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集:
场景一:空军基地 - 夜 - 外景(80 年代)
· 远镜头:跑道上的战斗机滑行起飞,尾灯像流星消失在夜空,指挥塔的灯光如孤岛般亮着。
· 驾驶舱视角:飞行员(30 多岁)转动操纵杆,突然瞳孔骤缩,右窗外出现碟形飞行物,发出淡蓝色光芒,与飞机匀速并行。
· 特写:飞行员额头冒汗,抓起对讲机:“指挥塔,右侧发现不明飞行物,请求指示!”
· 指挥塔声音(失真):确认无友机,立即返航!
· 中镜头:飞机转向,UFO 同步转向至左侧,蓝光映在飞行员惊愕的脸上。
· 雷达屏幕特写:两个亮点并排移动,其中一个突然放大,占据半个屏幕。
· 地面镜头:基地官兵(数十人)指着天空,悬浮的 UFO 如满月般大小,突然射出强光柱连接地面,持续 10 秒后缩小消失。
· 军官(50 多岁,手持望远镜):(喃喃自语)像在…… 采集什么?
· 配乐:神秘的电子音效,模拟外星信号的节奏,持续 15 秒。
场景二:某水库 - 日 - 外景(80 年代)
· 远镜头:数百人在水库游泳,岸边摆满自行车和衣物,孩子们的嬉笑声回荡。
· 特写:水面突然出现鱼鳞状波纹,水底传来 “呜呜” 嗡鸣,游泳的人纷纷往岸边爬。
· 中镜头:白雾从四周向湖心聚拢,形成直径十米的圆圈,天上乌云同步覆盖圆圈上方。
· 壮观镜头:螺旋形水柱从湖心冲天而起,连接乌云,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200 多人呆立岸边。
· 特写:一位老人(70 多岁)跪坐在地,对着水柱磕头:“龙王显灵喽……”
· 时间快进:10 分钟后,水柱断裂,白雾散去,乌云飘走,岸边的人发现水位下降了半米。
· 画外音:“报纸说这叫‘龙吸水’,科学家至今一头雾水。可第二天,旱了数月的地方下了透雨 —— 老百姓都叫它‘及时雨’。”
场景三:“我” 家老房子 - 日 - 内景(50 年代)
· 远镜头:土墙斑驳的房间里,大伯(10 岁)正在玩铁环,阳光从木窗格照进来,形成光斑。
· 突然特写:墙壁上浮现一张人脸(模糊不清),做着鬼脸吐舌头,大伯吓得后退三步。
· 中镜头:大伯抓起墙角的斧子扔过去,“哐当” 一声砸出大坑,墙灰簌簌落下。
· 闪回切换:年轻的父亲(15 岁)站在田埂上,抬头望向天空,嘴角张开。
· 空镜头:五彩球形物慢悠悠飘过天际,拖着铃铛般的声响,在蓝天上留下彩色轨迹。
· 近镜头:父亲拉着路人(30 多岁)的胳膊:“你看!会响的彩球!” 路人茫然摇头:“啥都没有啊。”
· 画外音:“大伯说那是幻觉,父亲说那是天意。或许那个年代的营养不良,真能解释所有科学无法触及的异象。”
场景四:青岛城阳区源头村 - 日 - 内景(70 年代)
· 远镜头:农家厨房烟雾缭绕,十几个亲戚围坐在堂屋吃饭,女人和孩子在厨房站着吃。
· 中镜头:“我妈”(20 多岁)用馒头蘸鱼汤汁,突然捂住喉咙,脸色涨红,眼泪直流。
· 特写:叔爷爷(60 多岁,留着山羊胡)走过来,在地上用树枝划十字,让我妈站上去,端起一碗井水。
· 慢镜头:叔爷爷念念有词,手指在水面画圈,我妈小口喝水,第二口时眼睛突然睁大,喉咙动了动。
· 我妈(惊喜):不卡了!真的不卡了!
