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维齐感慨道:“殷商的象兵部队太厉害了!”
情报贩子白熊说:
“战争比拼的除了军队的战力,还有后勤的保障。当商王率部乘胜追击至长江下游的北岸时,殷人后院起火了。”
“是东夷吗?”维齐问。
“不,是长江中游的虎方人,他们跨江进攻了北岸的鄂国部队。
“鄂侯被打?”
白熊言:
“嗯,与商王此讨伐彭人时一样,鄂侯奉商王之命监视长江南岸的虎方人,以此策应殷商主力部队的南征淮夷。”
“噢,虎方人终于有所行动了……他们在殷人伐彭的两次战争中皆按兵不动呢。”
白熊笑言:
“虎方人如此选择,本质上是为了自保:‘彭庸联盟’即使被殷人灭了,虎方人亦可守长江天险而自立于南方;然而,若殷人从淮夷人的地盘(长江下游北岸)打过长江南岸,虎方国危矣!您仔细想想,若淮夷投降了商国,鄂侯一方面从长江中游北岸南攻虎方,长江下游南岸的商王另一方面逆长江陆路西进,虎方人难以招架,必败!虎方国境内的瑞昌铜岭与铜绿山皆是殷人垂涎的铜矿资源呀!”
维齐问:“那场战争中,鄂国部队最后战败了吗?”
白熊道:“从结果看是鄂国是战败了,但那一场战役很复杂。”
维齐道:“愿闻其详。”
“这里面牵涉到一个人,一位在殷人南征淮夷前、被商王囚禁之大贵族。”白熊说。
“谁?”维齐问。
“西伯侯姬昌。”
维齐追问:“哦?商王为什么要囚禁他呢?”
白熊言:
“这与前商王文丁囚禁处死前周部落首领季历的原因一样。”
文丁处死季历(又称“王季”)是商周权力更迭的关键性事件。季历为周太王古公亶父幼子,继位后获商王武乙授权征伐西方戎狄,战功显赫,如伐余无之戎(山西长治),后被任命为“殷牧师”,执掌商朝西部兵权。商王对季历之封赏实为利用周部落军事能力抵御戎狄,但周人势力的扩张引发了商王室警惕;到文丁十一年(约前1100年),季历献俘报捷至殷都,商王文丁先加封季历“西伯”,后突然囚禁并处死。这是商室“背信”的象征性事件,后成为周人“翦商”之伦理依据。
白熊继续说道:
“在殷人的眼中,任何方国变得强大,皆构成威胁殷商之原罪。在南征淮夷前,周人的势力已重新强大起来,西北重现前首领季历统帅周部落时之强盛繁荣;为了杜绝南征后患,南征前的商王(帝辛)以会盟诸侯共商国事之名把西伯侯骗至殷商,然后囚禁起来……这事,发生在商王南征淮夷的前三年(帝辛七年)。”
巴人维齐附和:
“哦?原来如此……西伯侯被囚,在商王南征期间,西北的周人必然投鼠忌器,好招呀。”
“没错,若商王杀西伯侯姬昌,周人必反;但商王囚而不杀呢?周人投鼠忌器……然而,事态的发展实在出人意料,商王南征给了一个虎方人打败鄂人的机会,也给了庸人阑疾威震天下之机遇。”
“哦?”
白熊补充说:
“周人很早就向庸国的阑疾带去了西伯侯被囚之消息,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庸国储君阑疾是谁?他是西伯侯的女婿……据闻,商王曾计划降服淮夷后乘胜夹击虎方;平定南方后,诛杀西伯侯;最后,伐周。”
“为救岳父西伯侯,手握庸国军政大权的阑疾,绝不会让商王赢得平定南方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