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祈愿
林婉闻言微怔,随即福身行礼,轻声道:
“宁公子请讲。”
宁逐风挠了挠头,神色犹豫地开口:
“古玩斋中有卷《上古兵法》,相传是前王朝百胜将军所著,其中有数处疑难,在下至今未得解,听闻姑娘学识渊博又精通古文,特来邀请同往指教。”
看着眼前抱拳行礼的男子,林婉耳根发烫,心中乱作一团。
陆昭昭见状,赶忙牵起她的衣袖,推波助澜地说:
“婉婉姐,你和宁捕头去吧,我对古籍没兴趣,想去林园走走。”
目光错落间,林婉的面颊浮上两朵红云,谦虚地应道:
“那便有劳宁公子带路,我也是略懂,尽力一试罢。”
李府的古玩斋又名沉香斋,青瓦覆顶,飞檐挑月,四角悬金铜铃,风过时泠泠作响,如碎玉落盘;阁前植老梅一株,隆冬时节,暗香浮动,穿堂入室,与架上古籍陈墨之气交融;转过屏风,室内不设窗牖,全凭十二盏清影灯照明,光影流转时,满室波光粼粼,恍若水下龙宫;正中间悬一柄青铜剑,剑锋寒芒如雪,能照见人影须眉,那卷《上古兵法》正奉于此剑下方的壁龛处。
林婉凝神细看,这卷古书虽年代悠久但好在保存完整,字迹也相对清晰,沉思片时,心中便有了答案——
她轻俯下身,青葱似的手指浮在卷轴,逐字剖析地讲与他听,宁逐风也凑近了些,淡雅的沉檀香伴随着清爽的皂角气味,衣袖相触,人影交叠。
直至通篇译完,围观的看客纷纷出言赞许,她倏然噤声,却见宁逐风正望着她,眸中映着屋外新添的灯火,清亮得惊人。
“逐风,该回府了。”
一声催促打破了这微妙的气氛。
江翊走近人群,环顾周围却未发现惦念之人的踪影,便问道:
“昭昭没与你们在一处吗?”
“她说去林园走走,这个时辰也该回来了吧。”宁逐风边回答边困惑地四下张望着。
江翊眉头微皱,看着愈发阴沉的天色,担忧地说:
“快落雨了,我得去寻她。”
时值腊月,铅云如暮,远山隐没于灰雾之中,唯余一抹淡影,朔风卷地而起,扫得枯枝败叶簌簌飞旋。
俄而,雨至。
陆昭昭瑟缩在凉亭中,指尖冻得通红,裙摆已沾湿半幅,冬雨冷硬如针,挟着碎雪似的冰粒,噼啪砸在瓦上、阶前,声声脆厉。
天光越来越暗,就在她决心冒雨奔回之时,忽见曲桥尽头,一盏绢灯破雨而来,昏黄光晕里,有人撑伞疾行。
来人也发现了蜷在亭内团子似的她,更加快了步伐——
“昭昭!”
江翊在亭外石阶收伞,襕衫洇湿大半,雨水顺着伞骨滚落,在青砖上绽开朵朵暗花,“淋湿了吧,别怕,我带你回府。”
他的眼底铺满心疼,揉开素帕为她擦拭额前鬓边的水珠。
雨幕如帘,听着四周细碎的、无休止的沙沙声,陆昭昭自责不已,不敢去迎他的目光,过了好久,才讷讷地开口:
“大人,是我贪玩,只顾着寻那祈愿的油松,未观天色,这才误了回府的时辰。”
江翊顺着她望向亭外的松树,苍翠的枝叶间挂满了绸带,左侧较低的枝节上系着一条同心结状的蓝色丝带,正随着风雨摇曳——
那是她发间之物。
她到此处是为祈愿,她会许什么愿望?
江翊没有去问,他不敢去问。
雨势减小,二人执伞徐行,陆昭昭眨巴着眼看向江翊,细声细气地说:
“江大人,谢谢你,好像我每次遇到困境,你都会出现。”
身旁的人顿了顿,沉默了片刻:“昭昭,你我之间,不必这般生分。”他的话音混着雨声,莫名显得温柔。
少女微垂着头,语气中是不易察觉的委屈:
“可我总见不到大人。”
江翊的眸色黯了又亮,斟酌着回应道:“公堂后方有处庭院,我若不出公差,便常在那里温书习字。”
“即便无事,只是想念大人,也可以来吗?”她试探地问。
“嗯,近来案牍渐稀,多有余暇。”
“那...我想邀请大人去看酬神庙会,可好?”
“好,岁末的庙会很是热闹,我也正想去看看。”
“可不嘛!听说梨园的戏班子都要来搭台呢,大人可得去瞧瞧。”
“嗯,我与你同去。”
“好诶!城中的好地方还有许多呢,四宝街的蜜饯馆、紫衣巷的裁缝铺子、平康路的四时酒楼,大人也会带我去吗?”
“都带你去。”
......
烟幕低垂,青伞相依;
情之所往,一念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