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搬家
从北京回来,一踏进门,就看到福珍姐也在我家里。“银珍,你可回来了,急死我了……”我看娘躺在炕上,“这是怎么了?”“婶,有病了,躺了两天了,也没有怎么吃饭,我刚刚从家里端了一碗小米粥,这不,都快凉了,也没吃,我正在劝她吃,”
我伸手摸摸娘的额头,不热。娘看我回来了,就坐了起来。
我知道,娘是累的,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太操劳,太疲倦。我与弟弟又都不在家,她的心,都在弟弟和我身上,我们在她身边,是她的精神支柱。
我立马揭开锅,放点水,刷刷锅,点着火,给娘煎两个鸡蛋,放一棵葱花,“滋滋啦啦”翻了几下,熟了,很香,然后,又把那碗小米粥热热给娘端跟前,又拿出从北京背回来的茯苓饼,给娘吃,又递给福珍姐几块,“福珍姐,你尝尝,叫茯苓饼,北京特产,可好吃呢。”
亲自看着娘把小米粥与煎蛋一点一点吃下去,我舒了一口气。“谢谢福珍姐,这些幸亏有你,辛苦你了姐。”福珍姐说:“婶的病,是想你想的,自从你去了北京,婶,天天下午去北边的村头等你。”
锅里的水翻花了,我给娘舀一碗开水晾上,又给福珍姐晾一碗。
福珍姐继续说:“有人看她总去村头站着,就问她:“你总站这干什么呢?”她说:“等妮儿回来,妮没有回来,妮没有回来……”听到这里,我的眼睛又湿润了。
福珍姐又停顿了一下:“银珍,我说话,你可别生气啊,屯子里有人说:这老太太有点魔怔了 。你回来了,婶的病就好了。”“福珍姐,你说的话,我都相信,娘啥样,我知道。幸亏有你,真得非常感谢你姐。”福珍姐说:“这是一位好母亲,值得尊敬。”
我拿出一条又长又宽的红色毛围脖儿,特意去西单商场挑选的,毛绒绒的,特柔软,我替福珍姐围上二圈儿,又拿起我的小圆镜子,照着她 ,说:“送给你的礼物,看看怎么样?”“这两支英雄牌钢笔,是送给二位哥哥的 ,请你代我转交给他们,谢谢他们对我的帮助”。
福珍姐照着镜子,笑逐颜开,说:“很暖乎,很好看,很喜欢,谢谢你银珍。”,“要说谢谢的应该是我,这些年你对我的帮助,我心里记着呢,感恩有你”。也分别给季宝亮带来一些礼品,分别送去。
来到年了,弟弟也放假回家过年了。我们两个看娘身体虚弱,就把家里的一些猫猫狗狗鸡鸭猪都处理好了,只留几个小鸡 给她照顾,是她的小营生。
饭后,和弟弟,娘讲讲北京的一些事情,娘与弟弟,只听,不问,我就不多说,让小弟多说说他厂里的事,娘愿意听。
今年过年,小弟从县城带回来一块猪肉,还买回来几斤白面,一幅对联,贴在门两旁,红红火火,特别喜庆。又杀了两只老母鸡 。今年过年很丰盛。过年,我和弟弟要好好的犒劳犒劳娘,不要她动手做饭,我主勺,弟弟帮手。只要顿得烂烂的,软软的,香香的,娘吃着好就行。
除夕这一天,一凑和四个菜,表示四平八稳。包饺子,招财进宝,驱邪难,求吉祥。辞旧迎新,亲亲热热过大年。
我们围炉而坐,小弟把火苗拨得旺旺的,炉火映照着娘的脸,看娘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很欣慰。
1971年9月末,弟弟突然回家,告诉我们说:“厂领导知道家里有一位老娘,生活不易,把家属职工房分给两小间,让把娘接过去,以便照顾老人家。”
这又是一个惊人的消息。听了此消息,我快乐的心情欲飞起来。心里明白,这是“党的阳光照我身。”娘,也非常高兴,她说过几次,这个小房子,有点斜歪了,我心里也明白,小茅草房住了这么多年,够成全我们的了。
小弟说:“把该分的口粮,分到手,小房就扔这了,菜园子挺好的,给季宝亮叔叔种 ,他要不种,就给孙婶家,然后,收拾收拾,准备搬家。”
娘能住在弟弟跟前,我太高兴太放心了,弟弟非常孝顺,他单位离县城十里地,非常近,就医方便,去弟弟那里,是娘的好归宿。
小弟说:“分的房子,他回去就收拾收拾,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收拾的,也就是二、三年的房子,等于新房,,是砖瓦结构,房上盖的是石棉瓦,屋里墙上刷的白灰色墙,亮亮堂堂,墙体厚,保暖好,屋里水龙头一拧,水“哗哗”的就来了,屋前,还有一块小片地 能种点菜……
那天晚上,我兴奋得一夜未眠,后半夜才有困意,我可是个瞌睡虫,中学期间,便闻名遐迩。
过了几天,一个温暖的上午,两辆汽车驶入本村。一辆大客车,一辆大卡车。
这个三面环山的村子,交通闭塞,村里的运输,主要是马车,牛车,冬天是马爬犁为主。在这里住了几年,很少见汽车进村。
汽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摇摇晃晃得慢行,人们好奇的目光追逐着汽车前进的方向,一步一步跟着汽车挪移。
到了一个低矮的茅草房前,汽车停了下来,弟弟从车上跳了下来,人们也都围了过来,有人问:“新生,你这是要干啥啊?”“搬家。”
他又面对大家说:“各位伯伯,叔叔,婶婶,我今天要搬家了,多谢各位父老乡亲的关心!”小弟一抱拳说:“谢谢各位父老乡亲多年来的照顾,我永记心间,我感谢大家了!”
