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雪夜之后的新计划
书名:不会种田的农民 作者:一个老农民 本章字数:4110字 发布时间:2025-07-25

  雪夜如一位沉默的守望者,用它的静谧紧紧包裹着整个村庄。王有为静静地站在院子里,目光紧紧锁定在小雨离去的方向,直至她的身影被茫茫夜色彻底吞噬。指尖仍残留着保温膜那刺骨的冰凉触感,他下意识地搓了搓手,呼出的白气在清冷的月光下打着旋儿,宛如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转瞬便消散得无影无踪。


  回到屋里,王有为缓缓脱下那件沾满泥雪的棉袄,轻轻挂在门后。炉子上的水壶正欢快地咕嘟作响,热气从壶嘴中喷涌而出,仿佛在诉说着温暖的故事。他给自己倒了杯热茶,坐在桌前,眼神却有些游离,陷入了沉思。茶水的热气在他眼前氤氲开来,恍惚间,他的眼前又浮现出小雨半跪在雪地里绑扎绳索的模样——那件羽绒服的下摆拖在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一道长长的痕迹;发梢结着细碎的冰晶,在月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她那冻得通红的手指,却灵活得如同在钢琴上舞动的音符,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绳索。


  茶杯轻轻磕在木桌上,清脆的声响将王有为从回忆中惊醒。他拉开抽屉,取出笔记本,借着台灯那昏黄而温暖的光线,开始认真记录今天大棚的受损情况和修复细节。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岁月的脚步在轻轻诉说。写着写着,他的笔突然停住了,父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庄稼人不怕天灾,就怕没人一起扛。”这句话宛如一颗种子,在他的心里悄悄生根发芽,让他的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


  窗外,传来积雪压断树枝的脆响,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王有为起身走到窗前,月光下的雪地泛着蓝莹莹的光,宛如一片神秘的海洋。他的思绪飘回到小时候,那时他跟着父亲守夜看护秧苗,总觉得父亲太过谨慎。如今自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才真切地体会到那份战战兢兢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次日,天刚蒙蒙亮,王有为便踏上了厚厚的积雪,朝着大棚的方向走去。晨雾像一层薄纱,轻轻地笼罩着整个村庄,田埂仿佛铺上了一层软绵绵的棉花糖,每走一步,积雪都会陷到脚踝。远远地,他看见大棚前有个忙碌的身影,便加快了脚步,积雪在他的靴子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在为他加油助威。


  “这么早?”王有为走近才发现是小雨。她正蹲在苗床边,专注地记录着数据,鼻尖冻得通红,宛如一颗熟透的樱桃。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数字,那是她辛勤付出的见证。


  小雨抬起头,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呼出的白气在晨光中缓缓散开,如同梦幻的云朵:“得赶在太阳出来前测完基础数据。”她指着苗床边缘,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你看,这些幼苗的叶片已经开始舒展了,说明根系没受冻伤。”


  王有为蹲下身,指尖轻轻拨开覆膜,嫩绿的幼苗在黑色土壤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亮,叶片上还挂着细小的水珠,宛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他忽然注意到小雨的手腕上贴着创可贴,关切地问道:“手怎么了?”


  “没事,昨晚整理资料时被纸划的。”小雨下意识地拉了拉袖口,试图转移话题,“刘叔家情况怎么样?”


  “咳了大半夜,我给他熬了川贝雪梨。”王有为掏出温度计,小心翼翼地插入苗床,“今早我去看过,烧退了。”他说着,突然压低声音,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其实刘叔最担心的是这批新品种的收成,全村人都指着这个……”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熟悉的咳嗽声。刘叔拄着枣木拐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来,棉袄外还套着件旧军大衣,那身影显得有些佝偻,但却透着一股坚韧。“我就知道你们在这儿!”老人声音沙哑却透着高兴,“苗子咋样?”


