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集:
书名:魔咒炫明 作者:诸葛风 本章字数:2545字 发布时间:2025-07-20





第三十一集:

【开场】

空镜头:17 世纪的羊皮卷在烛光下展开,上面绘制着漂浮的蓝色火焰。配乐:羽毛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混入远处的狼嚎。

画外音(历史学家):当印第安人的篝火熄灭时,死亡总会化作烛光前来告别。这种跨越三百年的诡异现象,至今仍在暗处闪烁。

【场景一:威尔士乡村 - 1656 年 - 夜 - 外】

远景:牧师约翰・戴维斯的木屋笼罩在浓雾中,五团蓝光在屋顶盘旋。中景:戴维斯(40 多岁)在日记上疾书,鹅毛笔因颤抖折断。

特写:窗外,蓝光中浮现五个模糊人影,与屋内仆人的数量刚好吻合。近镜头:戴维斯划十字的手被烛火灼伤,烫痕形状酷似火焰。

戴维斯:(画外音)上帝啊,它们在计数……

空镜头:次日清晨,木屋烟囱不再冒烟,门廊上的冰棱凝结成蓝色。

【场景二:苏格兰海岸 - 1890 年 - 夜 - 外】

中景:渔民韦尔(50 多岁)蜷缩在礁石后,望远镜对准海面的蓝光。特写:蓝光在浪尖跳跃,照亮即将触礁的帆船。

慢镜头:韦尔试图敲响警示钟,却发现钟绳被冰冻结。蓝光突然熄灭,紧接着传来船体破裂的巨响。近镜头:韦尔的瞳孔里映出沉船的火光,与蓝光重叠。

韦尔:(对镜头)那不是火焰,是冰冷的幽灵……

【场景三:宾夕法尼亚州墓地 - 1909 年 - 夜 - 内】

俯拍:被肢解女尸的墓碑周围,蓝光准时出现,形成直径三米的光环。中景:记者们举着相机靠近,蓝光瞬间消失,快门声在空荡墓地回荡。

特写:墓碑上的照片里,女子戴着的银项链与蓝光闪烁频率一致。画外音(报纸标题):死者的烛光,是凶手尚未伏法的证明。

【场景四:棺材楼 - 1977 年 - 夜 - 外】

远景:四层青砖建筑在月光下呈棺材形状,二楼窗口飘出蓝色火苗。中景:安录(30 多岁)拔枪冲向楼梯,皮鞋踩在积灰的台阶上留下清晰脚印。

特写:火苗突然窜高,照亮墙上挂着的蓝色上衣,衣摆无风自动。低角度镜头:安录的手电筒光束中,飞舞的尘埃变成细小的火焰颗粒。

安录:(内心独白)老张的酒壶还在桌上,可这火苗……

【场景五:公社审讯室 - 日 - 内】

中景:刘祖(40 多岁)被按在刑具上,额头青筋暴起。特写:他供述时,手指无意识地模仿火苗飘动的轨迹。

刘祖:(颤抖)我真的没…… 那窗口的蜘蛛网……

闪回镜头:

