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在北京的日子(下)
书名:自传体小说《郭银珍》 作者:银杏硕硕 本章字数:3268字 发布时间:2025-07-17

第三十章:在北京的日子


人,以自我为中心,偏向自己,袒护亲人,有争执时,先推卸责任,指责别人,这大概是通病。


与父亲说话时,他先指责我娘“太犟”,我很生气,说“……,我娘再犟,也没有犟过奶奶,奶奶胳膊粗,力气大,她一抬胳膊,就把我们给推出了出去,她太绝情了,”我边哭边说,“啊?,那个时候,我们才多大啊?我们才四、五岁啊,她考虑过我们的死活吗?”爹递给我一杯水,一条毛巾,我也不喝,只管哭,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不管什么原因,当奶奶的,不应该对我们这样不负责任,她这奶奶怎么当的?她的心也太狠了吧?……”我“呜呜”地哭泣着,爹不言语了。


憋了好久,终于痛快淋漓地发泄,像一场大雨,从沉闷的云层“噼里啪啦”倾盆而下,洗尽天空,洗尽大地,洗出一个沉闷的自己,然后,做一下深呼吸。


这是生活中留下的账单,堆积如山的琐事,让人置于无尽的“迷宫”。现实生活总是如此残酷。


其实,谁家不是一地鸡毛?谁家的锅底没有黑灰?“岁月静好”只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只不过是看你自己以什么态度对待。


这一天,继母非要带我洗澡不可。她说:“银珍,我带你洗个澡去吧,是单位的澡堂,不花钱。”父亲也说,“去吧,洗个澡,去去火。”在继母的带领下,我去了爹单位的澡堂。


来到澡堂,走进门一看,吓我一跳,山沟人,长这么大,头一次看到这场面。


澡堂里,那么多人,一丝不挂,每一个人站在水龙头下,淋着,搓着,屋里水气腾腾,一个个大白条赤裸裸,吓得我不敢抬头看。


继母拉着我,走到衣柜储存衣服,叫我脱衣服,我摇摇头,说:“我不洗了。”“来都来了,怎么不洗了?你在乡下不洗澡啊?害羞了。这里谁都不笑话谁,快点脱吧,”她以一位家长的口吻命令我。


在继母的催促下,我慢悠悠地脱着衣服,“你快点啊,别磨蹭啊,”“哦”,继母带着我找闲着的水龙头。我两手捂着身慢慢地走着,“吧唧”一下,我摔在了地上。“哎吆,你小心一点哦,”她一把将我拎了起来,“摔坏了没有?”我摇摇头。


这时,有熟悉的人与继母打招呼,问:“这是谁呀?”“老郭的闺女,乡下来的,我领她洗个澡。”“郭师傅闺女啊?长得很像哩,”我礼貌地向人家点点头。


城里人在澡堂又是肥皂又是香皂的,一顿搓洗,洗得白白净净,如一尊雕刻的玉。可弄得澡堂泡沫满屋,气味熏人,污水满地。


这波人刚走,又来一波。哈哈,城里人真讲究,特别会生活,会享受。


我们大山里人,就没这些啰嗦事儿。山里人,有细雨,有清风,有阳光。我们雨浇浇,风吹吹,阳光出来晒一晒,就干净了,还带着一股清香味儿。我们每天沐浴大自然的清香,满山遍野的芬芳,更自然,更清爽,我们是大山养育的人。


郭家人,就像一棵分枝散叶的大树一样茂密成林。在北京,出五伏的,没出五伏的,几十户人家,向大树的枝叶伸向四方, 扩散开来,枝繁叶茂。


周天,吃过早饭,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听继母说话:“银珍,别回去了,我在这边黄庄,给你介绍一个对象,离你爹近,再来这里方便。你那边太偏僻。”


我摇摇头,说:“不了,我娘在家里还等着我呢,我得回家。”这时,看爹张了张嘴,话没说出口,就又咽了回去。


正说着话,郭家宝兄来了,他进屋就说:“银珍,今天带你走亲戚,我骑自行车带你,还能看看沿途风景。”我拍手称快。


自行车在路边缓慢行驶,我坐在后座上,东张西望,汽车在路中飞驰,路两旁穿行的自行车如流水,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家宝兄驾驶技术蛮好,左躲右闪,缓慢行驶着。


路两旁的建筑物密集,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红房子,青砖瓦,古朴生香。路经这门那门,各大专院校,古木参天。北京,是一个地方都有出处,都有讲究。北京,可尽情地看,可尽情领略北京独特魅力。


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家宝兄已经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跳下车来,家宝兄说:“走一会儿吧,”“好的”我巴不得慢慢走着,好一览路两旁的美貌。


