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集.
场景一:
· 空镜头:潮湿阴暗的地牢,墙角蛛网密布,散发着霉味。
· 近镜头:白箫蜷缩在角落,神情悲伤,缓缓抬手摸向颈间的七彩凤凰珠。
· 特写:七彩凤凰珠在微弱光线折射下,泛着斑斓光晕。
· 近镜头:白箫将凤凰珠凑到鼻尖轻嗅,眉头舒展。
· 画外音(白箫内心独白):滨哥,这凤凰珠果然有解毒之效,你说的都是真的,可你如今在哪里?
· 中镜头:白箫沉浸在思念中,手指摩挲着凤凰珠,全然忘却周遭环境。
· 远镜头:地牢缓缓上升,发出 “嘎吱” 声响。
· 中镜头:地牢门被打开,一束强光射入。
· 近镜头:白箫迅速闭眼,身体僵直,装作熟睡。
· 声音:脚步声由远及近。
· 特写:白箫紧抿的嘴唇,眼角微微颤动。
· 人物 A(小厮):(声音粗犷)庄主,怎么处置这小子?
· 人物 B(谢剑云):(声音阴冷)看看她可有气息?
· 画外音(白箫内心独白):奸贼!他日我定要找你报仇!
· 近镜头:一只手指伸到白箫鼻下,停留片刻后移开。
· 人物 A(小厮):(语气肯定)像是没气息了,庄主。
· 人物 B(谢剑云):(带着得意)这药果然管用。去,把她捆起来。车已经来了,等捆好了,马上就送走!
· 中镜头:白箫躺在地上,眼珠在眼睑下转动。
· 画外音(白箫内心独白):他们要把我送到哪里去?谢剑云怎会知道我的身份?我还戴着面罩啊。这陷阱难道是为我设的?
· 声音: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 人物 C(家丁):(语气恭敬)启禀庄主,展大爷求见,在大厅候着呢。
· 近镜头:白箫嘴角不易察觉地微微上扬。
· 画外音(白箫内心独白):大师兄?他来了!
· 人物 B(谢剑云):(冷哼一声)哼!我不理他,他倒找上门来了。说我不在!
· 近镜头:白箫眉头舒展,眼中闪过一丝喜悦。
· 画外音(白箫内心独白):太好了,大师兄不是他的人,而且他已经逃脱了。
· 人物 C(家丁):可有人已告诉他您在。
· 人物 B(谢剑云):(带着怒气)谁多嘴?也好,我倒要在这厮嘴里套点话,问问他这几天夜里都在干什么。你们趁她还没醒,赶紧把她捆起来。手脚利索点!
· 中镜头:两个小厮点头应是,走向白箫。
· 声音:谢剑云骂骂咧咧的脚步声远去。
· 近镜头:白箫手指微动,蓄势待发。
· 快镜头:一道人影闪过,速度极快。
· 特写:一个七旬老头出现在白箫身前,眼神锐利。
· 中镜头:两个小厮刚要开口,被老头迅速点中穴位,僵在原地。
· 远镜头:老头看了白箫一眼,快步冲出地牢。
· 中镜头:白箫立刻起身跟上,庭院中空无一人,只有一辆马车。
· 近镜头:马车内两个马夫被劈昏在地。
· 远镜头:老头跃出几丈远,朝白箫招手。
· 中镜头:白箫跟着老头跃上屋顶,快速前行。
· 画外音(白箫内心独白):此人轻功竟远胜师父,真是位高人。
· 空镜头:两人远离云台山庄,来到一座小山上的凉亭。
· 中镜头:白箫跪地向老头拜谢。
· 人物 D(老头):(递过一块大饼)去就着山泉吃吧!
· 近镜头:白箫接过大饼,跑到山泉边大口吃起来。
· 中镜头:白箫边吃边打量老头,面露疑惑。
· 人物 D(老头):(拿出银箫)看这是什么!
· 特写:白箫看到银箫,眼中满是惊讶。
· 中镜头:白箫接过银箫,再次下拜。
· 人物 E(白箫):多谢恩公,可否赐告高姓大名?
· 人物 D(老头):你先说。
· 人物 E(白箫):(嗫嚅片刻)徐玉箫拜见老人家。
· 人物 D(老头):你是徐士清的儿媳妇?徐滨的妻房?听说你新婚之夜丢了丈夫?你也太不小心了,自己的丈夫在洞房花烛夜都会给弄丢了,那就难怪你会在这里丢了自己。不是老夫来救你,你还有命吗?
