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清风里古街,尽管没有了白天和傍晚的繁华与喧闹,但是依然有些许灯光点缀在沿着斜坡一侧错落排布的店铺小楼里。长期生活在古街的人们,对哪些店铺会在深夜灯火通明早已熟知,“诚之言书屋”便是其中之一。
尽管书屋在这条街上的存在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却给久居街道的人们留下了极其特殊的印象,除了“仅在晚间营业”这一点令人不能不在意的原因之外,还有就是神秘的书屋店主了。有关这一点,一件在古街范围内几乎众所周知的事就是,年仅十九岁的唐言并不是“诚之言书屋”的店主。在古街上的街坊四邻的印象里,这位书屋店主的身影从未显露于人前,有人对此曾怀揣着好奇与八卦向书屋店面的房东打听过,但向来热情坦诚的房东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极其罕见地表现出一种讳莫如深的态度。
越是神秘的东西,越是容易招致人们的猜测,而猜测一经流传,便悄然化为流言以某种隐秘而复杂的形式传播开来。
对于唐言来说,他对自己在周围人们的看法中是一种怎样的形象心知肚明,那些说法和用词恐怕无论怎么解读都不会令人感到愉快。但是他对此毫不在意,即便有人曾当面对他说过明讥暗讽的话,他也只是附和一笑,并未放在心上,这反而引得讥讽之人悻悻而返。
与一个处于一般社会生活中的十九岁青年相比,唐言的生活可谓是极为单调枯燥的,日复一日地与书为伴、与书店相依,一天之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自己谈不上宽敞的房间里,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写作。这种单一、安逸的生活给唐言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满足感,他一直以来都以“拥有一种确定的人生”为追求的目标。那些鼓吹“不要甘于现状”的话语,虽然听起来非常具有诱惑力和感染力,但是唐言认为其中暗含了指向着痛苦或危险的“不确定要素”。
从表面上看,唐言过着一种典型的孤僻生活模式,而孤僻的生活往往伴随着寡朋少友。但是事实与人们惯常的观念截然不同,唐言在不为人知的另一方空间里,享受着并不孤单的“孤独”。在那个名叫“稷下21世纪”的网站里,在那个自己一手创建的“奇思曰”论坛里,唐言找到了并维持着一种可以完美寄托自己精神世界的生活......
当蓝一锋最后一个离开书屋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十二点多,这意味着新的一天已经开始,同时也意味着唐言所组织的第七次“奇思会”宣告结束。与以往的惯例相同,总体上属于“读书分享会+头脑风暴会”性质的“奇思会”持续进行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虽然这一次新加入了两名成员(那对年轻的情侣),但是在大家的默契配合之下,整场聚会几乎没有超时。
从形式的角度来看,这第七次“奇思会”与以往并无区别:参加聚会的每一个人各自携带一本自己读过的书,并针对这本书阐述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未解的疑问,而后由其他人逐一进行评论或者回答被提出的疑问,这期间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想法与意见的互动交流,不过度的观点争论与思想碰撞也在允许范围内。在每一个人都轮流进行了这样一个流程之后,由组织者兼主持人的唐言作出总结,在没有争议和疑问被提出的情况下,总结完毕即代表聚会至此结束。
然而,对于唐言与其他聚会成员来说,这次“奇思会”毫无疑问地可称得上特殊,乃至于有些奇特。正像蓝一锋在离开书屋前,面带富有调侃意味的微笑,对唐言所说的一句话:“这次的聚会恐怕是目前为止最符合'奇思'这个概念的。”唐言虽然没有应声回答,但他显然认同了这种说法。
深夜的清风里古街向来寂静而祥和,星星点点的灯光更添注了些许令人心安的温馨,但对于唐言来说,方才“奇思会”上种种堪称不可思议的讨论几乎把他的所有感官都与周遭的环境隔绝了。如果说聚会之前唐言感受到的环境氛围可以描述为安逸、平和的话,那么此时他的感官里几乎充满了烦乱与不安,书屋外泛着朦胧光影的大片漆黑此刻似乎在向唐言暗示着某种无法言喻、无法看透的深邃,这种深邃对唐言来说等同于令人恐惧的不确定。
......
