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集:
场景一:老宅堂屋 - 夜 - 内
画外音:时间像条沉默的河,载着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有些事,过了几十年,依然在当事人的心头淌着冰凉的水。
空镜头:斑驳的木质窗棂外,一轮残月被乌云半遮半掩。
中镜头:七十岁的外公坐在藤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膝头的旧渔网。煤油灯的光晕在他脸上投下深深的沟壑。
近镜头:少年 “我”(12 岁)托着下巴,眼神里满是好奇。
我(独白):外公的渔网总带着股河泥的腥气,那气味里藏着的故事,比渔网的网眼还要密。
外公(声音沙哑):那年头,七个娃张嘴要吃的,大河就是咱家的粮仓。
特写:渔网的结节处,一枚锈迹斑斑的铁环闪着微光。
场景二:大河岸边 - 夜 - 外
时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某个夏夜
远镜头:墨色的河面泛着磷光,一条小水沟蜿蜒着汇入大河。
中镜头:年轻的外公(30 岁)蹲在沟边,用泥巴固定着竹制的溜鱼具。他动作麻利,额头上的汗珠在月光下亮晶晶的。
配乐:虫鸣声渐起,夹杂着水流的潺潺声。
外公(低声自语):明早准能积半桶鲫鱼,给三丫头补补身子。
近镜头:他收拾好工具,扛起扁担往远处的村落走去,身影在田埂上忽高忽低。
场景三:小水沟旁 - 夜半 - 外
空镜头:煤油灯的光圈在黑暗中移动,像只不安分的萤火虫。
中镜头:外公提着桶走近溜鱼具,突然停住脚步。
特写:坑洼里挤满了银亮的小鱼,尾巴拍打着泥水发出噼啪声。
外公(嘴角上扬):好家伙!
画外音:幸福有时候就是这么具体,具体到能听见小鱼摆尾的声音,能算出孩子们每人能分到几条。
近镜头:他弯腰收鱼,手指被鱼鳞滑得发痒。
突然插入音效:女子的呜咽声 “呜 —— 呜 ——” 从河对岸飘来。
特写:外公的手僵在半空,眉头紧锁。
外公(自言自语):谁家媳妇这么想不开。
中镜头:他直起身,望向河对岸浓密的树影。煤油灯的光在水面晃出破碎的光斑。
配乐:呜咽声渐强,带着穿透夜色的凄厉。
近镜头:外公把鱼桶放在地上,解开系在柳树上的小船。
特写:木桨入水时,溅起的水珠在灯光里打转。
场景四:河对岸 - 夜半 - 外
远镜头:小船划过河面,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
中镜头:外公提着煤油灯在岸边搜寻,灯光扫过丛生的芦苇。
特写:芦苇叶上的露珠被灯光照得透亮,却不见半个人影。
画外音:风里的呜咽声还在继续,可脚下的土地只有潮湿的泥土味,连个人脚印都没有。
近镜头:外公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手开始发抖。
突然插入:呜咽声在他身后响起!
特写:外公猛地回头,煤油灯的火苗剧烈晃动,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
中镜头:他踉跄着跑回小船,木桨慌乱地拍打水面,船身剧烈摇晃。
远镜头:小船像受惊的水鸟,仓皇地划向对岸。
场景五:老宅卧室 - 夜 - 内
时间:回到七十年代的夜晚
特写:外公猛地从床上坐起,额头上全是冷汗。
中镜头:外婆披衣坐起,递过毛巾。
外婆:又梦到那晚了?
近镜头:外公接过毛巾的手还在抖,他点了点头,却没说话。
画外音:有些恐惧会钻进骨头缝里,就算过了十几年,遇到阴雨天还是会隐隐作痛。
空镜头:窗外的月光透过窗纸,在地上投下树枝摇晃的影子,像有人在窗外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