· 近镜头:白箫听完,先是一愣,随即露出一丝笑意。
· 人物 E(白箫):大不了,我以后请老英雄吃饭,只是我现在没钱。
· 人物 D(老头):(瞪了白箫一眼)哈,老头子救你一命,连口酒都没得喝,徐家什么时候出过你这般小气的人?也罢,你上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咱们就此别过。
· 中镜头:老头转身就要走。
· 人物 E(白箫):(大声喊道)三更不改名,四更不改姓,老人家,留下万儿来!要不然 ——
· 人物 D(老头):(回头,狡黠地看着白箫)要不然怎么样?
· 人物 E(白箫):敌得过姑娘手中的银箫,就让你走,敌不过 ——
· 人物 D(老头):老头子只有一把瘦骨头,你这把沉沉的银箫,要把老头子打死吗?
· 人物 E(白箫):你我无冤无仇,我为何要你性命?只要你把真名实姓道个明白,他日也好让我请你到宿城的大酒家海吃一顿,略表我的谢意。如何?
· 人物 D(老头):我不干,老头子为吃酒菜,送掉性命不值!老头子这就走也!
· 中镜头:老头作势要走。
· 人物 E(白箫):(拿起银箫)老人家,恕我徐玉箫犯上了!
· 快镜头:银箫瞬间飞到老头手中。
· 特写:白箫满脸震惊。
· 人物 E(白箫):(心悦诚服)晚辈适才冒犯了,还望老人家恕罪!
· 人物 D(老头):(哈哈大笑)好丫头!
· 中镜头:老头一掌推出,白箫拿银箫应战。
· 人物 D(老头):快使出你的看家本领!
· 近镜头:白箫使出 “和风细雨”,被老头轻松化解,面露难色。
· 中镜头:白箫又使 “烈日炎炎”,仍被老头压制。
· 人物 D(老头):把你师父的绝学都使出来!我倒要看看他是怎么当师父的。
· 近镜头:白箫使出 “宿鸟投林”,依旧不敌,气喘吁吁。
· 中镜头:白箫力竭倒地,呆坐在地。
· 中镜头:白箫起身,扭头往山下跑。
· 人物 D(老头):(在身后笑道)打输了就不要问我姓名了?
· 人物 E(白箫):(赌气)谁输了?我饿了,没力气!
· 人物 D(老头):那咱们先去吃,吃饱了再重打!
· 人物 E(白箫):行!
· 人物 D(老头):那好,我请客!
· 人物 E(白箫):好,今日你请,以后我请!
· 人物 D(老头):(哈哈大笑)行啊!前面就有个铺子,走!
· 快镜头:老头施展 “一鹤冲天” 轻功,快速前行。
· 中镜头:白箫气喘吁吁追赶,最终到达铺子。
· 近镜头:老头已在享用盖浇面,白箫面露羞惭。
· 人物 D(老头):(叫来堂倌)给她来一碗大肉面。丫头,吃吧,吃饱了再说。
· 中镜头:白箫道谢后,大口吃起来。
· 近镜头:老头结账出门,白箫赶紧吃完跟上。
· 中镜头:两人走到岔道。
· 人物 D(老头):丫头,我可要上远路了。
· 人物 E(白箫):老人家,你还没告诉我你叫什么呢!
· 人物 D(老头):(呵呵一笑)想知道,就跟我来吧!
· 快镜头:老头抓住白箫胳膊,腾空跃上山边岔路。
· 空镜头:两人徒步三天,来到一座荒无人烟、高峻陡峭的大山。
· 中镜头:山路怪石嶙峋,清泉直泻,佳木葱茏,白云缭绕。
· 人物 E(白箫):老爷子,这是什么地方?你为何把我带到此处?
· 人物 D(老头):你看这里风景可好?
· 人物 E(白箫):(敷衍)嗯嗯。
· 画外音(白箫内心独白):真后悔缠着他问姓名,还有好多事等着我去做呢。
· 人物 D(老头):(看出白箫心思)怎么着,后悔跟我来了?
· 人物 E(白箫):老人家,我马上得走,我家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做呢。
· 人物 D(老头):(斥道)别废话,先上山顶再说。
· 人物 E(白箫):那我上去了,你就要告诉我你是谁。
· 人物 D(老头):(不耐烦)知道了,知道了。
· 中镜头:白箫小心攀登,看到一缕炊烟。
· 人物 E(白箫):这里有人家!
· 人物 D(老头):(朝山上喊)妹子呀,你汉子回来啦!
· 人物 E(白箫):(惊讶)老人家有妻子?
· 人物 F(山中女子):(声音甜美)回来啦!
· 中镜头:老头快步登上山顶,白箫紧随其后。
· 人物 D(老头):你想我吗?
· 人物 E(白箫):(浑身不自在,内心暗想)这老儿真是老不正经。
· 中镜头:两人到达山顶,眼前是几间茅屋,数竿竹子,山泉淙淙。
· 人物 F(山中女子):(声音传来)你带回来的是谁?
· 人物 D(老头):(嬉皮笑脸)师妹,你眼睛不方便,我给你找了个小厮来使了。
· 人物 F(山中女子):你又胡说了!你去看了我女儿没有?