“关于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科幻小说,虽然目前我只读到了十五册中的第三册,但我最喜欢也最受触动的设定就是第一册中就出现的‘心理史学’和‘银河百科全书’。特别是‘心理史学’这个概念,让我第一次对心理和心理学产生了完全颠覆以往的新认识。或许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由自然科学规律原理衍生出的种种科技以及科技造物,在延续和促进人类文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而认为诸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性之类的学问由于其并不立基于人类生存的底层客观基础而无法占据像前者那样的核心位置。这种观点表面来看没有什么问题,也与人们的一般直觉和观念相符合,但我认为它恰恰忽略了一个实质性问题:人类的生存是否只能在纯粹的客观物质状态层面上才具有意义?这里我把人类的生存作了‘纯粹性生存’和‘文明性生存’的区分,站在我个人的立场上,对于人类而言,这二者皆有其意义,但后者的意义要更高一筹。”第一个进行读书分享的是陈鸣非,他那几近兴奋的表达状态与眉飞色舞的神态与日常说话时简直判若两人。
“‘纯粹性生存’与‘文明性生存’吗?很有意思的两个概念啊,能从一部科幻小说的虚构设定里延伸思考到这里,学霸不愧为学霸!”蓝一锋背靠着座椅,双手交叉抱胸,略带思考状地说道。在场其他人都很清楚,蓝一锋的话里毫无阴阳怪气的意味,那的确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
“关于人类生存这个话题,我今天带来打算分享的格雷格·伊根的《祈祷之海》里也涉及到了,只不过不是那种特别宏大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个体生命价值的表达方面。”乔笑辰翻开摆在面前桌子上的墨绿封皮的书籍,里面既有标记得密密麻麻的文字,也粘贴着不少浅黄色的方形便签,便签之上的文字同样写地满满当当。从这本书的内容来看,它无疑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短篇小说集。
“格雷格·伊根?我好像在哪里听说过这个名字……哦,对了,就是那个与写出了《你一生的故事》的特德·姜齐名的科幻小说家吧。”身为图书出版公司老总之女的曲星星突然开口,从在场众人的反应来看,大家都已习惯了她那“有什么念头随时就说”的性格。
“找到了!就是这篇,名字叫《亲密》。”乔笑辰突然眼前一亮,连忙把手中按着的书页展示给其他人看,那是一篇短篇科幻小说的第一页,页面最上方用浓黑的字体赫然写着“亲密”两个字。
“简单来说,这篇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对夫妻借助技术手段完全共享彼此的状态与感受,以期真正深刻地体会到‘亲密’的意义。虽然这篇故事很大程度上是在讲亲密关系中双方的情感与人格体验,但是我却觉得还可以从个体生命存在的角度进行理解。刚才鸣非哥将人类的生存区分为纯粹性生存和文明性生存,那我也想尝试着将个体生命的存在区分为一般性存在与特殊性存在。在此基础上,《亲密》这篇科幻小故事带给我的最大启发就是,一个人在其生命中既要理解自己的独特性,又要牢记这种特殊性并不绝对。”乔笑辰深吸了一口气而后说道,仿佛她要说的话是一段面对着成百上千名观众的演讲词。
“那个,不好意思打断一下,我有一个问题想确认一下。”作为第一次参加“奇思会”的新人,宋皓和他的女友赵熙言一直沉默着坐在长桌一角的位置,认真听着其他人的读书分享,但宋皓心中逐渐产生并愈发强烈的一个疑问最终促使他将其宣之于口。
众人闻言顿时安静了下来,一直在凝神作记录的唐言也抬起了头,目光与其他人几乎同时望向宋、赵二人。
