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小子这几年咋样?在外面挣到钱了没?”张三问李四。
“按他们的话说叫挣个毛线,一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还落下一屁股债!”李四很不能理解现在的年轻孩子咋的了。
“我家那小子也是,本指望着他能在外面挣点钱帮衬着给他盖楼娶媳妇儿呢。这下倒好,年年干,年年干。来回路费都要从家里拿。”张三也随着李四抱怨说,“咱们像他们这个年龄可不是这样,知道节省,总盘算着存点钱帮家里减轻点儿负担。”
“现在的孩子啊,吃苦太少,眼光太短,日子不往远处看,吃了今儿不讲明儿。几个年轻人到一块 那个攀比,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看谁豪横,好像家里都开了银行似的。”旁边的王五好像心里也有怨气,“他们还不知羞耻地给自己起个啥子新名词儿,叫啥子月光族,好像这个族跟贵族似的。”
“都是给西洋鬼子的话害的,叫啥子及时行乐!看着这些年轻孩子花钱不眨眼的样子,心里都疼。”毛六在一旁说,“出门三尺远路还打车,手里的矿泉水啥的喝两口就扔,那些不是钱买的啊?咱们这些人哪舍得这样糟践,上地干活带一壶开水能管一个晌午,现在的孩子你让他喝开水,跟逼他喝药汤子似的,一瓶矿泉水一、两块,一瓶饮料好几块,那不是钱?”
“我还见过额外的年轻孩子呢,自己养活自己都费劲,还养条狗养只猫的,猫粮狗粮大几十 甚至一两百一盒,把猫狗当祖宗养了。咱们用剩饭养猫养狗,不照样养得溜光水滑的?”王五的怨气更大了,“活该这些年轻孩子一屁股债,不会正经八百地过日子,瞅着他们就来气!”
“要是把他们送到黑人那边过几天苦日子,他们就知道心疼东西了,就知道该咋样过日子了!”毛六叹口气说,“过几天苦日子再回来,他们就不会年年一屁股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