  小雨赶紧扶住老人,微笑着说:“恢复得比预期好,您看这片子叶——”她指着幼苗上两片肥厚的叶片,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叶绿素含量完全正常。”


  刘叔弯腰凑近观察,老花镜片上立刻蒙了层白雾。他索性摘下眼镜,用粗糙的手指轻轻触碰幼苗,眼中满是欣慰:“好,好啊!这苗子壮实,跟二十年前农科站推广的‘胜利 100 号’一样争气!”


  王有为和小雨相视一笑。晨光透过保温膜洒进来,轻柔地将三人的影子投在苗床上,宛如一幅精美的剪贴画,定格了这温暖而美好的瞬间。王有为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掏出个保温桶,递到刘叔面前:“刘叔,趁热喝。”


  老人揭开盖子,红枣姜茶的甜香立刻飘散开来,弥漫在整个大棚里。他捧着杯子暖手,突然正色道:“昨晚我琢磨半宿,咱们得重新规划种植方案。”他指着苗床,眼神中透露出睿智和果断,“这新品种抗寒是好,但按老法子种太浪费。”


  小雨眼睛一亮,兴奋地说:“我正想说这个!省农科院的同学发来份对比数据——”她掏出手机,迅速点开文件,“采用立体栽培的话,亩产可以提高 30%。”


  王有为凑过去看,屏幕上的 3D 模型清晰地展示着分层种植架。他闻到了小雨发间淡淡的薄荷洗发水味道,混合着棚里泥土的腥气,那股独特的气息莫名地让他感到安心。“这个支架……”他指着模型某处,思索着说道,“用竹材代替钢材能省不少成本。”


  “没错!”小雨兴奋地转向刘叔,眼中闪烁着光芒,“咱们后山的毛竹完全符合要求,而且——”她突然压低声音,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我查到农业局有专项补贴。”


  刘叔的眉头舒展开来,他轮流看着两个年轻人,眼中满是信任和期待。突然,他把拐杖往地上一杵,大声说道:“走!去合作社细说!”


  上午十点的阳光终于有了些暖意,仿佛是大自然给予的温柔拥抱。合作社的会议室里,三人围着铺满图纸的长桌,讨论得热火朝天。王有为用铅笔在图纸上认真地勾画着:“东边这三亩地光照最好,适合做示范田。”


  小雨正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计算着,笔尖在纸上舞动如飞:“如果三月前完成改造,正好赶上第二茬育苗期。”她突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对了,得先解决灌溉系统升级的问题。”


  刘叔叼着旱烟管,却没点火,眯着眼睛仔细打量着图纸,仿佛在审视着一幅珍贵的画卷。“老王家后山有眼泉水,早年我参与测量过,水量足够。”他转向王有为,眼神中带着一丝怀念,“你爹在世时就惦记着引水下山……”


  王有为心头一热,那些关于父亲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记得父亲总说那泉水清甜,最适合浇灌瓜果。铅笔在图纸上顿了顿,他缓缓画出一条蜿蜒的虚线:“从这里开渠,接合作社现有的管道。”


  讨论越来越深入,桌上的图纸渐渐被各种颜色的标注覆盖,仿佛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记录着他们的智慧和努力。中午时分,王有为母亲送来一篮葱花饼,三人就着热豆浆,继续全神贯注地完善方案。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温柔地将图纸上的线条映得闪闪发亮,仿佛在为他们的努力点赞。


  “立体栽培最关键的是承重设计。”小雨咬着笔帽,陷入了沉思,“我建议先做个小型试验架……”


  王有为突然起身走向储物柜,在里面翻找着,不一会儿,他翻出个落满灰尘的木盒。“用这个怎么样?”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套精致的木工工具,“我爷爷留下的,当年他给公社做过蚕架。”


  刘叔眼睛一亮,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老王师傅的手艺!这可比现在那些铁架子强多了。”他爱惜地抚过泛着乌光的刨刀,眼神中满是敬意,“枣木做立柱,杉木做横梁,保用十年!”