忽然,我的目光被一个特殊的门牌号抓住:……国务院,顿时,我两眼放光,惊呼:“国务院—这是国务院吗?”我看着家宝兄问他。“对,这就是国务院。”“这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日理万机的地方吗?”“正是。请问郭银珍,有何感想?”“我感想多多,主要是,我想进去看看……”


家宝兄说:“这里是古建筑群,一座紫禁城,西侧国务院,前面是天安门,后面是乾清门广场,属于北侧……”


我惊喜万分,也听得入神,天安门去过护城河,1966年11月份,大串联时,就来过这里参观,是在军人的带领下来的,那时候,我们大串联,都是被军管。


蜿蜒曲折的护城河,像一根绿色的腰带,缠绕着古城墙,城墙上的箭楼、角楼高高耸立,显现出威武雄壮,它是古代军事堡垒,高大厚重,令人震撼,历史上承载着厚重的责任与义务。


平时,感觉,国务院遥不可及,而现在国务院就站在眼前,真想进去看看。


我跟家宝兄商量:“我想进去看看,看看周总理,”“我也想进去看看,谁不想进去看看呢?”“那就走啊 ”“你打头……”他笑着说。我看着有点壁垒森严的样子,不敢接近。“真得能进吗?”“有通行证吗?”我摇摇头“没有。”“没有通行证禁止通行。”


我感到遗憾,在国务院门口站着,看着。忽然想起来武林大片里的轻功,“我要会轻功就好了,我“嗖”得一下就飞进去了,”“你嗖得一下就飞进去了,嗖得一下,就把你抓住了,我可不管你啊”家宝兄说完他哈哈大笑。


再细看看,紫红色的围墙,高举高筑,围墙外面,三步一岗,两步五哨,荷枪实弹的警卫,个个威风凛凛,严阵以待,令人敬畏。我知道真得不能进。


国务院,是中央机构重地,能站在门口看看,也是一种幸运,也算是到了国务院办公厅了,我满足地笑了起来。


结果,到亲戚家,已经迟到了。家宝兄解释说:“是郭银珍赖在国务院门口不走了,在门口耽误时间了,”大家一阵嬉笑。


又一日,我们专程去了朝阳区,并在那里住了几天。这是大伯的儿子,郭家林的家,四个孩子,一家六口人。


郭家林住在朝阳区一个四合院。他家人口多,分配的房子也宽裕,有地方住。

在京父辈人,都是木匠。我的同辈人,只有家林是木匠。家林兄大我十五岁吧,在老家的事,他知道的多,他有“久别重逢”的热情,让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切感。


饭桌上,家林兄嫂端详着我说:“银珍长大了,特别像二叔,”“哥哥说:小的时候看不出来,越大越像,哈哈”。


家林兄打量着我问:“银珍,老家的事,你还能记得多少?”“哥哥啊,你想想,我是多大出走的啊?已经没有任何记忆了。”他用手比划着说:“你这么大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呢,你的名字,是咱奶奶给起的,……”他把以前娘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我只笑而不语。


“你弟小的时候,不哭不闹,可省事了,”此话是嫂子说的,他们在老家已经结婚了,参与了郭家的往事。


每当兄嫂说起老家的事,提起以往与我们有关的事儿,我就禁不住笑,特别喜欢听,我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和亲切,仿佛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曾经是郭家的一份子,才能感受到一点一丝在根基的甜蜜。


原以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小弟,姥姥是我的亲人,其他亲情荡然无存。此时此刻,听着兄嫂的叙说,我才真切地体会到,郭家人挂记着我们,让我有一种归属感,回家的感觉真好。


在北京的日子,串亲,走了一家又一家,挨家拜访,真像家栋兄说:来了带你走亲戚。


郭氏家族,一直保持着传统礼仪,在京的亲人,都属于早期北漂。他们更懂得团结互助,平时谁家大事小情,亲们也都互相支持,有凝聚力。


逢年过节,以长为尊,大家约定一个时间,携儿带女,大包小裹的礼物,去长者家拜聚,令我赞叹。


今年,也不例外,在京的亲人,提议让我留下来,一起好好的,热热闹闹的过个年。


北京再好,这里没有娘,娘,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我谢绝了大家的挽留。


在京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我决定回家,担心娘一个人在家难过。


北京,是历史古都,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有句话叫做:“如果进京,必去故宫”,1970年,故宫是封闭状态,为的是保护古文物。


北京火车站,站台上,父亲,三叔,家宝,家栋兄频频招手,我从车窗看到几双眼睛注视着我,感觉暖暖的。


一场团聚,一次离别。 所有眼神,再度变得忧郁而凄伤。我只能在忧伤里暗自静默,在静默中暗自忧伤。


列车166次北京始发站,——直快牡丹江,路过尚志,列车在轰鸣声中奔驰,我的心,早已飞到娘的身边。


2025年7月17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