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
场景一:“我” 家客厅 - 夜 - 内景
· 远镜头: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王秀兰)坐在沙发上,“我”(40 岁)坐在对面,给她端来一杯热茶。
· 中镜头:母亲捧着茶杯,眼神飘向窗外,仿佛陷入回忆。
· 母亲(缓缓开口):“那是 1959 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
· 特写:茶杯上冒着热气,模糊了母亲的侧脸。
· 画外音:“母亲说起了几十年前的一段往事,关于一只瓷盘,和一个叫马二奶奶的老人。”
场景二:重庆市云阳县龙角镇张家坝 - 日 - 外景(1959 年)
· 远镜头:土黄色的山坡上,庄稼枯黄,几个人影在地里艰难地寻找着什么,天空万里无云,烈日炎炎。
· 中镜头:年轻的母亲(10 岁)挎着篮子,跟着外婆(30 多岁)在地里捡干红苕叶子,篮子里只有寥寥几片。
· 特写:母亲的小手被晒得黝黑,指甲缝里塞满了泥土。
· 画外音:“那年头,地里长不出粮食,人们只能靠野菜、观音土度日。我妈说,观音土像糯米粉,加水后又软又糯,却会让人肚胀而死。”
· 中镜头:母女俩走到一间土木结构的两层老房子前,外婆指着楼上说:“那是马二奶奶家,你要叫二奶奶。”
· 特写:楼上的窗户里,一个白发老人探出头,看了她们一眼,又缩了回去。
场景三:马二奶奶家楼下 - 夜 - 内景(1959 年)
· 远镜头:昏暗的煤油灯下,外婆在切干红苕叶子,切成细细的丝,放在一个瓷盘里。
· 中镜头:年轻的母亲躺在床上,已经睡着,嘴角还带着一丝口水。
· 特写:楼上突然传来 “咚” 的一声闷响,紧接着是模糊的 “救命” 声,似乎被什么捂住了嘴。
· 外婆(愣住,中镜头):(停下手中的刀,侧耳倾听)眉头紧锁。
· 中镜头:过了一会儿,楼上又传来一声凄厉的哭喊:“妈!我的妈耶……”
· 特写:外婆猛地站起来,拿起煤油灯,冲出房门。
场景四:马二奶奶家楼上 - 夜 - 内景(1959 年)
· 远镜头:楼上挤满了邻居,都围在马二奶奶的床边,脸上带着惊恐。
· 中镜头:马二奶奶(60 多岁)直挺挺地躺在床板上,面目狰狞,翻着白眼,嘴角有白色的泡沫。
· 特写:年轻的母亲躲在外婆身后,从人缝里偷看,吓得捂住了嘴。
· 儿媳妇李德贞(30 多岁,哭天抢地):“妈耶…… 叫你别去捡红苕叶子,你偏不听…… 呜呜呜……”
· 近镜头:邻居们交头接耳,眼神里充满怀疑。
· 邻居甲(小声):“我刚才好像听到救命声了。”
· 邻居乙(点头):“桌上还有白米饭和荤菜,哪像是饿肚子的样子。”
· 特写:桌子上的白米饭冒着热气,旁边的瓷盘里装着一块红烧肉,还有一个空酒瓶。
场景五:马二奶奶家 - 日 - 内景(1959 年)
· 远镜头:几个公安人员在勘察现场,有的拍照,有的记录,有的询问李德贞和她丈夫杨祝青。
· 中镜头:公安人员拿起桌上的瓷盘,仔细查看,又闻了闻里面的剩菜。
· 特写:李德贞跪在地上,不停地哭,眼神却有些闪烁。
· 画外音:“公安勘察了现场,传讯了夫妇俩,还做了两次尸检 —— 第二次是从坟墓里挖出来的。最终,李德贞因谋杀罪被判 15 年。”
· 中镜头:杨祝青(30 多岁)站在一旁,面无表情,双手紧握成拳。
场景六:劳改农场 - 日 - 外景(十多年后)
· 远镜头:李德贞(40 多岁)坐在轮椅上,被狱警推出农场大门,头发花白,面色憔悴。
· 中镜头:杨祝青(40 多岁)站在门口接她,眼神复杂。
· 特写:李德贞看到他,突然露出一丝恐惧,下意识地往后缩。
· 画外音:“十多年后,李德贞半身不遂,保外就医。谁也没想到,这会是另一场悲剧的开始。”
· 空镜头:天空阴云密布,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场景七:杨祝青家 - 夜 - 内景(几年后)
· 远镜头:李德贞躺在床上,面色蜡黄,气息微弱,杨祝青和已经成年的儿子锅巴(20 多岁)站在床边。
· 中镜头:锅巴端来一碗汤药,强行灌进李德贞嘴里,她挣扎了几下,便不动了。
· 特写:杨祝青背对着他们,站在窗边,月光照在他脸上,看不出表情。
· 画外音:“久病床前无孝子。李德贞最终被毒杀在床上,杨祝青被判死刑,村民们却都说‘报应’。”
· 中镜头:那个当年装红烧肉的瓷盘被放在窗台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场景八:常州武进区欧凯电器有限公司 - 夜 - 外景(2007 年 7 月 17 日)
· 远镜头:凌晨 3 点多,工厂大门紧闭,只有保安室亮着一盏灯。
· 特写:监控摄像头的红光闪烁,记录着周围的一切。
· 中镜头:突然,一个直径 1.5 米左右的白色光球从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