·         安录凌晨查看窗口,蜘蛛网完好无损

·         刘水(30 多岁)偷偷将敌敌畏倒入酒瓶,瓶身映出她褴褛的衣角

·         鲁山(30 多岁)在阴影中擦拭带毒的手指

近镜头:安录突然站起,审讯记录上的墨迹晕染成蓝色。

【场景六:棺材楼 - 夜 - 内】

中景:安录独自坐在老张房间,桌上摆着鲁山的供词。特写:煤油灯芯爆出灯花,墙壁上的人影变成两个长发女人的轮廓。

画外音(刘姓地主太太):(空灵)七十三年了,总算有人肯看蜘蛛网……

慢镜头:安录发现墙角的老鼠洞,洞口堆积着 1944 年的报纸碎片。特写:报纸上地主被镇压的新闻旁,有两个指甲掐出的小洞。

【场景七:鲁阔家 - 夜 - 内】

中景:鲁阔(50 多岁)和安录相对而坐,油灯在两人中间摇曳。特写:鲁阔的旱烟锅里,火星忽明忽暗,如同缩小的死亡烛光。

鲁阔:(叹息)鲁程说,那晚他看见蓝光托着泰山石……

空镜头:棺材楼的轮廓在晨曦中淡化,二楼窗口的蓝光最后一次闪烁,化作露珠滴落。配乐:远处传来早班火车的汽笛,与三百年前的丧钟重叠。

画外音(安录退休后):那团蓝光到底是什么?是冤魂的眼泪,还是真相的烛火?我想,有些答案,最好永远埋在黑暗里。

【开场】

空镜头:1933 年的蒸汽火车模型在博物馆玻璃柜中,车头指向隧道的微缩模型。配乐:齿轮转动声渐变为火车汽笛的长鸣。

画外音(档案管理员):果戈里的头骨失踪后,带走的不仅是作家的灵魂,还有一列火车和 104 名乘客。它们在时空的裂缝中穿梭,成为永不抵达的幽灵。

【场景八:乌克兰铁轨 - 2009 年 - 夜 - 外】

中景:舒斯特警官(30 多岁)的警车追逐被盗轿车,车灯划破雪夜。特写:被盗车的轮胎在铁轨上爆胎,轮毂火星四溅。

远景:蒸汽火车突然出现在铁轨尽头,车头的怪异图案在白雪中格外醒目。慢镜头:舒斯特目睹轿车被撞飞,车窗反射出火车上穿碎花裙的女人。

舒斯特:(对讲机)请求支援!这里有列…… 古董火车?

【场景九:隧道入口 - 1933 年 - 日 - 外】

中景:意大利军官的弟弟(10 多岁)抱着头骨匣子,从缓慢行驶的火车跳下。特写:匣子里的头骨双眼空洞,正对着黑暗的隧道。

低角度镜头:火车头驶入隧道的瞬间,白雾从铁轨下涌出,包裹住整列火车。近镜头:跳车的女孩(20 多岁)抓住男孩的手,两人的影子被白雾吞噬。

女孩:(惊恐)它在吸火车……

空镜头:隧道口的里程碑上,“1933” 的数字被白雾腐蚀,变成 “2009”。

【场景十:警局档案室 - 日 - 内】

中景:舒斯特翻阅泛黄的档案,照片上 1933 年的火车与昨晚所见一模一样。特写:档案里夹着果戈里头骨的素描,额骨有弹孔大小的缺口。

闪回镜头:

·         1955 年,幽灵火车在无铁轨的河堤上行驶,车轮悬空

·         1981 年,目击者拍摄的模糊照片中,车窗映出未来的高楼

·         1991 年,亚历山大(40 多岁)跳上火车前,笔记本上画着时空扭曲公式

近镜头:舒斯特发现档案最后一页有博尔特的签名,地址正是铁路道口值班室。

【场景十一:铁路道口 - 日 - 外】

中景:博尔特(60 多岁)给信号灯上油,工具箱里露出 1991 年的铁路时刻表。特写:他手腕的疤痕呈铁轨交叉形状。

博尔特:(对舒斯特)那列火车带着头骨在找归宿,每一次出现都是在修正时空错误。

高角度镜头:道口的信号灯突然变绿,铁轨接缝处渗出白雾。特写:博尔特的怀表停在 11:17,与 1933 年火车消失的时间一致。

【场景十二:莫斯科大学实验室 - 日 - 内】

中景:帕特塞教授(50 多岁)用模型演示欧亚大陆铁路网,红线在屏幕上形成诡异的漩涡。特写:漩涡中心的坐标指向果戈里的故乡。

帕特塞:(指着屏幕)当铁轨长度超过地球周长的七分之一,就会撕开时空的裂缝。

近镜头:教授的眼镜反射出 1933 年和 2009 年的火车影像,两车在镜片中重叠。画外音(果戈里作品节选):我们走得太远,忘了为什么出发。

【场景十三:隧道遗址 - 黄昏 - 外】

远景:二战时被炸塌的隧道入口,野花在弹痕中绽放。中景:舒斯特用金属探测器扫描,仪器在某点发出持续蜂鸣。

特写:泥土下露出半截头骨,额骨的缺口与档案素描完全吻合。慢镜头:夕阳穿过云层,在地面形成铁轨形状的光斑,逐渐消失。

空镜头:博物馆的火车模型旁,自动出现一张新的乘客名单,最后一个名字是 “舒斯特”。配乐:火车汽笛声从遥远的时空传来,带着果戈里未写完的句子。

画外音(亚历山大的笔记本):时间不是直线,而是环形铁轨。我们以为在前进,其实只是在重复曾经的灾难。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魔咒炫明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