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书名:明末之钓鱼佬 作者:菘菜汤 本章字数:4287字 发布时间:2025-07-20

翌日起来,卢府小厮陪着汤小九去县衙领了赏赐。

那是两只毛笔、三块墨、一方砚台还有一小箱的开花纸,外加一根带纺车轮的精致鱼竿。

看到鱼竿和开花纸,汤小九心中窃喜。

“小九啊!写字是门面功夫,正巧有了这箱开花纸,为师还有几本字帖,一会儿找一本予你,每日须写两页小楷,字要写得端端正正,送我检查,写不好可要打手心的,知道了吗?”

“这……好吧,那就劳烦恩师了!”

正在这时,外面来了一个汉子,却是吴贵山着人来送火腿。

“见过卢老爷和汤少爷,小的奉我家少爷之命,特送来两斤金华火腿,一斤是给汤少爷的,另外一斤给卢老爷和夫人尝尝。”那汉子说道。

“贵山有心了!”卢谧令人赏了这汉子十文钱,打发了去。

“小九,十日之后,永州府里还有一场比试,这几日你如何打算,是着人回家送个信,还是亲自回去看看?”

“一共有十日,我想先去坊市里采买些东西,然后借用府上的马车回去一趟,对了,采买东西还要用个人帮我拿一下!”

县城里也不太平,汤小九实际上是害怕再遇到劫道的匪人,故托辞说拿不动。

“这好办,这两日让驾车的老刘跟着你,直到送你到家。不过从宁远到永州路上需要两日,你打算何时回来,我让人接你!”

“提前三日到府上,歇一日再走。”

“好,都由你!”

……

汤小九先去了城里的济世堂药铺。

“掌柜的,家父在山里采了点草药,看看贵号收不收?”

汤小九一边说着一边取出来用草纸包着的金银花。

“去年敝号也收到过这种草药,你这药好是好,就是少了点,我可以给你一百二十文,如何?”药铺掌柜的说道。

如果是去年,一百二十文在汤小九眼中不啻是笔巨款,如今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我还想买点草药,丁香、桂香、茴香各要一两。”

掌柜的把算盘扒拉几下,“买了这几样药,还能找你三十文。”

“好,就这样吧!”

掌柜的吩咐伙计捡药包好,连同找的铜钱一并给了汤小九。

“掌柜的,今日来买药的人可不多啊!”汤小九有一句没一句的说道。

“这是好事啊!说明百姓们身体康健,祖上有言,‘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

“令祖仁义,失敬失敬!”

汤小九想起前世,满街都是药铺,到医馆去看病,不少郎中恨不得从头到脚全诊查一遍,管他有病无病,先开两副药再说,哪有什么医者仁心,想起来令人心中唏嘘不已!

从济世堂出来之后,汤小九由老刘陪着到了坊市,林林总总买了十几样东西,花了三两多银子。

又经过一日的奔波汤小九回到了百步岭的家中。

还没进门,青皮的叫声就传了出来。

“小鱼儿,出去看看,是不是你哥哥回来了,这狗的叫声有些不对。”

青皮的叫声何止不对,它听到小主人的脚步声,还想出来迎一下。

汤渝打开门一看,果然是哥哥,一同来的还有老刘赶的马车。

大门打开,先是往屋里搬东西。

汤三爷还感到奇怪,屎蛋走的时候也只带了四五吊钱,怎能买如此多的东西?

搬完东西,邀老刘一起吃了晚饭。饭后老刘言说来之前吩咐还要到黄甲长那里去,汤小九没有挽留,取了些许铜钱打发了事。

一家人在正房围着桌子坐下,汤六没在家中,还是汤三爷先开的口。

“屎蛋,这几日累了吧!家里一切都好,些许事我与小鱼儿都能做,就让你六叔歇几日。你把这些日子的事给我们也说一说吧!”

“先不急,给你们看看我带回来的东西。有一口小锅,日后炒个菜用用,还有一匹青色的棉布,给妹妹再做身衣服吧!那几样是钓鱼比赛的赏赐,笔墨纸砚还有钓鱼竿,剩下的是一些居家常用的东西,爹爹常说,‘没有闲钱装坐犁’,现在境况好一些了,于是我买了蓑衣、油伞、灯和油,金华火腿是同窗送的,金银花只卖了一百二十文,又买几样钓鱼用的草药,还有酒和一些吃食。”

说到这,汤小九停顿了一下。

“妹妹现在可以少吃些肉了,呵呵!”

