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参观萧红纪念馆
我们几个一边走一边说笑,嘻嘻哈哈走进了教室。
刚进教室,班长问:“姊妹团回家了?我们正要去参观萧红纪念馆,你们去不去啊?”我们几个一齐举手,表示同意去。银杏说:“班长指向哪里,我们就冲向哪里。”“去”“去”,我们几个一致表态。“正吃得饱饱的,有劲儿没地方使呢,走,参观萧红纪念馆去。”
萧红是东北著名女作家,是呼兰的骄傲,是黑龙江省的品牌,中外游客都会专程慕名而来,更何况我们近在咫尺,更应该了解萧红,学习萧红。
萧红故居,坐落在呼兰县城南二道街204号,始建于1908年,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这里是中外游客旅游胜地,是哈尔滨独具魅力的一张文化名片。萧红,原名:张秀环,后改名:张乃莹,笔名:萧红。
萧红故居,青砖院墙,古香古色,红色小楼,绿植环绕,营造出一种清幽雅静的氛围。院门面东而开,正门横匾“萧红故居”四个大字,是黑龙江省原省长“陈雷”所题写。萧红故居的建筑,让萧红的灵魂有了归处。这里,1986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院内,院落好大,班长带我们,在萧红故居简介处阅览,有的同学还带了笔记本,同学们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态,学习之心情,认真看,认真记,回去班长布置大家写参观感想。
院内有一座二米高的汉白玉萧红塑像,她一手托腮,另一只手拿着一本书,目视前方,似有所思。
院内五间正房,整齐排列,采用一字形马蹄青瓦结构,周围环绕着严实的灰色墙院,给人以肃穆庄严之感。
入屋可见东北人住的火坑,与雕花窗棂 。窗上裱糊着窗户纸,一条长长的火坑上,铺着一张精致的芦苇席,炕上一张短腿饭桌,一个泥做的火盆儿,同学们伸手烤烤火,体会一下东北人的风情。
后园,就是她书中描写的《与祖父欢乐的童年记忆》,院里的杨树,柳树,榆树,以及那些花花草草,都是她童年欢乐的见证。
我们一边看一边问,每一房,每一屋,每一物,我们都想看个究竟,问个明白。
当看到与萧红共同战斗过的老作家萧军,端木蕻良,舒群,赛克,罗峰等墨宝时,同学们饶有兴趣,大家低声低语交流几句:“喂,那叫端木(什么)良,谁认得第三个字?”
“端木(hong)良,红的四声。”班长回答。“怎么像个日本人?是日本人吗?”“中国辽宁籍,原名曹京平,创作了《科尔沁旗草原》,这几位作家,当时组成了一个东北作家群……”,
几个同学为班长竖起大拇指,“佩服佩服,”班长神秘一笑,说:“有详细介绍的地方,只要你注意看,便知。”几个同学一伸舌头,表示不好意思了。说:“班长神秘,他的纸条,咱们都看不懂,”“班长,你的纸条是什么文?真是的,怀疑我们的智商,是不是?”班长神秘一笑说:“我的纸条,是天文……”“还地理呢,”同学们与班长一来一往地互相调侃着。
班长就是班长,最辛苦的人是你,最受气的人是你,最冒险的人是你,最风采的人还是你。
萧红故居一游,同学们兴致勃勃,感叹她23岁就出版了第一部作品《弃儿》,她31岁去世,人的31岁,正值青春年华,可是,萧红却在青春年华之际驾鹤西去了,真惋惜。她短短的一生,就出版许多名著,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班长,我们还想去呼兰河畔看看,想看看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水,”有同学提议。
萧红故居正前方,大约500米的距离,就是呼兰河。班长一个手势:“正前方,500米处,前进!”