· 闪回镜头:(黑白处理)文革批斗台上,叔爷爷被按着头,红卫兵举着 “打倒封建迷信” 的牌子。
· 画外音:“直到有天女红卫兵被毒蛇咬伤,他们才把叔爷爷从牛棚里提出来。”
场景五:山村 - 日 - 外景(文革时期)
· 远镜头:女红卫兵(18 岁)躺在门板上,小腿肿胀发紫,伤口处有两个牙印,村民围着议论。
· 中镜头:叔爷爷被推过来,手里拿着草绳,在地上砍断,厉声道:“去山里 XX 处,有条断成两截的蛇,带来!”
· 特写:村民果然在指定地点找到断蛇,与草绳断裂处完全吻合,叔爷爷将蛇煮熟喂给女红卫兵,肿胀渐渐消退。
· 近镜头:女红卫兵腿上的牙印终身未消,像两个深色的标点符号。
· 空镜头:山风吹过竹林,竹叶摩擦声如低语。
场景六:棋牌室 - 日 - 内景(2014 年)
· 远镜头:“我”(40 多岁)坐在麻将桌前,面前堆着一沓百元钞票,其他三人愁眉苦脸。
· 特写:“我” 摸牌的手顿住,翻开是自摸绝张,同桌的人拍着桌子笑骂:“你这手气能去买彩票了!”
· 画外音:“2014 年暑假,我的好运来得蹊跷 —— 打牌赢,炒股赚,半个月进账六位数。现在想想,那或许是某种能量的预支。”
· 中镜头:“我” 拿起手机,股票软件显示 “涨停”,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
场景七:酒吧 - 夜 - 内景
· 远镜头:酒吧灯光迷离,蓝紫色光束扫过舞池,“我” 独自坐在吧台,面前放着三杯鸡尾酒,杯壁挂着水珠。
· 中镜头:刘莉(30 多岁,卷发)走过来,在旁边坐下,笑起来眼角有细纹:“一个人喝酒?”
· 特写:她的指甲涂着酒红色指甲油,端起我的杯子抿了一口,舌尖舔过唇瓣。
· “我”(微醺):平时滴酒不沾,今天…… 不知道怎么了。
· 刘莉(轻笑):人有时候会被莫名的力量推着走,比如我走进这家酒吧,比如遇见你。
· 慢镜头:两人聊天时,周围的喧嚣仿佛被静音,只有她的声音清晰如耳语。
场景八:公寓楼下 - 夜 - 外景
· 远镜头:老式居民楼只有三栋,路灯昏黄,“我” 送刘莉到楼下,她仰头指了指三楼:“306,有空来坐。”
· 近镜头:她的手在我胳膊上轻轻一按,触感冰凉,与夏夜的闷热格格不入。
· “我”(心跳加速):留个电话?
· 特写:她写下号码的纸条边缘发皱,字迹娟秀,却透着一丝诡异的蓝。
· 空镜头:306 的窗户漆黑,与其他亮灯的窗口形成对比,像一只闭上的眼睛。
场景九:“我” 家 - 日 - 内景(一周后)
· 远镜头:“我” 对着手机拨号,听筒里传来 “您拨打的号码已关机” 的提示音,桌上的股票账户显示又一支涨停。
· 中镜头:“我” 烦躁地踱步,踢到沙发腿,疼得龇牙咧嘴 —— 这是好运半个月来第一次倒霉。
· 特写:日历上圈着与刘莉见面的日期,旁边不知何时多了个模糊的指印,灰黑色。
· 画外音:“她消失了,像从未出现过。我开始疯狂想念她的声音,哪怕是一句敷衍的问候。”
场景十:306 门口 - 日 - 内景
· 远镜头:“我” 站在 306 门口敲门,楼道里的声控灯忽明忽灭,墙皮剥落处露出红砖。
· 中镜头:隔壁门开,老奶奶(70 多岁)探出头,看见 “我” 就皱眉:“别敲了,这屋空了一个半月了!”
· “我”(激动):不可能!一个月前我送她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