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指挥中心只剩下三盏壁灯亮着,光线斜斜地打在会议桌中央那份刚打印出来的策略草案上。纸张边缘还带着打印机滚轴的余温,秦烈的手指正按在“两阶段应对框架”几个字上,指节因用力微微泛白。
林雪站在投影幕布旁,战术笔在平板上快速滑动,将各小组的任务标注成不同颜色。她忽然停顿,目光落在一页纸的右下角——那里有一道极细的油墨晕染痕迹,像是抄录时手汗渗入纤维所致。她的笔尖轻轻点了下那处,没说话,但眼神已经变了。
“先阻断传播路径。”李薇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她把一份数据卡插入终端,全息屏立刻浮现出神经信号屏蔽装置的实测波形图,“这是空间系统生成的优化版原型,抗干扰能力提升了42%,能覆盖半径三百米范围内的低频波动。”
张峰凑近看了眼参数,眼睛一亮:“材料清单我认得,有些还能从旧设备里拆。如果把屏蔽模块集成进头盔和护甲,前线人员就能边巡逻边收集感染者脑波样本。”
“那就这么定。”秦烈合上文件夹,声音不高,却像锤子敲在铁砧上,“李薇带队研发抗体原型,张峰负责量产工艺改造,七十二小时内出第一批可穿戴屏蔽装备。”
没人再质疑。
陈浩此时正蹲在东侧监控室的主机柜前,耳机里传来细微的电流声。他刚刚把上章会议中记录的那段异常访问代码导入空间芯片系统的临时接口——那是秦烈今早秘密授权的通道,连他自己都只用过一次。
屏幕闪烁几下,突然跳出一行小字:【识别成功。代码签名库匹配:‘灰隼物流’专属加密协议。】
陈浩皱眉。这不是敌对势力,而是上周才通过物资交换协议加入基地补给链的中型组织。
“运输组里有他们的人。”他低声说,手指飞快敲击键盘,调出当日所有进出记录。果然,在会议开始后的第十七分钟,一名自称来送电池组的工人曾在指挥中心外停留超过规定时限。
他正准备截图上报,电脑右下角忽然弹出一条未读消息提示。发送时间精确到秒:23:47:03——正是上章会议刚开始的那一刻。
发件人仍是【X-07】。
内容未显示。
林雪走进来时,陈浩刚拔下存储设备。她没问消息的事,只是把那张带油墨痕的纸递过去:“查这个。”
陈浩接过纸,指尖触到那处湿润的痕迹,忽然想起什么:“摄像头黑屏那次……是不是也是这个人?”
“不一定。”林雪摇头,“但能抄录关键词还混进来,说明他知道我们要做什么。”
她转身走向武器库方向,步伐不快,却每一步都踩在监控盲区切换的间隙里。这是她独有的节奏,像猫一样安静。
凌晨两点十七分,基地东区通风管道检修口被人从内部拧开了一圈螺丝。林雪带着两名队员悄无声息地埋伏在下方,没人开灯,只有红外瞄准镜反射出微弱绿光。
目标没出现。
但他们等来了另一件事。
张峰在车间调试最后一台屏蔽装置时,发现焊接点温度异常偏高。他拆开外壳检查,竟在里面找到一枚微型信号发射器——型号与“灰隼物流”标准通讯组件一致。
“不是渗透。”他立刻联系秦烈,“是定点植入。”
秦烈赶到车间时,李薇也来了。她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取下发射器,放进便携式分析仪。几秒钟后,屏幕上跳出一段简短指令流:
【监听关键词:蚀智 II|空间科技融合系统|神经信号模拟】
“他们在等我们用这些词开会。”李薇抬头,“不是随机窃听,是有预判的情报收集。”
秦烈盯着屏幕,忽然开口:“把发射器原样装回去。”
张峰愣住:“什么?”
“别动它。”秦烈语气平静,“让它继续发,但我们要改内容。”
李薇瞬间明白:“喂假信息?”
“对。”秦烈点头,“明天早上八点,安排一场‘内部争议’会议,主题就是‘是否该销毁所有感染者样本’。”
林雪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听到这句话,她嘴角绷紧了一瞬,随即点头:“我来演那个主张销毁的人。”
没人反对。
计划敲定后,众人散去。秦烈独自留在车间,拿起那枚发射器,在掌心转了一圈。金属外壳冰冷,边缘已被张峰打磨光滑,看不出任何改动痕迹。
他把它放回原位,手指拂过焊接点。
就在这一刻,通风管道深处传来一声极轻的金属碰撞声——不是脚步,也不是工具掉落,更像是某人调整姿势时,腰带上挂件擦过铁壁的声音。
秦烈没抬头。
他只是把最后一颗螺丝拧紧,然后站起身,朝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通道尽头的检修口盖板还开着一条缝,外面风很大,吹得里面的电缆轻轻晃动。
盖板下方,有一小片未干的泥渍。
是新鲜的。
秦烈蹲下身,用指尖蘸了一点,凑到鼻尖闻了闻。
不是雨水,也不是基地常用的清洁剂残留。
是北方荒野特有的碱性土壤气味。
他站起身,走向最近的通讯终端。
手指悬在呼叫键上方三厘米处,却没有按下。
因为就在刚才,他注意到一件事——
那枚发射器的序列号,和三天前登记入库的那批物资清单完全对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