前来跟随看热闹的人,面面相觑,都在关心着这里的一举一动。大家不免又是一阵议论纷纷,“新生这孩子真有出息。”“这回,他娘进城了,不用在这受苦了,”……
要说小弟有本事,不如说:好时代,才是咱老百姓最大的福气。党的领导,坚持的是“心系群众,情系百姓,”卫东机械厂的领导,把解决工人的困难放在第一位,是执政为民的好领导,借卫东机械厂的光,住上一个好房子,又派来两辆大汽车给搬家,心里无限感激,幸福感满满的,从内心拥护我们的共产党!热爱我们的共产党!
此时,人,越聚越多,看热闹的人,都伸手帮助装车,大家七手八脚地忙起来……
小屋子里空荡荡的,没有箱箱柜柜,没有桌椅板凳,被褥与四季穿的衣服,几个包儿,几双碗筷,几个盆,一个纸壳箱装下了。
最值钱的东西,要数我们分到的粮食,白菜,土豆,几个窝瓜,几个大萝卜,和一些干菜,这是我们糊口的给养,我们都装得好好的,都带走。
小弟当年的两个小朋友,问讯赶来,拍了一下新生的肩膀说:“还是你牛逼啊!两台大汽车搬你的大家……”小弟呵呵笑,说:“不敢,不是大家,是小家,如果不拿柴火,一推车就推走了。”几个小伙伴儿张嘴大笑。
张奶奶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来跟娘道别,娘一把拉着她的手说:“张大娘,和你分别了,你有时间了去县里,到我那里住天,咱们两个说说话。”张奶奶说:“还是你养了好儿子,把你接城里去了,你享福去吧。你的命真好。”
小弟扶着张奶奶说:“托共产党的福,借政府的光,张奶奶多保重啊!”“哎,哎,你是一个孝顺儿子,有出息。”
屋里的东西,早早被大家送到客车上 。只是院子里的木柴都想带走,人多力量大,大家继续装着……
孙婶拿来一些干菜,又特意为我们蒸了点黏豆包儿 ,然后,还惦记着我。对着娘问:“你搬走了,银珍咋办啊?她还住这个小屋啊?要不让她上我这来住吧?”我一听高兴地哈哈哈大笑,被关心的感觉真好!
我心里太感谢孙家人了,孙家人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优良品格。我高兴地说:“孙婶,我就知道你还惦记着我。我们学校有一个县城来的王秀红老师,是空中飞人来的,到这过度一下,她早就让我跟她作伴,家里有娘,我才没有去,这回好了,我去她那住……”“那好,那好。”“孙婶,让你跟我操心了,多谢多谢!”
王大娘用小盆装了一下黑土,送给娘:“入宅带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别忘了这里啊!”娘双手捧着那盆土,一直点头致谢!王大娘家是地主成分,别人见她都绕着走,她跟娘经常在一起说话话。小弟去大兴安岭修建公路,那块灯芯绒布,还是在人家借来的,也非常感谢人家。娘说:“你上县里,想着到我这来住。”
大家七手八脚,一会儿的功夫,所有的柴火都上了汽车,装了满满的一大汽车,还有零零散散点,实在是装不上了,告诉孙婶抱去烧火。
人们把娘扶上了车,娘还恋恋不舍地看看那座小房,那个小院儿。
车旁围着的一些乡亲问:“新生,想去县里,能坐车吗?“能坐,上车吧。”
人们有想去尚义大队的,想去向阳大队的也都上了汽车,不一会儿,客车上坐满了人,还有一些站着的。
旁边一位叔叔,对着客车上的人喊:“你们是舍不得新生娘搬走,还要送到新家啊?”“是”,一车人哈哈大笑。
还有一位伯伯说:“搬家,搬走了一车柴火,还捡了一车人,头一回看见,太有意思了,然后,他自己“嘿嘿”地笑起来。
是的,别人搬家,搬的是家具和屋里贵重的物品,
两辆大汽车,为我们搬家,一辆搬的是大山与黑土,另一辆搬的是十年来与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
202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