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四章:页码跳动里的老歌
书名:重复的最后一天 作者:晓锐 本章字数:3399字 发布时间:2025-07-24

粉笔灰在第104次循环的办公室窗台堆积,像层凝固的雪。小满的指尖捏着物理练习册的边角,纸张的毛边蹭过掌心,与第103章循环硬币的温热形成诡异的反差——这是第104次循环的16点17分,距离食堂挂钟卡在5点已经过去了4小时,第103章循环陈野指缝间的血迹还在视网膜上灼烧,像块没熄灭的炭。十三枚硬币在帆布包侧袋里排列成警惕的雁阵,其中三枚核心硬币贴着肋骨,温度比办公室的空气低了半度,像三颗藏在肉里的冰粒。

“王老师,您上次说的动量定理例题……”她的声音带着练习册的油墨味,目光越过办公桌,落在物理老师摊开的教案上——那本子的前半部分写满了工整的板书设计,后半部分却突然变成了空白,纸页的新旧程度截然不同,像两本被强行装订在一起的本子。

王老师的笔尖顿在半空,红墨水在空白页晕开个小小的圆点,与第103章循环陈野咳出的血滴形状完全一致:“奇怪。”他的手指在空白页上摩挲,频率与第103章循环挂钟倒转的“唰唰”声完全一致,“第104次循环明明昨天写完了电磁学部分,怎么……”

办公室另一侧突然传来数学老师的抱怨,教案本摔在桌面的声音与第103章循环玻璃管破碎声形成时空的重叠:“我的也是!函数图像那页凭空消失了,只剩下上周的三角函数!”

小满的心脏猛地收缩,口袋里的硬币突然传来剧烈的震动,温度骤降至32℃,比第103章循环又低了半度,像块冰锥刺进掌心。第104次循环的关键观察突然炸开:不是个别现象。从食堂的食物腐败,到办公室的教案空白,时间流的侵蚀正在从“物质变质”升级为“信息抹除”,像块逐渐扩大的橡皮擦。

“可能是太累记错了?”历史老师的保温杯在桌面转动,杯壁的茶渍与第103章循环药剂的淡黄色完全一致,“第104次循环我上周备的鸦片战争,今天翻开全是辛亥革命,差点在课堂上讲串了。”

王老师的眉头皱成个川字,指尖在空白页上划出淡淡的痕:“不可能三个年级的教案同时出问题。”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像怕被窗外的麻雀听见,“你们没觉得最近……时间有点怪吗?我手表的日期总在14号和15号之间跳。”

小满的呼吸一滞,硬币的震动突然变得急促,频率与第103章循环挂钟指针的跳动完全一致。第104次循环的真相碎片突然拼合:老师们感受到的“怪”,是时间线在自我修正时产生的“信息冲突”——当过去被篡改,现在的记录就会像错误代码一样被强制删除。

“谢谢王老师,我懂了。”她的声音带着刻意的平静,转身时练习册的边角撞到门框,发出“咚”的轻响,与第103章循环食堂餐盘的撞击声完全一致。走廊里的瓷砖在高跟鞋下发出“咔咔”的响,像串倒计时的秒表。

教室的阳光正在褪色,像杯被冲淡的橙汁。陈野的背影在靠窗的位置格外清晰,他的肩膀比第103章循环更佝偻,右手的食指按在本摊开的《时间简史》上,书页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自动翻动,页码忽前忽后地跳动:37→159→4→212→88……像台失控的打印机。

口袋里的硬币突然传来一阵奇异的共振,温度升至35℃,像块被捂热的冰。第104次循环的直觉像根绷紧的弦——这本书不是普通的翻动,页码跳动的顺序与第103章循环挂钟倒转的节点完全吻合:88对应挂钟倒转至9点,4对应7点15分,159对应5点整。

“它在重复。”小满的声音带着书页的纸味,在他身边坐下,指尖悬在跳动的页码上方,“每次跳到159页就会卡顿,和挂钟卡在5点一样。”

陈野的指尖没有动,只是目光死死盯着159页的某段文字,那里用铅笔划着道淡痕:“……时间箭头由熵增原理决定,过去与未来的区别在于……”字迹突然变得模糊,像被水浸泡过,与第104章循环王老师的空白教案形成残酷的呼应。

“熵增……”张昊的声音从后门传来,他的不锈钢地质铲模型(今天包着纱布)在掌心转动,频率与页码跳动完全一致,“第103次循环物理课刚讲的,混乱度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他耳后的痣在夕阳里红得发暗,与第104章循环红墨水的圆点完全一致,“你的破书在演示这个?”