“虽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咱们‘奇思曰’论坛的线下聚会,也非常清楚聚会的内容主要就是分享自己读过的书籍并与其他人互相讨论交流。但就刚才诸位的分享来看,似乎今天这场聚会是科幻主题专场,而我们所携带并意欲分享的都是历史类书籍,所以多少有些担心会不会不合主题。”宋皓慢条斯理地说出了心中的疑虑,略有些低沉的嗓音在一片安静中快速在房间中扩散开来。一旁紧挨着的赵熙言双眼出神地盯着平放在自己面前的那本《世界简史》,听了男友的话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这应该是第一次我们几个不约而同地带了同一种类型的书吧?”曲星星一只胳膊平放在桌面上,另一只胳膊支起了微微低垂的下巴,这是她开始思考时的习惯性姿势。
“可能是因为最近流行着一股科幻文学热潮吧,虽然感觉流行地挺突然的。”陈鸣非双手盘在胸前,背靠着座椅微微低垂着头,说话的语调一如既往的冷静。
“我感觉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流行地毫无征兆,不,简直是莫名其妙。”蓝一锋动作平稳地端起摆放在面前的青色茶盏,将剩下的半盏清茶一饮而尽,同样语气平淡地补充说道。
“莫名突然流行的恐怕不止是科幻文学,”重新坐直身体的曲星星一边紧跟着开口说话,一边摆弄着手里转来转去的圆珠笔杆。“最近有很多规模或大或小的书店,科幻文学类和历史人文类图书的销售量短时间内出现了直线上升,说是一夜暴涨也不夸张。”
乔笑辰、宋皓和赵熙言三人听了他们的话也轻轻点头表示赞同,尤其是后两者,事实上他们这次会携带《世界简史》和《人类简史》这两本经典历史学著作来参加“奇思会”,也正是受到了最近的历史人文类读书热潮的影响。
然而,他们都没有继续对这个话题发表意见,场面一时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唐言作为聚会的主持人,他很清楚遇到当下这种尴尬冷场的情形理应做些什么,但是“莫名其妙流行的科幻文学和历史人文热潮”这个话题此刻在他的脑海里疯狂盘旋,心神被占去了大半。
“对了!关于这件事…”蓝一锋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突然转向了唐言的方向开口说道,在场其他人同时暗自松了一口气。“不知道你们书店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就是某些类型的书短时间内突然销量暴涨。”
乔笑辰和陈鸣非闻言随即表情一变,眼神里一闪而过的光芒暗示着他们也产生了和蓝一锋相同的问题。
唐言苦笑一声,回答说:“我刚才正想这件事呢,不瞒大家,6月5日的时候,我们店里突然毫无征兆地接到一批图书订单,既有团购也有个人订购,订购的书目无一例外全都是科幻文学类和历史人文类作品,而且数量还不少。但这还不是我最感到奇怪的地方,因为某种类型的图书一夜之间突然爆火导致销量短时间内暴增,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
唐言的话顿时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兴趣,他们都放下了手中的书或者笔记本,坐直了身体,视线尽数向唐言投去。
“大家应该都了解,我们书店是不支持网络购书的,我们也没有在网络上设置任何销售图书的渠道,除了亲自到店选书购书之外,并不存在第二种方式。”与笔直而坐的其他人正相反,唐言的身体微微向后仰去,实打实地靠在了木制的椅背上,双臂交叉在胸前,以讲故事的口吻一字一句地说道。“但是,那天晚上的图书订单却以一种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了我的电脑里......它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奇思曰’论坛里,通过私信的形式来订购的......”
“私信?这么大量又集中的订单,可以想象那时候你的私信页面有多热闹了。”蓝一锋笑着调侃道。
“但是,这还不是最让人费解的...”唐言双眼低垂,出神地盯着桌角,一边回忆一边继续说。“你们见过有谁在买书的时候,不仅愿意开出高于原价三倍的价格,而且还自理邮费、自己托人上门取货的?”