· 人物 D(老头):(声音忧郁)你小女儿整日怨天尤人,老公不着家。你大女儿家么,唉,你大女婿没了!我与他是永无见面之日了!
· 声音:老头连声唏嘘。
· 人物 F(山中女子):(悲呼)呀!他不过四十多岁,怎的死了?
· 近镜头:白箫看清女子形貌,七旬上下,面貌端正,眼珠不动,原来是盲人。
· 人物 D(老头):多半是给人害死的!
· 人物 F(山中女子):(声音一紧)是不是为了我夫君当年送的那趟镖?
· 人物 D(老头):(沉声道)我看八成是。我带回的小丫头与这些事颇有渊源。
· 人物 F(山中女子):你方才说是小厮,怎又成了丫头?
· 人物 D(老头):这丫头喜欢女扮男装,是你大女儿的儿媳妇。
· 近镜头:白箫面露惊讶。
· 人物 F(山中女子):(惊喜)真的?我大女儿的儿子都娶媳妇了?你也糊涂,应该叫小夫妻俩一起来,怎的光把外孙媳妇带上山来?(对着山口喊)好孩子,快过来,让姥姥摸摸。
· 中镜头:白箫迎上前去。
· 人物 F(山中女子):孩子,你叫什么?
· 近镜头:老妇人抓住白箫的手,抚摸她的脸蛋。
· 人物 F(山中女子):这是个俊姑娘!皮肤细细的、滑滑的,快告诉外婆,叫什么名字。
· 人物 E(白箫):(怯生生)徐玉箫。
· 人物 F(山中女子):玉箫?好名字。(回头对老头)我外孙叫什么?他为什么不来?
· 人物 D(老头):他叫徐滨。听说在去年中秋的花烛之夜被人骗走了,至今未归。
· 人物 F(山中女子):(悲呼)啊!
· 中镜头:老妇人抱住白箫。
· 人物 F(山中女子):可怜的孩子!(厉声问老头)这是谁干的?
· 人物 D(老头):我也不知。问问她吧。
· 中镜头:白箫看着老头,面露疑惑。
· 人物 F(山中女子):(慈爱)孩子,赶了那么多山路,饿了吧?饭菜都是现成的,跟姥姥去吃。师兄,你也去。
· 人物 D(老头):(笑道)这丫头很会吃,你烧的够她吃吗?(向白箫做鬼脸)
· 近镜头:白箫笑了,心中紧张感稍减。
· 人物 F(山中女子):(笑道)你走的时候不是说一个月后回来吗?今天刚好是一个月,我估量你要回来,一早就多弄了几个菜,还怕你们吃不了呢。玉箫,好孩子,都是山里的野菜,别嫌弃。
· 人物 E(白箫):(笑道)姥姥,瞧您说的。
· 人物 F(山中女子):(大喜)哎!(搂住白箫流泪)可惜姥姥眼睛瞎了,看不见你。
· 人物 D(老头):(上前劝慰)师妹,你外孙媳妇上门,是一件喜事,怎么反倒伤心起来?
· 中镜头:白箫看着两个老人互相关心,心生感动。
· 中镜头:午餐简单,有嫩笋、鲜菇、野菜,三人用餐。
· 中镜头:饭后,三人回到房中。
· 人物 D(老头):玉箫,你听说过沈英杰的名字吗?
· 人物 E(白箫):(疑惑)知道。是我的太师父,雷震派的开派人,义父常提起的。莫非你 ——
· 人物 F(山中女子):(接口)孩子,他就是你太师父呀。赶快行礼呀。
· 近镜头:白箫想起义父,感慨万分,双膝跪地行礼。
· 人物 D(沈英杰):(受礼后)坐下,我给你说说往事。
· 中镜头:沈英杰讲述与老妇人的过往,白箫认真聆听。
· 人物 D(沈英杰):我与你外婆年轻时是同门师兄妹,本有情意,后我外出学艺,她被父母许配给文镖师。我后来遇到陈南城,救了你师父,创立雷震派。十八年后,你师父娶妻,女方就是你外婆文家。我因怕尴尬离开徐家,后偶然救了你外婆,当时她险些被红筹寺道士划花脸。
· 人物 E(白箫):(插话)那些道士可是为了五真碗而来?
· 人物 D(沈英杰):正是。我救你外婆到客栈,半夜遭突袭,那人是为夺木碗,你外婆与之争吵打斗,我俩被打伤。你外婆重伤,我手脚受伤,后逃到此地,她双眼因未及时治疗失明,我瘫了二十年才康复练功,今年才下山。
· 画外音(白箫内心独白):原来还有这么多往事。
· 中镜头:白箫与沈英杰、老妇人继续交谈,了解更多过往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