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尽,基地外围的铁网在冷光下泛着铁灰色。秦烈最后一个跨上改装越野车的副驾,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战术包外侧的拉链扣——那里原本贴着一张止痛膏药,现在只剩一道胶痕。
林雪已经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她没说话,只是把探雷器放在膝上,掌心贴着外壳,像在感受某种节律。阳光穿过车窗,在她指缝间投下细长的影子,那层干涸的薄膜几乎看不见了,但秦烈知道它还在。
车队启动时,张峰在通讯频道里笑了一声:“这玩意儿昨晚我睡它旁边,梦见自己变成金属探测仪了。”他说的是探雷器,语气轻松得像在调侃天气。
没人接话。只有轮胎碾过碎石的声音,规律而沉重。
三小时后,工业区废墟出现在视野尽头。锈蚀的管道横七竖八地垂落,像是被巨兽撕咬过的骨架。空气里弥漫着酸腐味,混着隐约的焦糊气息。秦烈示意停车,亲自下车查看路面状况。他的靴底踩进一层灰白色的粉末状物质,脚感异常松软。
“不对劲。”林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站在车门边,没有靠近,只是微微抬起了左手,掌心朝下,“这里的辐射值……和昨天不一样。”
张峰立刻掏出便携式检测仪,数值确实在缓慢上升。他皱眉正要说话,忽然“咦”了一声——探雷器在他手里震动了一下,不是警报模式,而是某种断续的脉冲式抖动。
秦烈立刻看向林雪。她的脸没什么变化,但呼吸频率变了,胸口起伏比刚才快了半拍。
“你离它太近了。”秦烈低声说,不是疑问。
林雪没否认,只把探雷器递过去:“刚才就开始震,不是金属反应。”
张峰接过设备,一边拆外壳一边嘟囔:“这破壳子还能当生物传感器用?”他熟练地抽出一根数据线,接入头盔HUD,屏幕瞬间跳出波形图。几秒后,他声音变了,“等等……这不是随机干扰。”
波形稳定、有周期性,频率恰好与探雷器内置芯片的共振阈值重合。
秦烈蹲下身,手指拨开地表浮尘。下面不是泥土,而是一层薄薄的水泥板,颜色明显比周围浅。他用匕首轻轻敲击,声音空洞。
“塌陷区。”他说,“下面是空的。”
张峰立刻调出地形扫描模式,将探雷器临时改造成密度分析工具。HUD上很快生成三维图像:前方十五米范围内,地下两米处存在大面积空腔,且边缘不规则——明显是人为塌陷后伪装的陷阱。
“鼠群活动痕迹。”张峰指着图像边缘几处微弱热源,“估计不止一只。”
秦烈挥手示意队伍绕行,同时低声下令:“所有人保持间距,脚步轻,别惊动它们。”
队伍贴着东侧断桥边缘前进。桥面断裂处只剩几根扭曲的钢筋悬在半空,风吹过时发出低沉的嗡鸣。张峰边走边记录刚才那段异常波形,顺手存进加密文件夹,命名“Bridge_0421”。
就在队伍即将通过断桥时,林雪忽然停下脚步。
她没说话,只是低头看着自己的左手。掌心薄膜下的搏动变得清晰起来,不再是微弱的共振,而是一种近乎同步的律动——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远处回应她。
秦烈站在她斜前方三步远,没回头,只低声问:“能走吗?”
她点头,动作很轻,但掌心已经渗出一层薄汗。探雷器握在右手,屏幕依旧黑着,没有任何提示信息。
张峰回头看了一眼,没多问,只是把头盔HUD的画面共享到全队终端:“接下来三百米全是这种伪装路面,咱们得贴着桥边走,一步都不能错。”
话音刚落,前方地面突然塌陷一块,拳头大小的洞口冒出一股灰烟。紧接着,一声尖锐的嘶叫从下方传来。
队伍瞬间静止。
秦烈抬起手,五指握拳。所有人原地蹲下,紧贴桥体阴影。几秒钟过去,再无动静。
张峰低声汇报:“热成像显示至少五只,体型偏大,应该不是普通变异鼠。”
秦烈点头,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最后停在林雪身上。她仍站着,左手垂在身侧,指节微微发白。
“你感觉到了什么?”他问。
林雪摇头:“不是声音,也不是气味……更像是……某种信号。”
“像探雷器那种?”
“不像。”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更像是……从我骨头里传出来的。”
张峰闻言抬头看了她一眼,没说话,只是默默把刚才记录的波形数据放大,反复比对。几秒后,他忽然开口:“秦哥,这段波形……和我们在生化园区采样的标记碎片,频率完全一致。”
空气凝滞了一瞬。
秦烈没回应,只是慢慢从战术包里取出一个密封袋——里面是那块黑色碎片,此刻正安静地躺在塑料膜内,毫无异状。
林雪盯着它看了三秒,忽然抬起右手,将探雷器举到眼前。
屏幕亮了。
不是“Ready”,也不是乱码。
而是一行极小的文字,几乎难以辨认:
“R-08 · Sync Active.”
她的手指猛地收紧,金属外壳发出轻微的变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