  小雨好奇地拿起一个奇形怪状的凿子,眼中充满了疑惑:“这是做什么用的?”


  “这叫‘蜈蚣刨’,专门处理弧形构件。”王有为不假思索地答道,说完自己都愣了一下——这些记忆不知何时已深深刻在骨子里,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午三点,方案基本成型。王有为揉着发酸的脖颈,看向窗外,积雪开始消融,屋檐滴落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宛如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晶。小雨正在认真地整理资料,发丝垂下来,遮住了半边脸颊,那专注的模样让人心生怜惜。刘叔靠在椅背上打盹,旱烟管还捏在手里,那微微起伏的胸膛,仿佛在诉说着他的疲惫与安心。


  “今天就到这里吧。”王有为轻声说,小心翼翼地收好图纸,“明天我上山看看水源情况。”


  小雨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对了,我约了农技站明天来做土壤检测,顺便……”她压低声音,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把补贴申请表带过来。”


  送走刘叔后,王有为和小雨并肩走在田埂上。融雪后的泥土散发着潮湿的气息,那是大地复苏的味道。远处传来山雀的鸣叫,宛如一首悦耳的乐章,为这宁静的乡村增添了一份生机。小雨突然停下脚步,手指向远方,兴奋地说:“你看!”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王有为看见苗床边缘钻出几簇嫩绿的野荠菜,在残雪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亮,宛如绿色的精灵在雪地里跳跃。小雨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叶片,眼中满是怜惜:“生命真顽强啊。”


  王有为望着她专注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勇气,突然脱口而出:“等示范田建好,你愿意当技术顾问吗?”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人家城里姑娘怎么可能长期留在乡下?


  小雨却仰起脸,露出一个甜美的笑容,酒窝在夕阳下若隐若现:“求之不得。”她站起身,拍了拍沾土的膝盖,调皮地说,“不过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王有为的心跳突然加快,仿佛有一只小鹿在他的心中乱撞。


  “得教我认全这些野菜。”小雨指着田埂边冒出的各种嫩芽,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城里超市卖的都不新鲜。”


  王有为松了口气,笑着说:“这个简单。开春后带你去后山,那里的荠菜包饺子最香。”


  暮色渐浓时,两人在村口分别。小雨的背影渐渐消失在炊烟袅袅的村道尽头,王有为站在原地,手里紧紧攥着今天的会议笔记。封面上不知何时被小雨画了个小小的麦穗图案,铅笔印子还新鲜着,仿佛是他们共同梦想的印记。


  回家路上,王有为绕道去了趟老宅。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夕阳透过窗棂,在堂屋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宛如一幅古老的油画。他缓缓抚过爷爷留下的木工台,积灰的台面上还留着几道深深的刻痕,那是岁月的痕迹,也是家族技艺的传承。墙角堆着些陈年木料,散发着淡淡的松香,那香气仿佛是时光的味道,让他沉醉其中。


  王有为蹲下身,从最底下抽出一块泛红的枣木板。月光渐渐取代了夕阳,他借着窗口透进来的微光,用拇指试了试刨刀的锋刃。金属与磨石摩擦的声音在寂静的老屋里格外清晰,仿佛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惊起了梁上一窝麻雀。


  当第一颗星星亮起来的时候,王有为抱着选好的木料锁上门。夜风带着融雪的凉意,轻轻拂过他的脸庞,但他却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正在破土而出,那是希望的种子,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远处传来零星的狗吠声,合作社新装的太阳能路灯在村道上投下温暖的光晕,仿佛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经过刘叔家时,王有为看见老人正在院里喂鸡。两人隔着篱笆墙相视一笑,谁都没说话。但王有为知道,他们心里装着同样的期待——关于春天,关于土地,关于那些即将在新型大棚里茁壮成长的希望。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不会种田的农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