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开场】
空镜头:1960 年代上海街景,梧桐树影斑驳,老式有轨电车缓缓驶过。
画外音:“六十年代的上海,新旧交织的风里藏着太多秘密。马先生不会想到,一面镜子的碎裂,会彻底碾碎他的人生。”
特写:照相馆橱窗里陈列的全家福,相框边缘泛着微光。
【第一场】
中镜头:照相馆内,马先生(40 岁左右,西装革履)脸色凝重地听照相师说话。
近镜头:照相师比划着解释病情,手指无意识敲击桌面。
马先生:(急切起身)备车!立刻去洋大夫那里!
马太太:(从屏风后走出,抱着发烧的隽茹)我必须去,隽茹不能有事。
特写:马太太颤抖的手抚摸女儿滚烫的额头。
画外音:“马先生此时还不知道,这场仓促的求医,会成为他余生噩梦的开端。”
全景:黑色轿车驶离巷弄,老妈子(50 岁上下,青布衫)在门口挥手,身后跟着怯生生的铭宇(6 岁)。
【第二场】
内景。医院诊室 - 夜
远镜头:洋大夫(高鼻梁,金丝眼镜)用听诊器检查隽茹,马先生夫妇屏息等待。
特写:诊断书上 “肺炎” 二字被钢笔重重圈出。
马先生:(转向妻子)我回家取换洗衣物,你在这儿守着。
马太太:(抓住丈夫衣袖)快去快回。
切镜:轿车驶过寂静的街道,车灯划破夜色。
【第三场】
内景。马家客厅 - 夜
特写:马先生颤抖的手推开门锁。
全景:客厅一片狼藉,大穿衣镜碎裂在地,玻璃碴反射月光。
近镜头:马先生瞳孔骤缩,视线定格在镜子下的小小身影。
慢镜头:铭宇被压在镜下,三角形玻璃碎片插在脖颈,小嘴微张。
音效:钟表滴答声突然放大,随后戛然而止。
马太太:(冲进门)铭宇!我的儿啊!
特写:马太太抱起冰冷的尸体,泪水砸在孩子脸上。
马先生:(嘶吼)老妈子呢?!
【第四场】
内景。马家厅堂 - 黄昏
逆光镜头:老妈子背对着大门坐在藤椅上,夕阳勾勒出金色轮廓。
马先生:(冲过去)我让你看好孩子!你到底做了什么?
中镜头:老妈子缓缓转头,满脸血污,眼神涣散。
老妈子:(机械重复)镜子…… 镜子倒了……
特写:老妈子血手在空中乱抓,指甲缝里嵌着玻璃碴。
画外音:“疯癫,是罪孽的遮羞布,还是绝望的墓志铭?马先生当时不会想到,这面镜子的诅咒,才刚刚开始。”
【第五场】
内景。医院病房 - 次日
近镜头:隽茹的小手从病床滑落,心电图仪器发出长鸣。
马太太:(晕厥前的最后嘶吼)我的女儿啊!
切镜:马先生抱着妻子冲出病房,走廊灯光忽明忽暗。
【第六场】
内景。马家走廊 - 夜
特写:马先生颤抖的手抚上墙面,那里原本挂着那面大镜子。
马先生:(独白)谭爷的圈套?不,这比圈套更可怕。
中镜头:他抡起太师椅砸向镜面,玻璃迸裂的瞬间,倒映出他扭曲的脸。
画外音:“第一次碎裂,是意外。第二次碎裂,是愤怒。第三次呢?”
【第七场】
内景。阁楼 - 日
全景:马先生将包扎好的镜子塞进阁楼角落,蛛网覆盖的木箱上落满灰尘。
特写:镜子反射的光掠过他布满血丝的眼睛。
【第八场】
内景。老洋房 - 现代
中镜头:老人(80 岁,佝偻着背)抹着眼泪,对面坐着年轻侦探小王(20 多岁,眼神锐利)。
老人:(哽咽)第三次…… 镜子从阁楼掉下来时,我太太就站在下面。
特写:小王笔记本上画着镜子的草图,旁边写着 “疑点:女佣”。
小王:(坚定)马先生,我会查清楚的。
画外音:“侦探不知道,他追寻的不仅是真相,更是一个被时光掩埋的残酷谎言。”
【第九场】
外景。老洋房附近 - 日
跟镜头:小王走访街坊,老人孩子们围坐石阶。
邻居老太:(摇头)女佣走了好多年了,临终前总说对不起……
特写:小王皱眉,手指敲击笔记本上 “装疯” 二字。
【第十场】
内景。老洋房 - 夜
电话音:(老钟惊恐)小王!镜子回来了!
特写:小王猛地站起,椅腿刮擦地面发出刺耳声响。
中镜头:老钟(50 多岁,维修工打扮)蹲在墙角,指着完好无损的镜子。
小王:(抚摸镜面)有人故意修好的。
特写:镜中映出小王疑惑的脸,旁边老钟的影子在颤抖。
【第十一场】
内景。老洋房 - 夜
近镜头:小王拆卸镜框,露出新换的玻璃边缘。
小王:(提高音量)老钟,你欠老袁的赌债,该还了吧?
特写:老钟额头冒汗,手不自觉绞着衣角。
老钟:(嘶吼)老袁是被吊灯砸死的!跟我无关!
闪回:(快速剪辑)老钟拆卸吊灯螺丝,老袁仰头查看的瞬间。
小王:(冷笑)吊灯支点是你卸的。
【第十二场】
内景。老洋房 - 夜
中镜头:老钟瘫坐在地,烟蒂在脚下碾成粉末。
老钟:(喃喃)镜框裂痕是对称的,像被人挥舞着砸过东西……
特写:小王瞳孔骤缩,脑中闪过马先生的脸。
画外音:“镜子不会杀人,杀人的是藏在镜子背后的人心。”
全景:月光透过窗棂,镜子在墙角泛着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