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时,腿部感到一阵轻微的麻木,仿佛血液刚刚重新开始流通,然而身体却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感。我缓缓地站直身体,最后一次将目光投向那棵见证了无数岁月、给予我深刻顿悟的古老菩提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激之情。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这并非是出于祈求的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感谢。感谢这片宁静祥和的环境,让我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回了那个曾经迷失的自我。
我没有再前往任何一座殿堂,也没有再参与任何既定的“流程”。尽管如此,我的脚步却比来时显得更加坚定有力。穿过依旧香火旺盛、人头攒动的前殿,周围人群的喧嚣声不再让我感到烦躁不安,反而带给我一种贴近人间烟火、脚踏实地的安心感。
路过一间不起眼的法物流通处,我的目光被里面一排排小巧而精致的莲花灯所吸引。暖黄色的灯光透过薄如蝉翼的灯罩,静静地燃烧着,散发出柔和而温暖的光芒。心中一动,我迈步走了进去。
“请一盏灯。” 我对柜台后那位面容慈祥的师父轻声说道。
“施主是想供在哪里呢?是为了祈福,还是还愿?” 师父温和地询问道。
我微微一笑,目光凝视着那盏温暖人心的莲花灯:“不打算供在特定的殿堂里。就……点亮它,放在心里吧。祈求一份内心的平静,以及继续前行的勇气。”
师父了然地点了点头,从柜台中取出一盏小巧而温暖的莲花灯,递到我的手中。我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走到一旁的烛台前,轻轻点燃了灯芯。小小的火苗跳跃起来,安静而稳定地燃烧着。我双手捧着这盏莲花灯,走到殿外一处开阔的地方,那里可以清晰地望见蔚蓝的天空。我没有默念任何具体的愿望清单,只是静静地凝视着那簇温暖的光芒,心中一片澄明与安宁。然后,我轻轻地将它放置在众多莲花灯之间。尽管它并不起眼,却是我此刻心境最真实的映照——不是向外祈求某种力量,而是点亮自己内心的那盏明灯。
完成这一切后,我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被那温暖的光芒洗涤过,变得清澈而宁静。拿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母亲发来的几条未读信息,内容依旧是关于下午相亲的叮嘱和安排。
这一次,我没有感到丝毫的烦躁和压力。我平静地输入回复:
“妈,下午的相亲我会去的。但您也放轻松些,就当是认识一个新朋友,顺其自然就好。:)”
接着,我点开工作备忘录,新建了一条:
【周一行动项】
深度复盘:*重新梳理“晨曦”项目的原始需求,详细列出所有已知的“阻力点”和“用户痛点未满足”的具体表现。对照竞品,找出我们真正的差距所在。
风险排查:梳理项目组内外部所有潜在的风险点(包括资源分配、团队协作、技术难点等),并标注出各自的优先级。
沟通策略:预约李总监15分钟的时间,目标是清晰阐述复盘后的核心问题,寻求他的具体指导(而非简单地祈求通过),表明我们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打下最后一个字,我按灭了屏幕。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整个玉佛寺,将这座古老的建筑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红色,飞檐斗拱在光影的映衬下勾勒出庄严而宁静的轮廓。山门外,城市的喧嚣声隐约可闻,却不再显得刺耳。
我最后回望了一眼那香烟缭绕、钟声悠扬的殿宇群。心中没有“保佑我”的祈求,只有一句发自内心的低语:
“谢谢。心灯已燃,路在脚下。”
汇入归家的人群中,我的步伐不再显得沉重和匆忙,而是带着一种经过沉淀后的稳健与从容。晚风轻轻拂过面颊,带来夏日傍晚特有的温柔气息。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一种久违的、对未来的笃定感,在胸中缓缓升起。
走了几步,脑海中莫名闪过一双温和而带着关切的眼睛,还有那个清朗的声音:“你还好吗?” 陈默……那个摄影师。这算不算签文里所说的,那个擦肩而过的“贵人”或微小的“机缘”呢?
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像投入湖心的一粒小石子,漾开一圈细微的涟漪,很快又归于平静。无论这是否是某种机缘,此刻的我,已经做好准备,去迎接前方路上的一切可能,无论是工作的挑战,还是未知的相遇。
夕阳将我的影子长长地拖在地上,指向家的方向,也指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