”当地答当当当当地答当……同学们口中自唱着《解放军进行曲》,一边大步流星,急走如风,5—6分钟的时间,大家站在了呼兰河畔。
这里的呼兰河水,慢慢悠悠从西南流向南,最终流入松花江,这是松花江的一条支流,是呼兰人民群众母亲河。它承载着一代代呼兰人的故园之思,之想,之念。这里有萧红作品中,留下的心迹。 她的人生,虽然短暂,可是,她的作品永辉。
呼兰河畔:“花开了 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就像鸟儿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是自由的。”萧红崇尚自由,她笔下的文字,也是自由自在的。
是的,就连天上的《火烧云》也是自由自在的,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变马,变狗,变狮子……活灵活现,堪称经典。
呼兰河水,在萧红笔下,也是自由自在的,随心所欲地流淌着,它时窄时宽,时紧时慢,时深时浅,流出一条人工难以描摹的曲线。
平时,闷头学习的同学们,对空旷的野外,颇感兴趣。于是,便想听一段朗诵。
“于天水,站在呼兰河畔,你给我们朗诵几句《海燕》吧,”一个男生说。于天水说:“朗诵不了,呼兰河水没有怒吼,”一个男生,捡起一块石头,扔进河里,“你怒吼一下吧,”又一个同学,也捡起来了一块石头,也扔进河里“你怒吼一下吧,”于是,一会儿,河面上下起了石头雨。
于天水说:“别扔石头了,别吓着河里的小鱼儿,我朗诵一首诗吧。”同学们安静地等待着听。
相思引.兰水夏韵
两岸葱茏绿浪翻,青扬老柳舞翩跹。
风吹荡漾,曲曲绕家湾。
五谷芬芳扬笑脸,牛羊牧野戏河滩。
萧红笔墨,拨水唱呼兰。
于天水天生磁性的男音,又懂诗文,朗诵特别有感染力,一阵热烈掌声响起来。“于天水,你真幸不愧是诗词达人,非常贴切,大赞!”
于天水一呲牙,说:“作者:文科九班,徐景武。”同学们哈哈大笑,说:“你说话大喘气啊?”有同学说:“文科九班有才子,舒展,徐景武都很厉害。”
“咱文科十班有没有啊?于天水,我们想听咱们自己的。”于天水沉吟片刻,说:“有,是欧阳修体,望各位同学指正。”
相思引.念萧红
思萧红,念萧红,
兰水悠悠放河灯,
龙江女有名。
水重重,雾重重,
赤叶潇潇断肠空
洛神也悲情。
—于天水
“好,好,好,太好了,今天咱们参观萧红纪念馆,站在呼兰河畔,思念萧红,符合今天的活动内容,”今天同学们很活跃,很开心。
班长说:“《呼兰河传》第二章,就是放河灯,女同学也应该表现一下吧?”
银杏与赵小桃同桌,两个人也非常要好,她提议让赵小桃朗诵一段《呼兰河传》片段 。
小桃清了清嗓音,就字正腔圆地朗诵起来:“河水是寂静如常的。小风把河水皱成极细的波浪,月光在河水上边,并不是在海水上边一片一片的金光,而是月光落到河底去了。”大家一阵掌声。
“班长,小心脚下,”我忽然,看到班长站着的草从里,草在动,凭我在大山里的经验就知道,草动,是草里藏有蛇鼠等什么活物。很危险。 提醒一下。
班长低头一看,找了一个小木棍儿,把它挑进河里。说:“一条小水蛇上岸了,离开水,它一会儿就死了,还是让它回到河里吧。”
娇蕉说:“银珍,你救了班长一命。”“啊?可以这么说吗?”我问娇蕉。娇蕉笑。我对着班长喊:“班长,我刚才救了你一命,这回两不歉了。”“你说什么?”班长没听懂,反问一句。我又重复一遍“我救了你一命,两不歉了。”“说的什么啊?乱七八糟的。”我们几个就神秘的笑。把班长笑蒙圈了,他说:“你们萧红附体了吧?”橙橙反映快,她说:“你才是萧红附体了,你个大坏蛋。”橙橙薅了一棵青草打在了他身上,后来,我们也明白班长说我们的坏话,我们都拿蒿子打他,“大坏蛋,大班长,你是大坏蛋,萧红在你兜里呢,哈哈哈,”我们几个人一起攻击班长,把他打得溜溜地跑了。
“跑也不行,沿着河边,追着打他十里地,把他打到河里去喂鱼。”“对,打他个片甲不留。”“看,谁还敢欺负我们姊妹团?”
今天的活动基本结束了。同学们接二连三地返校。
路上,我们几个玩得好开心。橙橙问我:“银珍,个人问题有眉目吗?”,橙橙也是非常关心我的一个姐妹。娇蕉笑言:“据我所知,她说自己是独身主义。”
“本人,此拦空白,独身主义。”“啊?”“啊?”银杏表示惊讶。
家庭的破裂,母亲的艰辛,我们从小受的困难,已经刻骨铭心,这也是我对个人问题不敢憧憬的主要原因。
“别唠嗑了,王东旭他们走远了。”
银杏说:“追。”
2025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