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继续撰写报告。
其危害深远:
一、加重群众负担,制造‘因死致贫’悲剧。
动辄数万元的殡葬开销,对普通家庭已是沉重负担,对低收入群体更是不可承受之重。
极易导致‘死不起’的极端困境,甚至引发‘因死致贫’、‘因死返贫’的社会性悲剧,如前述案例。
二、扭曲社会价值观,败坏风气。
殡葬领域的奢侈攀比(天价墓地、豪华葬礼),与困难群体的‘死无葬身之地’,形成刺目对比。
严重冲击孝道文化和社会公平正义底线,助长奢靡虚荣之风。
三、侵蚀政府公信力。
当群众面对‘死不起’的困境,而作为公益保障主体的政府和监管部门,却未能有效履行责任。
甚至还被质疑与垄断利益存在纠葛,政府的公信力与为民形象,将遭受严重损害。
写到这里,陈默停顿了很久。
笔尖悬在纸页上方,微微颤抖。
他端起早已冰冷的咖啡,灌了一大口,苦涩的液体灼烧着喉咙,也让他强行冷静下来。
报告不能止于控诉,必须指向出路。
他深吸一口气,笔尖再次落下,带着一种沉重的力量:
因此,推动殡葬领域回归公益属性,刻不容缓。
建议:
1.强化政府责任,明确公益定位。
将基本殡葬服务(遗体接运、暂存、火化、普通骨灰盒、基本告别),明确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实行普惠性减免或补贴(尤其对低保、特困、优抚对象等群体应全额保障)。
剥离殡仪馆经营性职能,回归公益服务机构本质。
2.打破垄断,引入有效竞争与严格监管。
在确保公益服务的前提下,探索在非基本服务领域引入适度竞争。
建立独立的殡葬服务成本监审和价格形成机制,严格审核定价,杜绝暴利。
民政部门必须强化行业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惩捆绑消费、价格欺诈等行为。
3.加大公益供给,严控资本无序扩张。
科学规划,大幅增加公益性墓地(骨灰堂)的土地供应和建设投入,确保位置便利、管理规范、收费低廉(或免费)。
严格限制经营性公墓的审批和规模,对其价格、利润率设定刚性上限,征收高额调节基金用于反哺公益殡葬。
4.倡导移风易俗,回归丧葬本真。
加强宣传引导,弘扬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抵制盲目攀比和奢靡之风。
推广树葬、花葬、海葬等生态节地葬法,并给予政策激励。
最后,他用一段凝练而有力的话作为结尾:
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是文明社会的底线尊严。
推动殡葬回归公益,非为营利,实乃守护民生之基、捍卫世道人心之举。
当死亡不再成为压垮贫困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生命的终点也能保有最基本的体面与安宁,方显政府责任之重,社会文明之光。
写罢最后一个句号,陈默仿佛耗尽了全身力气。
他猛地向后靠在椅背上,仰头望着天花板上惨白的灯光。
……
县委大院三楼的走廊,将陈默孤清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
他手里紧紧攥着那份刚刚打印出来的,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报告,薄薄的十几页纸,此刻却重逾千斤。
报告首页,那行加粗的标题《推动殡葬领域回归公益属性的思考》,刺目地钉在雪白的A4纸上。
他快步走向研究室。
推开那扇熟悉的门,老赵正伏案疾书,厚厚的老花镜滑到了鼻尖。
听到动静,也只是抬了抬眼皮,含糊地“嗯”了一声,又埋首于稿纸堆中。
孙哲不在,大概是去其他部门催要材料了。
陈默径直走到自己靠窗的办公桌前,拉开椅子坐下。桌上摊着几份等待处理的常规文件,还有一杯早已凉透的清茶。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份滚烫的报告放在桌面中央,像是放下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目光再次扫过标题。
回归公益属性。
这六个字,像一记记重锤,砸向他所窥见的那个冰冷而坚硬的事实:高度垄断、资本逐利、监管失效、公益缺位…
他提出的每一条建议,强化政府责任、打破垄断、加大公益供给、严控资本……
都像一把把锋利的手术刀,直指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
这岂止是触动利益?
这简直是掘墓!
“天豪集团”的名字,像一道冰冷的闪电,劈开他的思绪。
在青石乡调研时,村支书无意间提过一嘴:“听说管殡仪馆和南山公墓的,是县里那个天豪集团的人,背景硬得很。”
在查阅一些关联文件时,他也曾瞥见过这个集团下属“顺安殡仪服务有限公司”的影子,若隐若现地缠绕在殡仪馆的改制和公墓的开发许可中。
一个在绿水县涉足地产、酒店、运输等多领域的庞然大物,其触角竟然如此深入地伸进了“死人财”的领域。
它背后的能量网,会牵扯到县里哪些层面?
张宏远?
或者其他更高、更隐蔽的存在?
一股寒意从脊椎骨升起,他下意识地拿起桌上那杯冷茶,灌了一大口。
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非但没能浇灭心头的灼热,反而激得他胃里一阵痉挛。
这份报告,一旦按常规渠道,通过研究室的名义上报县委办,再流转到相关领导和部门,无异于将一颗重磅炸弹直接投入深水区。
它引发的震动,绝不仅仅是“得罪人”那么简单。
它将直接挑战一个庞大而稳固的利益集团,将他自己彻底暴露在无数双充满敌意的目光之下。
那些目光的主人,可能手握权柄,可能富可敌县。
他们编织的网,足以让任何试图挑战规则的人,无声无息地陷入泥沼,甚至万劫不复。
他想起了王秀英事件。
那份被篡改的事故通报,那份显失公平的赔偿协议,那张蹊跷的殡葬费收据,以及档案里那个刺眼的签名——
张宏远。
一个前农机厂长,如今位高权重的县纪委副书记。
仅仅是翻动二十年前的旧账,就已在白云乡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而他现在要动的,是正在疯狂运转,关联着当下巨大现实利益的殡葬“绞肉机”。
这背后的阻力,会是王秀英事件的百倍、千倍!
冷汗,无声地浸透了他后背的衬衫,黏腻地贴在皮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