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集:
场景一:初中教室 - 夜 - 内
时间:九十年代中期,晚自习
中镜头:四十多个学生埋首做题,吊扇在头顶嗡嗡转动。
特写:“我”(14 岁)握着笔的手突然停住,笔尖在草稿纸上洇出一个墨点。
我(独白):那时候总觉得时间像教室里的吊扇,按部就班地转着,从没想过它也会偷懒。
突然插入音效:电流 “滋啦” 一声。
中镜头:日光灯闪烁两下,彻底熄灭。教室里响起一阵骚动。
近镜头:班主任推了推眼镜,站到门口。
班主任:大家别慌,排队放学。
中镜头:学生们陆续起身,沿着过道往门口挪动。“我” 排在队伍中间,前面是扎着马尾辫的女同学。
特写:队伍突然停滞,前面女同学的发梢悬在半空。
我(画外音):不是那种拥挤造成的停顿,是所有动作都被按了慢放键。
近镜头:周围的嘈杂声变成低沉的嗡嗡声,像老式收音机没调准频道。
特写:前面女同学的手缓缓抬起,手指张开的动作慢得诡异,指甲缝里还沾着白天画画的颜料。
中镜头:“我” 试图加快脚步,却发现自己的身体也像陷在泥里。
画外音:那几秒像一个世纪那么长,又像眨眼睛那么短。当吊扇的影子突然恢复正常摆动时,我甚至怀疑自己打了个盹。
特写:日光灯突然亮起,刺得人睁不开眼。
中镜头:队伍已经走出教室,同学们在走廊里说笑打闹,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近镜头:“我” 摸了摸后颈,全是冷汗。前面的女同学回头朝他笑了笑,马尾辫甩得飞快。
场景二:大学宿舍 - 日 - 内
时间:几年后,午休时分
中镜头:四张上下铺的宿舍里,只有 “我”(20 岁)躺在床上。阳光透过纱窗,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
特写:“我” 闭着眼睛,眉头却微微皱起。
梦境画面(慢镜头):室友小李推门进来,肩膀撞到床脚的脸盆架,蓝色的搪瓷脸盆翻倒在地 ——
音效:“咣当” 一声脆响!
近镜头:“我” 猛地睁开眼,胸口剧烈起伏。
中镜头:宿舍门被推开,小李走进来,肩膀正好撞到脸盆架 ——
特写:蓝色搪瓷脸盆在空中划过弧线,“咣当” 落地!
近镜头:小李愣住了,“我” 也愣住了,两人对视三秒。
小李:你咋知道我要撞翻脸盆?
我(咽了口唾沫):我刚梦见了。
画外音:那是我第二次抓住时间的尾巴,它像条滑溜溜的鱼,刚碰到鳞片就钻进水里不见了。
场景三:建筑工地 - 日 - 外
时间:又过了几年,“我”(25 岁)刚参加工作
远镜头:正在施工的楼房像个巨大的骨架,起重机的吊臂在空中缓慢移动。
中镜头:“我” 跟在王科长身后,手里拿着笔记本。王科长挺着啤酒肚,边走边指点着什么。
特写:一道刺眼的电焊光闪过,“我” 下意识地眯起眼睛。
画外音:第三次遇到时间放慢,是在最不可能的地方。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时间也会突然打个趔趄。
慢镜头:王科长的脚步变得迟缓,他抬起手抹汗的动作像在水下进行。远处工人的走动变成了漂浮,起重机的吊臂仿佛凝固在半空。
特写:“我” 的瞳孔骤然收缩 —— 半块水泥板正从楼顶飘落,速度慢得像片落叶。
正常速度:“我” 猛地冲上前,左手推开王科长,右手抓住他的胳膊往旁边拽。
慢镜头:王科长肥胖的身体在空中划过弧线,脸上还保持着惊愕的表情。
特写:水泥板砸在 “我” 的胳膊上,灰色的粉末簌簌落下。
正常速度:“我” 疼得闷哼一声,抱着胳膊蹲在地上。
中镜头:王科长踉跄着站稳,回头看到水泥板和蹲在地上的 “我”,脸色煞白。
王科长:小张!你没事吧!
画外音:后来他们说我动作快得像武侠片,只有我知道,不是我变快了,是世界变慢了。就像有人在那一刻,专门为我按下了时间的暂停键。
场景四:医院病房 - 日 - 内
中镜头:“我” 打着石膏的胳膊吊在胸前,王科长提着水果篮坐在床边。
王科长:小张啊,你可是我的救命恩人!
近镜头:“我” 笑了笑,想解释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王科长:说实话,你是不是练过?那身手,啧啧!
特写:“我” 看着窗外,阳光正好。楼下的行人步履匆匆,汽车驶过的声音清晰可闻。
我(画外音):从那以后,时间再也没有为我放慢过脚步。它像个尽职的哨兵,一分一秒地巡逻,再没出过差错。可我知道,它曾经等过我,在那些不可思议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