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的眼球,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和文件,干涩发胀,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必须快速审阅老赵和孙哲初步筛选的材料,判断哪些数据可用,哪些亮点可挖,哪些问题需要回避或委婉表述。
然后指导他们进行修改、提炼、整合。
他要在良莠不齐甚至自相矛盾的原始素材中,迅速抓住核心。
拼凑出一份既能全面反映成绩,又能巧妙规避风险,还要符合县委办严苛要求的汇报材料。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锐利地扫过一份份材料,手中的红笔,精准地删减、增补、调整语序。
就在他全神贯注于一份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汇报稿时,保密局干事小钱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
神情异常严肃,手里拿着一个贴着“机密”标签的文件夹。
“陈局,这份是市委机要局转来的加密件,指定您亲启签收。”
“另外,按照保密条例要求,所有部门在报送总结材料时,凡涉及敏感数据、未公开决策或内部工作部署的,必须先进行保密审查,确认无涉密内容后方可报送县委办。”
“这是涉密信息筛查登记表,需要您签批执行。”
小钱的话,像一盆冰水,浇在陈默因高强度工作而有些发烫的神经上。
保密审查!
在这个人人恨不得把家底都翻出来邀功的时刻,这无疑又是一道紧箍咒。
意味着所有部门报送的材料,在到达县委办之前,必须先过保密局这一关。
“知道了。”
陈默接过登记本和文件,快速签下名字。
“筛查工作立刻启动。你通知各重点涉密部门联络员,所有材料报送前,必须走保密审查流程,不得遗漏。”
“审查要快,但更要严,绝不能出任何纰漏!”
“是!”
小钱领命,抱着文件快步离开。
他靠在椅背上,疲惫地捏了捏眉心。
保密审查的加入,不仅增加了环节,延长了时间。
更是在各部门本就高度紧张的神经上,又压上了一块关于“泄密风险”的巨石。
可以想见,接下来,保密局的电话会被打爆,小钱他们将承受多大的压力。
窗外,天色彻底暗了下来。
县委大院的灯火通明,像一座漂浮在沉沉夜色中的孤岛。
山雨欲来,风已满楼。
这满楼的风声,吹散了往日的秩序,吹皱了人心的池水。
也吹动着无数张写满“成绩”与“展望”的纸页,在权力的漩涡边缘,狂乱地飞舞。
数日后。
市委组织部的黑色奥迪轿车,无声地滑入绿水县委大院。
车门打开,钱副部长当先下车。
深灰色夹克熨帖合身,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是组织部特有的,既不过分严肃也不显得随和的平和表情。
紧随其后的,便是新任绿水县委书记。
五十岁上下年纪,身材算不上魁梧,却异常挺拔,像一杆绷直的标枪。
他穿着一件半旧的藏蓝色夹克,头发是极短的板寸,脸庞线条刀削斧凿般分明。
肤色黝黑,颧骨略高,双唇习惯性地紧抿着,形成一道冷硬的直线。
最令人心悸的,是那双眼睛。
眼睛不大,却异常锐利深邃,目光扫过之处,仿佛能洞穿一切虚浮。
“同志们好。我是张武军。受组织委派,来绿水工作。初来乍到,情况不熟,接下来的工作,需要大家鼎力支持。”
他说话时,下颌微微抬起,目光平视前方。
没有刻意与任何人进行眼神交流,没有笑容,没有套话,干脆利落。
简单的见面仪式后,便是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县委大礼堂里座无虚席。
主席台上,钱副部长代表市委宣读任命决定,对张武军的履历和市委的期望,做了简短而郑重的介绍。
轮到张武军讲话。
他没有坐在座位上,而是直接走到发言台前。
话筒的高度似乎不太合适,他随手调整了一下。
也没有翻开秘书准备的厚厚讲稿,而是拿出一张对折的A4纸,展开放在台面上。
“钱部长,各位同事。客套话不多说。市委派我来绿水,不是来享福的,是来和大家一起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
“刚才,看了大家报上来的工作总结和思路。”
他扬了扬那张对折的A4纸,上面似乎只记着寥寥数语,“成绩,有。但问题,更突出!”
他的声音陡然加重,“总结里,成绩一大堆,问题轻飘飘!什么‘有待加强’、‘仍需努力’、‘面临挑战’…这些词,我看腻了!”
台下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绿水的发展,到底卡在哪里?我看,卡在思想上,卡在作风上,卡在利益上!”
他掰着手指,语速不快,却带着雷霆万钧之势:
第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未除。
汇报材料动辄几千上万字,真正管用的干货有多少?数据罗列一大堆,背后的真问题、深层次矛盾分析透了吗?
下去调研,前呼后拥,走马观花,能听到多少真话,看到多少实情?
这种风气,必须狠刹!
从今天起,县里开会,汇报一律限时。
讲问题要具体,讲措施要实在。
少谈成绩,多讲不足。少说空话套话,多拿解决方案!”
第二,不敢碰硬、回避矛盾。
有些问题,是历史遗留的硬骨头。有些矛盾,是盘根错节的利益链!
躲着走,绕着走,和稀泥,当老好人,问题就能解决吗?矛盾就会消失吗?只会越积越重,最终爆发!
我张武军的态度就一条:直面问题,敢于动真碰硬!
不管涉及到谁,不管阻力多大,只要是阻碍绿水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该查的查,该改的改,该处理的处理。绝不姑息!
第三,脱离群众,漠视民生痛点。
我们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能真正感受到老百姓的难处吗?
知道他们看病难不难?上学贵不贵?养老愁不愁?
知道他们最恨什么?最盼什么?”
我听说,在我们绿水,有些老百姓连死都死不起,殡葬费用高得离谱!
这叫什么?这叫戳脊梁骨!
这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这是政府公共服务缺位,是监管失位,是相关干部的失职!
“死都死不起”这五个字,在死寂的礼堂里轰然炸响。
殡葬!
这个敏感的话题,竟然被新来的县委书记,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如此直白地捅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