汤小九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打开来里面是一根两寸多长的银簪子。

“这个是送给妹妹的,爹爹不会嫌我花钱花多了吧?”

小鱼儿接过银簪子自是千恩万谢。

“你呀!进了一趟城就变得大手大脚。说吧,钱怎么来的,我看那口锅就不少钱。”汤三爷有些不高兴。

“这锅是九百五十文。”

说着话汤小九起身到门外看了一眼,大门拴上了,青皮还在院子里趴着。

汤小九从怀中取出三锭银子来,轻轻地放到桌子上。

“这是……”

汤三爷与汤渝的眼中似乎放出光来。

“三十两银子。你们还记得那只大龟么?城里有人放生做善事,花高价钱买去了!”

“你在广缘不是说十两么?”汤三爷惊讶的问道。

“此一时彼一时也,我要拿到武昌府去,最少要卖他一百两。”

“爹爹不是想买一块地么,孩儿有一些想法,地能不能到县城附近去买,举家搬过去。一是门前这条黄华河不如舂水河大,鱼虾没有其多,再者孩儿拜卢先生为师,须时常在县城走动,况且城内坊市货物众多,采买也方便。”

“这……家里刚修完院墙,又建的烤棚,可花了不少钱啊!”

“我又没说马上要搬,只是有这个想法,再住几年倒也无妨,反正又不缺吃喝。”

汤小九为何要提前说出来,只因加上这回的银子,家里已经可以买四亩多的上田了,在爹爹眼中,土地就是命根子,说不定什么时候,老人家自作主张就把地买完了,自己想搬都没有好办法。

之后汤小九将一路上的见闻,包括城门口挂的那颗人头,自己到坊市里如何卖的龟,怎样遇到了劫道的强人,舂水河边如何襄助卢谧,细细地述说了一遍。

听得父女二人惊讶不已。

“没想到哥哥还遇到了危险!”

“儿呀!以后怎好让你一个人出去!”

“爹爹,这倒也没什么,只要财帛不露白就不怕!对了,这回带回来的银子可万万不要与外人说起,只有我们一家三口人知道,不然会带来灾祸的,知道了么?”

“这个自然不消说的。”汤三爷父女俩点头说道。

“八日后我还要陪卢先生去永州府比试,如若侥幸得中,或者还会去武昌府,可能有一两个月不在家。还有,我想到毛家兄弟那看看,现在不太平,学个三招两式的好防身!”汤小九想了想又说道。

“屎蛋,你一个人在外面这么长时间,爹爹也不放心啊!不如我带着你妹妹一起陪着你去。”

“爹爹,孩儿说句大不敬的话,这样不成体统呀,会惹人笑话的!你们尽管放心,万事皆有卢先生,不妨事的。”

“哦!那就好,你长这么大,还没出过远门,唉!”汤三爷叹息道。

……

清晨,吃过一顿丰盛的早饭。何为丰盛,因其中有许多人一辈子见都没见过的金华火腿,加上猪肉鹅肉,汤三爷早上破例打开一锡瓶的好酒,小酌两杯,小鱼儿也吃了满满一大碗饭。

“妹妹,过来!”

汤小九向小鱼儿招了招手,走到屋角,从柜中取出一沓开花纸,顺手从渔具中拿了一把小刀。

“有时间的话,把这纸裁开,一张裁成四块,上茅厕解手用。”

“哥哥,这……好么?”小鱼儿看了看爹爹又看了看汤小九问道。

“屎蛋,你个败家的娃儿,怎么能用好纸去解手呀!”汤三爷一听就发起火来,就算富贵如汤大爷,家里也没有这般做法。

“爹爹,用木棍擦拭,一不小心就擦伤了,好在这纸也多,怕不是有千儿八百的,够用好长时间的。日后没有了,孩儿再想办法。”

“要用你们用,反正我是不用!”汤三爷气呼呼地说道。

汤小九扭过头看着小鱼儿。

“哥哥,小鱼儿知道怎么做了!”

“那就好。我先到毛家去看看,或许多坐一阵子。”

汤小九说罢,去仓房取了一小袋白米,推开门走了。

汤三爷看着儿子的背影直摇头。

……

村西毛大家。

毛氏兄弟刚出门准备去打猎,迎面见汤小九走了过来。

“哟!这是什么风把九少爷刮过来了!”毛大笑着说道。

“也没什么,就是过来看看。”

毛大、毛二将汤小九让进了屋子。

“小九知道两位哥哥武艺高强,想来学几手功夫防防身,不知意下如何?”