陈野的指尖突然重重按在159页,页码跳动的速度骤然变慢,像被按住的蝴蝶。“它在找平衡。”他的声音带着金属的凉意,指腹反复摩挲着那段模糊的文字,“第104次循环被篡改的过去和现存的现在,像两杯水倒在一起,总得溢出点什么。”

溢出的是教案的空白,是页码的混乱,是第103次循环食物的腐败——小满在心里补充,指尖的硬币震动突然平息,温度稳定在35℃,像颗平静的心脏。

就在这时,校园广播突然发出刺耳的“滋啦”声,像生锈的齿轮在转动。三秒后,一段带着严重杂音的旋律流淌出来,是首十几年前的老歌,女声的唱腔带着明显的磁带磨损感:“……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童年》?”张昊的地质铲模型差点掉在地上,纱布在阳光下泛着白,“第104次循环这歌至少十五年没播过了,广播台抽什么风?”

旋律在“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这句反复卡顿,像张被卡住的唱片,每重复一次,杂音就更重一分,与第103章循环挂钟倒转的“唰唰”声形成诡异的和声。

陈野按在书页上的指尖突然收紧,指节泛白得像块石膏。159页的文字在广播声中彻底消失,只剩下片空白,与王老师的教案完全一致。“是2014年的版本。”他的声音带着磁带的沙沙声,左眼下方的疤痕红得像要渗血,“第1次修正失败那天,学校广播放的就是这个。”

口袋里的硬币突然传来炸裂般的震动,温度骤升至39℃,比第103章循环又高了半度,像块烧红的烙铁。第104次循环的循环外危机以最怀旧的方式降临——这不是随机播放,是时间线在重播“她”出事当天的片段,每一次卡顿和重复,都是过去试图将现在拖入同一个结局的引力。

“所以教案空白不是消失。”小满的声音带着旋律的颤音,终于明白信息抹除的真相,“是被替换成了2014年6月15日的状态,那天的这个时间,王老师的教案本来就是空白的。”

张昊的地质铲模型在桌面划出凌乱的线,与广播的卡顿节奏完全一致:“第104次循环那这本书呢?159页在2014年是什么?”

陈野的指尖离开书页,159页的空白处渐渐浮现出淡红色的字迹,是用蜡笔写的歪歪扭扭的三个字:“陈野坏”,与第100章循环铁盒上的涂鸦笔迹完全一致。“是她画的。”他的声音带着磁带的杂音,“2014年6月15日下午,她在图书馆的这本书上写的。”

广播的旋律在这时突然清晰了一瞬,跳过卡顿的段落,唱到“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与第104章循环教室外的下课铃声形成诡异的重叠。书页上的“陈野坏”三个字突然开始褪色,被新的字迹覆盖:“一起去看晚霞”,是陈野的笔迹,温柔得像从未经历过失败。

口袋里的硬币震动突然平息,温度回落至36℃,像颗健康的心脏。第104次循环的终极悬念突然露出轮廓:广播的老歌不是单纯的时间碎片,是“她”和陈野共同的记忆载体。卡顿的段落,是当年被中断的约定;重复的旋律,是时间线在反复强调这个未完成的瞬间。

“它在提醒我们。”小满的声音带着晚霞的暖意,指尖抚过那些重叠的字迹,“第103次循环挂钟的5点不是终点,是她和你约定看晚霞的时间。”

陈野的嘴角勾起个极淡的弧度,与第100章循环铁盒上的笑容形成跨越四章的呼应。他没有说话,只是将《时间简史》合上,封面的霍金肖像在夕阳里泛着金光,与第104章循环广播的旋律形成奇妙的共鸣。

校园广播的老歌还在继续,虽然依旧卡顿,却不再重复同一段落,像条终于找到出口的溪流。办公室的方向传来老师们惊讶的议论声,大概是空白的教案正在恢复字迹。走廊里的瓷砖不再发出“咔咔”的响,像时间流终于回归了正常的节奏。

“去老槐树。”陈野的声音带着风的味道,率先站起身,右手的食指不再敲击桌面,却在空气中划出“笃、笃笃、笃”的虚拟节奏,“第104次循环铁盒该有新反应了。”

张昊的地质铲模型在掌心转得飞快,与那虚拟节奏完全一致:“第104次循环这次能别再玩心跳吗?我这小心脏快跟不上你们的节奏了。”

小满跟在他们身后,帆布包里的硬币贴着铁盒的轮廓轻轻震动,温度始终保持在36℃。她知道,第104章循环的页码跳动不是结束,是和解——当过去的怨恨(“陈野坏”)与未完成的约定(“一起看晚霞”)在书页上重叠,时间线的冲突就有了化解的可能。

夕阳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与老槐树的树影重叠,像幅完整的剪影画。广播里的《童年》终于播放到了结尾,沙哑的女声唱着“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温柔得像句迟到了十年的晚安。

小满握紧口袋里的硬币,金属的凉意让她清醒——无论时间流如何篡改记忆,无论广播的老歌如何卡顿,只要他们三个的节奏还在,那些被抹除的信息、跳动的页码、重复的旋律,终将在老槐树的见证下,拼凑成完整的真相。

而那个卡在5点的挂钟指针,或许早已在他们走向晚霞的脚步里,悄悄向前挪动了一格。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重复的最后一天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