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梅尔·吉布森《启示》
书名:裴三说电影:个人电影阐述集 作者:裴三 本章字数:2284字 发布时间:2025-07-20

p1374588202.jpg

《启示》(Apocalypto)

梅尔·吉布森(美国),2006年

观片指数:★★★★

作为导演的梅尔·吉布森拍摄的作品并不多,当然这应该和他中间有将近十年的被封杀有关。总体而言,梅尔·吉布森的作品自大受好评的《勇敢的心》之后风格上就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如果说《勇敢的心》遵循的还是好莱坞传统商业片的那套叙事风格的话,那他自2004年的《耶稣受难记》开始在叙事上就明显更加追求一种单刀直入般的直接简练,他明显摒弃掉了不少刻意渲染的戏剧性铺垫,影像风格由此而更具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有时甚至强烈到让人身临其境一般。《耶稣受难记》一定程度而言就如一段真实的历史(如果真有这样一段史实的话,宗教信仰者勿喷),而两年之后的《启示》则更是延续和强化了这种风格,当然就更别提2016年的那部《血战钢锯岭》了。

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梅尔·吉布森这几部作品中所呈现的真实事实上却经常受到很多人的指摘。这方面《血战钢锯岭》可能相对较好,《耶稣受难记》、《启示》以及《勇敢的心》这几部电影的不少细节内容在很多专家或伪专家的眼里都不太经得起推敲考证,有些甚至可以说明显存在着与史实不相符的生搬硬套。这里我并不想替他作辩解,因为这种情况的确客观存在,而且这种情况在《勇敢的心》这部电影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不过这里我想替他申辩一下的是,《耶稣受难记》这部电影所描述的所谓历史其实主要还是后人(尤其是信徒)口述的历史或是代代相传的传说,事实上历史上有没有真实发生过这样的事件或者是不是有过类似的事件过程根本都是存疑的事,所以对此我们后人如何去呈现或解读个人认为完全没必要太过于较真。而至于今天要说的这部《启示》,个人认为显然更没必要为此而去对号入座,诸如时间点错乱、不同文明(玛雅文明还是阿兹特文明)特征的套用拼凑之类的。如果真要以某段具体的史实作参考的话,这部电影的局部细节显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如果我们换个不同的视角,也许人家梅尔·吉布森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打算讲述一段真实的历史,这样的电影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个结合了诸多真实细节的寓言,梅尔·吉布森其实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如此类似之事,他的意图根本就不在于要向我们展现某段有具体记载可查的真实历史。

这部寓言般的电影其实情节相当简单,一个土著部落遭到另一部落的围捕猎杀,部落族长连同众多人被杀害,族长的儿子和部落中其他一部分被抓的人随后被当作某种祭品押送到某个类似祭坛的地方,值得庆幸的是他怀孕的妻子和孩子因为跳入深井而躲过一劫。族长的儿子后来见机逃脱,一路逃亡过程中他利用各种丛林生存技能反杀了几个追杀他的人,其中就包括杀害他父亲的对方首领以及首领的儿子。故事最后,他和追杀他的人先后来到一处海边,赫然展现于他们眼前的是停靠于海面上那如巨兽般的大船,这是他们生平从未见过的,这些大船显然代表着比他们更为先进的文明或种族,一场更大规模也更具灭绝性的大屠杀如寓言一般即将展开……

这部电影的片名叫《启示》,海报下面有一段英文“No one can outrun their destiny”,翻译成中文的大致意思是“没有人能够逃脱他们的命运”。所谓无法逃脱的命运,其实无非是历史一次次不断重演之下的个体宿命罢了。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无论我们冠以任何一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说辞,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人类迄今为止的全部发展演化史其实无非就是一次次强者对弱者的征服,这种情况事实上与生物界的食物链现象并无多大本质上的区别。处于食物链高一级的强者始终都在征服着相对处于食物链低级的弱者,而这些所谓的强者当然也不可能永远就是强者,面对食物链更高一级的强者他们也同样难逃弱者的命运。在这部电影中,这一主题既强烈又如寓言般的贯穿始终,而且其间猎人与猎物的角色经历了多次的转换变化。影片开头男主人公和他同部落的人一起在丛林中猎杀野猪,此时的他们是作为强者的猎人而野猪是猎物;当另一部落的人围捕猎杀他们时,他们于是自然成了别人眼中的猎物;当后来面对更强盛的类似玛雅或阿兹特文明的那些人时,他们双方无疑都成了卑微的猎物;而当最后欧洲人的大船靠近之时,我们不难想像他们所有人(包括那些玛雅或阿兹特人)最终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欧洲人火炮火枪之下的猎物。就本质而言,这部电影里的所有人其实并无任何区别,他们既可以是今天的猎人也难免会变成明天的猎物,他们的境况显然和自然界的那些动物没什么实质上的区别。这部电影说白了其实就是一部人类版的动物世界,从中我们能看出来的只有血腥暴力的屠杀和征服。

也许有人会奇怪梅尔·吉布森为什么要花如此大的精力来讲述这样一个既黑暗又残暴的故事。有评论说他这部电影影射的是当时美国的对外政治策略,但这样一部电影影射的难道仅仅只是美国这样一个国家的外交策略吗?我想并不尽然,也许,他所想影射的其实是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社会剥去了冠冕堂皇的外衣之后的赤裸本质。就如电影海报下面的那句副标题所说的那样“没有人能够逃脱他们的命运”,我们人类最本质的命运无非就是既拿别人当猎物而自己又难免会成为别人的猎物,这是千百年来的残酷事实,而且更让人绝望的是这样的事实我们显然永远都不可能改变。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才是这部电影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才是梅尔·吉布森想要启示我们的东西。

最后顺带提一下,个人认为2011年台湾导演魏德圣的那部《赛德克·巴莱》与梅尔·吉布森的这部电影有着十分明显的相像之处,尤其是影片的前半部分,同样是部落间的纷争,同样是随后的被奴役。当然,《赛德克·巴莱》后半部分的叙事侧重点就明显不同了,它侧重展现的是个体英勇悲壮的抗争。而且就故事发生的时间而言,《赛德克·巴莱》明显距离当下更近,它既是台湾人民的近现代史,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