汤小九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

“我们兄弟哪里会什么武艺,就能耍几下庄稼把式。”毛大讪讪的笑着说。

“毛家哥哥忒谦虚了,如果小九只想学学这庄稼把式,毛家哥哥可愿教我?”

“这……自然是愿意教的,只是也没教过什么人,不知道怎么……”

“你们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我也不挑剔,只要能强筋健骨就成。”

……

毛氏兄弟最终答应教汤小九一些拳脚功夫,汤小九则提出每次来皆准备五斤白米以为酬劳,二人欣然应允。

当日,毛大从家中找出了一个石锁打熬力气。

“九少爷,看到了没有,这石锁二十斤重,一口气要提起十下才算合格。这石锁还是最轻的,像那军营之中,还有五十斤、一百斤的。还有扎马步……”毛氏兄弟两个仔细传授武艺说道。

“毛大哥,有没有气功,像奇经八脉、任督二脉什么?”

汤小九前世曾赶上过一段气功热潮,老父亲就对此十分感兴趣,还参加过一个什么“中华少林内劲二指禅”的学习班。

在老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其也学会了扎马步,意守丹田的一些粗浅东西,但是经脉却忘得差不多了,内气要运行一周天,总不能乱走吧,故而有此一问。

“九少爷,你说的什么什么脉呀,我兄弟二人从不曾听过。”

“难道‘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气,功夫不长进’,你们也不曾听过?”

“这……确实不曾听过,这几句话听起来莫测高深,不会是那个神仙道爷讲与九少爷听的吧!”

“哦!没事,还按毛大哥的想法教吧。”

汤小九暗想,什么时候弄两本医书看看就知道了,眼下还是跟他们先学着吧。

汤小九伸出一只手,提了一下石锁,虽说是二十斤,好像不太重。

这是右手,换成左手试试。

“一、二、三……十五、十六。”

汤小九用左手一口气提了十六下石锁,把个毛氏兄弟看得目瞪口呆。

九少爷好大的力气啊!

毛二自忖也不过能提二十下而已。

殊不知汤小九右手力气比左手要大得多,倒是不愿刻意显露出来。

“可还有五十斤的?”

“只此一个,这个玩意儿可以找石匠去做,九少爷也可以弄个三十斤的先试试。”

接下来汤小九又央求毛大教了两式拳脚,然后告辞而去,走时约定近几日都会造访。

……

回到家中已是下午,汤小九找石匠订了三个不同重量的石锁,十日后交付。

在毛家的时候,毛二还提起过驱蚊药的事。汤小九近日都把装有驱蚊药的香囊挂在腰间,还别说,蚊虫叮咬少了大半。

于是嘱咐妹妹找周围的绣女再做百十个香囊。有一针一线绣的,也有用绸缎缝的,内衬薄纱并放入晒好的药物及少许香料。

无事的时候,汤小九就在院子里扎马步,练习吐纳。

不时还练几下拳脚,像模像样的喊着“嘿!哈!”

汤三爷也任他胡闹,不久又要远行,并不催他去钓鱼,反正家里不急着用度。

此后几日,汤小九都提一小袋米到毛家去,从清早开始学习武艺,直到午后才回返。

闲暇之余,顺便又为新钓竿配了几套线组,竿梢用那木工胶和细麻绳重新又粘了一遍。

天气转暖,鱼儿开口吃食较春季好了不少,考虑到饵料的适口性,还得准备一些拉丝粉,也即是面筋。

汤小九先是取来几碗面粉,掺水和成面团,再用一块棉布将面团包起来,放入盛满水的木盆里清洗个五六遍,待面团中的细粉被淘洗出去后,剩下的粘软抽拉不断的就是面筋了。

大团的面筋被切成拇指大小,放在光滑的木板上,于太阳底下晒干,捣成粉即可收入陶罐中备用了。

几日的时间转眼即逝,这一日清晨,卢府的马车又停到了汤家门前。

汤小九将随身衣物、渔具饵料,包括两匣香囊都装上马车,在爹爹和妹妹不舍的目光中,随老刘乘车而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明末之钓鱼佬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