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长,现在最紧急的事情是先把原因调查清楚,而不是‘考核干部’的时候吧?”
救治伤者,是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的第一步,所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无论何时,遇到什么事,人的生命都要始终摆在第一位。
然而,救治伤者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安抚家长情绪、调查事故原因以及追责问责等。
安抚家长情绪和调查事故原因都离不开当地干部的配合,也就是离不开易之和陈老师的配合。当地干部和本地干部有着独特的优势。
易之觉得无所谓,大不了闹翻了自己就回去睡大觉,任你几姨妈想怎么调查就怎么调查。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道理谁都懂。
对于王嫣的“考核”威胁,易之很反感,王嫣越是想让自己低头,自己偏不低头,反正自己的工资不是由镇里发,大不了得不了优秀,有什么大不了的。
此刻易之给人的感觉是,硬到底,无所谓。
眼见易之油盐不进,“情商”低,王嫣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凌厉。
既然已经点到关键要害,而且给你“台阶”了,你还不愿意自觉走下,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王嫣在心里盘算该怎么敲打敲打这位“不成熟”的驻村工作队长。
躺平摆烂不作为,不服从组织安排,工作履职不力……
王嫣脑海里闪过无数种合情合理的处理条款,条款的解释在自己。
两人脑中各有其法,目光如炬,皮笑肉不笑地僵持着,对话略显阴阳怪气,让原本压抑的空气急骤变冷,
在场的其他干部很默契,没有谁主动去劝解自己的领导。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就连学校门口的核桃树叶亦想要近距离感受这种氛围,于是随着风优哉游哉地落到距离易之的脚不到一米的位置旁观。
然而,一声鸣笛声打破了这处于临界状态的平衡,一辆黑色帕萨特停在村委会的操场上,车里走下两人都熟悉的面孔。
易之熟悉的是副县长王枫和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霞,至于紧跟在王枫身后戴眼镜的肥头大耳小伙,看上去有种“小人得势”的韵味在,易之不认识,
王嫣熟悉的是王枫。
三人向易之和王嫣这边走来。走在前面的王枫左看右看,频频对围观的群众点头示好。
王嫣看见朝自己走过来的王枫,狐疑地看向一旁的随从人员,随即快步微笑迎上去:“王县下午好,欢迎来隆临镇指导工作。”
王枫略感讶异,快速恢复笑脸:“这不巧了嘛,没想到在东丘能遇到王镇。”
王枫没有让秘书告知镇里自己要来东丘村调研,因此在这里看到王嫣是有些意外的。
两人简短地客气问好,讲了几句客套话后,王枫向易之走去。王嫣跟在后面,与秘书小毕“套话”。
县政府一位副县长在这个节骨眼上来东丘村,王嫣心中隐约有些不安,所以她想知道王枫来东丘的目的。可任凭她怎么套小毕,都没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因为,秘书小毕压根不怎么理会她。
小毕俨然上位者的姿态,肥头大耳大圆脸,再配上一副斯文眼镜,那身架子,那表情和眼神,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县委书记呢。
操,不就一秘书嘛,怎么就拽成这样,哪来的优越感?
“不知道是什么眼光,竟然选这种货色当秘书,等于是在自己身边埋下定时炸弹,指不定什么时候会炸。”王轩陵看到自家老爸身后的秘书,转身往学校食堂走去,主打一个眼不见心不烦。
易之走向前,向王枫问好,也向一旁的李霞问好。
让易之没想到的是,李霞口中所说的关注东丘村人居环境整治做法的县领导会是王枫。
这也让东丘村能够得到王枫的支持,能够顺利得到资金实施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有了更加合理的逻辑解释。既是自己儿子驻村“需要”,也是自己本职工作。
可以这样理解,东丘村已经有一整套可行的办法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脏乱差”问题,且已经开始实施一段时间并取得良好效果,群众基础有了,工作队和村“两委”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带头人,有人愿意跟着带头人,就已经具备成功的基础条件。这时再有足够的物质保障,那么这要做的事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取得成功。
王枫自然愿意提供这物质保障,在出成绩的基础上附加拿捏儿子这个条件,简直就是一石二鸟。
这么分析下来,易之有些同情“二代哥”王轩陵。但不管怎样,都感谢他的“默默付出”。
王枫之所以决定亲自来村里看一看,是为了研究东丘的这套经验做法能否在全县推广。
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属于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之二,有政策背景支持,做起事来也有底气。
带上记者的目的也是为了下一步在全县推广“东丘经验”而宣传造势。
只要得钱实施项目,其他的易之都觉得无所谓。你有我想要的东西,我有你想要的东西,各取所需,相互合作,彼此成就,何乐而不为呢!
在易之的汇报下,王枫得知东丘今天所发生的事。他一转刚才的和气笑脸,脸一沉,随即条理清晰地做出安排。
因为教育局也归他分管。
现场成立由市监、公安、教育、卫健、隆临镇组成的调查工作小组,王嫣任组长,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各方,王枫限她在两天的时间内查明原因,否则将追责问责。
王嫣怨恨地看了易之一眼,然后悻悻地答应,随后把镇里的干部喊到一旁开现场办公会,落实王枫的要求。
易之只觉这么一幕如此熟悉,这不就是自己刚来东丘驻村遇到命案时王嫣对自己所提的“要求”嘛。
易之安排陈福协助调查小组参与调查取证工作,自己则是陪同王枫深入村寨里走访调研。
东丘村有十六个村民小组二十八个自然寨,王枫走了一半以上的寨子。每一个寨子都看得很仔细,也会与在家的村民“闲聊”。
边走边看,边看边问,心里就有底了,不断地表扬易之,说易之很有想法,并非只做表面工作,而是全方位地在整治东丘村的环境卫生,是真的想要把这事做好。
王枫很爱才,也只注重才能。选择小毕当秘书是有原因的。
李霞跟着取镜拍照,能跟着县领导报道好素材,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也是忙得不亦乐乎,没一会儿就满头大汗。
从组里回来,王枫在村委会议室召集大家开会,作为隆临镇镇长的王嫣也被喊来。
会上,王枫充分肯定东丘村在人居环境整治的做法,直言自己这次来,就是想实地看看东丘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否能够在全县推广。
王枫说:“来东丘实地一看,我心里有底了,‘东丘经验’是可以在全县推广的。王镇,易队长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人年轻,有想法,敢想敢做。”
“所以,接下来就请易队长多辛苦一下,好好提炼做法,到时也请王镇帮忙把把关。到时开全县的会,还要麻烦易队长在会上好好的给大家讲讲。”
王枫的肯定,易之等村里干部自然是很高兴,自己做的工作被领导肯定,还能作为经验做法在全县推广,既自豪又有成就感。
一家欢喜一家愁。王嫣脸沉得厉害,从王枫来到村里的那一刻起,自己就没看到王枫对自己有过好脸色。
没好脸色也就算了,还被安排硬任务,限自己在两天内把这件事的原因调查清楚。
她后悔自己在接到村里的报告时,为什么不是安排一名副职过来,而是要亲自过来。原以为自己过来可以好好整顿一下这个易之,没想到会有县领导替他撑腰。
王嫣心里生着闷气。她不知道的是,王枫之所以没有给她好脸色的原因,是因为接到村里的报告后,镇里没有立即向县里报告,而是他来到东丘后才知道的消息。这种校园食品安全本就是舆情高发点,稍有不慎就会爆发舆情。
王嫣,她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