”
周敏将倡议书的最后一段誊写完毕,轻轻合上笔记本,望向秦烈:“接下来呢?”
“继续发。”秦烈毫不犹豫,“直到有人回应为止。”
他走到窗前,外面天色已亮,阳光透过破碎的玻璃洒落在地面,折射出斑驳的光影。
“世界不会因为一场灾难就彻底沉寂。”他说,“只要还有人在思考、在探索,我们就还有希望。”
林雪走到他身旁,望着远处的训练营工地,低声道:“你觉得,他们会来吗?”
“会。”秦烈回答得毫不犹豫,“因为我们都明白一件事——人类文明,不该死在这场末日里。”
终端屏幕突然闪烁,一道新信号跳入监控界面。
陈浩立刻坐直身体,双手飞快地在键盘上翻飞:“又来了!这次是……欧洲方向?”
所有人瞬间聚集过来。
“是谁?”林雪问。
“还不清楚。”陈浩咬牙盯着屏幕,“但这段频率……非常古老,像是上世纪末期某个联合科学计划的遗留信号。”
“那就更不能放过了。”秦烈语气坚定,“把它记录下来,等有机会,亲自去看看。”
周敏拿起笔,在倡议书的最后加上一句话:
“我们不再孤单。”
窗外的风穿过破损的墙体,拂过桌上的文件,纸页轻轻翻动,仿佛回应着某种无形的承诺。
而远方的训练营工地上,第一批学员即将抵达,尘土飞扬中,隐约可见一队身影正在靠近。
秦烈转身,对众人说道:“会议结束,各自行动。”
林雪率先走出门,步伐坚定,背影消失在晨光之中。
控制室内,只剩下陈浩还在调试终端,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片刻,忽然低声说了句:
“你知道吗?刚才那段信号……有个名字。”
“什么名字?”秦烈问。
“Project Rebi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