“这...这就有点离谱了吧?”听到这里,对图书出版与销售行业再熟悉不过的曲星星忍不住开口说道,原本一直平静自若的她此时也难掩语气中的惊讶和困惑。
“是不是听上去很像是我编的故事,而且还是逻辑不通的糟糕故事。”唐言对曲星星的反应丝毫不感到意外,“我也觉得很离谱,但没办法,事实就是这样。”
“听上去很难想象是图书销售领域会发生的情况,这就好比古董市场里一家普通的店面突然迎来了一大批不惜高价来淘宝的人,他们认为这家店里有很多看似普通、实则价值不菲的宝物,争先恐后地前来购买,虽然店员十分确定那些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廉价物品。”蓝一锋无奈般地摊了摊手,说道。
“正所谓市场之上,需求为王。那些人为了买书能做到这种程度,从经济学上来看,大概是他们对那些书的需求也达到了某种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程度。”陈鸣非推了推鼻梁上银灰色的眼镜架,说话的语气一如既往地冷静。
“鸣非说的有道理,问题是这个异乎寻常的需求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如果是因为受到最近流行的类型文学热潮影响,可这股热潮的流行本身就很让人困惑,很突然,很莫名其妙。”唐言顺着陈鸣非的话点了点头,而后继续说道。
“说到这个,”曲星星突然出声插话道,“我们公司之前还专门做了调查,因为我们是专门做图书出版与发售的嘛,所以对市场上各种类型图书的流行情况一直都非常关注。这次科幻文学和历史人文类图书的突然流行让我们这群行业内部人员都感觉到不可置信,在事先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整个市场上所有规模大大小小的书店、二手书市场,甚至是有图书交易意向的私人藏书者,几乎都收到了同一类型图书甚至相同书目的订单。这种堪称壮观的盛况,别说我了,就连在图书市场深耕了半辈子的我爸都无法理解,因为怎么也想不通,他甚至在公司召开了长达四个小时的紧急会议。但是在会上,各种看法、意见满天飞,各种应对方案花样百出,到最后也没弄清楚事情发生背后的原因。不,准确来说是压根就没有往这个方向讨论,但这恰恰是召开这场会议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后来无奈之下,我们委托了一家行业内顶尖的专门调查机构调查这件事,但完全出乎意料的是,即使我们愿意开出超过市场价20%的高价,那家调查机构也丝毫没有犹豫地拒绝了我们的委托。更邪门的是,我们之后又联系了其他好几家调查机构,它们也是一样,仿佛那高额的委托费不存在似的,一口就彻底回绝了我们。”
“这我就理解不了了,不符合市场规律啊。你要说只有一家特定的调查机构拒绝接受委托,那我还能理解,可能有自身的特殊情况,但是每一家调查机构无论大小、自身情况如何,都不约而同地拒绝接受委托,这就非常奇怪了。”听完曲星星的讲述,陈鸣非罕见地皱起了眉头,说话的语气里也掺进了几分困惑。
“没准并不是不约而同呢?”蓝一锋紧接着陈鸣非的话说道,“不管是突如其来的购书狂潮,还是调查机构令人费解地集体拒绝态度,都不是能简单地用纯属偶然、情况特殊来解释的,除了这两件事背后都存在着某种神秘的推动力量之外,我想不出任何其他合理的可能性。”
唐言默默听着众人的谈话,突然一改坐姿,放下交叉抱于胸前的双臂,坐直了身体,拿起手边的一支深蓝色钢笔,在面前摊开着的笔记本上快速地写下了几行字。
方才一直沉迷于曲星星、陈鸣非和蓝一锋三人对话中的乔笑辰,被唐言的举动打破了专注的心神,同时她也意识到了一件事——话题已经飘到了没有边际的天上,再不拉回来,读书分享会就彻底变成“疑难案件侦查研讨会”了。
“我说各位,”乔笑辰想到了一个巧妙的主意,她清了清嗓子,高声发言道。“既然大家对讨论这个话题这么兴致盎然,不如在'奇思曰'论坛里开篇主题帖子怎么样?在那里,还可以和更多的人尽情地探讨,说不定能发现问题的答案呢。现在已经快十一点半了,别忘了还有两位新朋友没做分享呢,时间耽搁太晚也不太合适,还是让我们继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