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设备研发的攻坚战
超导线圈熔断的瞬间,蓝色电弧在真空试验舱里炸开,像谁在黑暗中划亮了一根巨型火柴。那道弧光足足持续了三秒,将整个实验室照得如同白昼,连悬浮在半空的量子蝶粉末都染上了一层电光蓝。材料学家伊芙琳猛地后退半步,防护面罩上溅满了冷却液的雾珠,她眼睁睁看着那根缠绕着十七层合金薄膜的线圈,在440赫兹的能量冲击下蜷成焦黑的螺旋——那些薄膜是用波江座超导尘埃与地球钛合金混合制成的,本以为能承受住七维能量的撕扯,此刻却像被烧化的糖丝。
“第七次材料熔断试验失败。”伊芙琳的声音透过面罩传来,带着金属被灼烧后的沙哑。她抬手按了按试验舱的紧急按钮,真空阀门开启的嘶鸣声里,焦糊的气味顺着通风管道弥漫开来,那是种混合了臭氧与星晶燃烧的奇特味道。
将熔断的线圈扔进钛合金回收箱时,那声沉闷的撞击让整个实验室都震了震。伊芙琳摘下防护眼镜,露出布满红血丝的眼睛——连续七十二小时的试验让她的眼底泛着青黑,眼下的皮肤松弛得像泡了水的纸。但当她抬手抹了把脸,白大褂袖口别着的七角星徽章却依旧闪亮,那是“七维探索先驱”小组成立那天,用共振之种的星尘合金铸成的,七个角尖分别刻着人类、泽尔甘、希洛斯等文明的符号,在顶灯照射下泛着温润的银光,其中代表地球的那个角,刚好与她脉搏的跳动频率同步。
“各宇宙同步试验数据汇总完毕。”全息会议屏突然亮起,十七个平行宇宙的实验室画面在屏幕上展开,像块被分割成十七份的星空蛋糕。陈砚的目光掠过那些相似却又不同的场景:第三宇宙的实验室悬浮在红巨星轨道上,舱壁外能看见泽尔甘虫族的生物信号塔,绿色的外骨骼上布满荧光纹路,正随着能量波动轻轻呼吸;第九宇宙的设备浸泡在液态星晶里,蓝色的液体随能量波动轻轻起伏,表面浮着希洛斯文明的菱形符号;而她们所在的主宇宙实验室,此刻正飘着从量子蝶翅膀上收集的银灰色粉末,那些粉末在气流中旋转,形成微小的七角星,落在林野的亚麻色长发上,像撒了把碎钻。
“希洛斯星晶的分子键还是撑不住维度张力。”第三宇宙的莱娅博士出现在中央画面,她正用镊子夹起半块碎裂的菱形晶体。那枚晶体在脉冲电流下曾短暂泛起过完美的蓝光,却在触及440赫兹临界点时突然炸成十七片,最小的碎片比针尖还细,正粘在她的银灰色长发上。莱娅的头发粘在汗湿的额角,几缕碎发被实验舱的循环气流吹得贴在脸颊,她身后的实验台上,整齐排列着十七个标着不同编号的晶体残骸,每个残骸旁都放着份展开的记录板,上面的希洛斯文字像蓝色的藤蔓般缠绕。
“我们尝试了十七种晶体配比,添加了泽尔甘的神经酶、硅基文明的记忆晶体粉末,甚至混入了波江座的超导尘埃,但断裂阈值始终停留在理论值的67%。”莱娅说着,突然打了个哈欠,眼角沁出的泪水在蓝光下像碎掉的星晶,“我的助手凯伦已经三天没合眼了,他的手指在操作台上磨出了水泡,却坚持要亲自校准能量发射器。”画面角落里,个金发青年正趴在仪器前,手指上缠着带血的纱布,却依旧在屏幕上滑动着参数。
林野突然将星晶耳钉贴近领口的麦克风,晶体共振的嗡鸣透过通讯器传遍所有实验室,像谁在每个角落都挂了只震颤的音叉。“试试生物复合结构。”他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翻飞,调出分子结构模拟图——绿色的纤维状物质像热带雨林的藤蔓,正以π的螺旋角度缠绕着星晶模型,“锐螯昨天的神经酶分析报告显示,泽尔甘生物装甲纤维能随维度波动自主伸缩,拉伸率可达300%,刚好能缓冲星晶受到的张力冲击。”他说话时,耳骨上的星晶耳钉折射出道红光,刚好落在陈砚的观测台上,在她的笔记本上投下小小的七角星。
操作台前的锐螯突然发出兴奋的嘶鸣,它的功勋螯肢(那道在维度风暴中留下的疤痕此刻正泛着绿光)从生物培养舱里抽出一束绿色纤维。纤维在蓝光照射下泛着金属光泽,直径不足0.1毫米的丝状体末端还在微微颤动——这是用它的基因序列培育出的第五代生物材料,比初代产品的韧性提升了七倍,上次测试时甚至能承受住小型陨石的撞击。“建议注入量子蝶翅膀的反光微粒。”它将纤维浸入悬浮着银灰色粉末的溶液,绿色的丝状体瞬间裹上了一层星光,“第三宇宙的泽尔甘盟友绿锋刚传来验证数据,这种微粒能增强信号传导效率,衰减率降低至0.01%,相当于在导线表面铺了十七条超导轨道。”
陈砚的目光落在培养舱的观察窗上,那些银灰色的微粒正在溶液里缓缓旋转。这是三个月前,她和林野在量子蝶迁徙的星带收集的,当时那些半透明的翅膀在飞船舷窗外闪烁,翅尖的光斑每闪烁一次,周围的星图就重组一次。林野为了收集最完整的微粒样本,差点被迁徙的蝶群裹进虫洞,回来时头发上还沾着好几片银灰色的鳞粉。“马库斯,准备能量校准。”她按下通讯器,“这次我们用生物纤维-星晶复合结构,能量梯度从300赫兹逐步提升到500赫兹,每级停留十分钟。”
负责校准的工程师马库斯正趴在能量校准仪前,他的机械义肢在高频震动下发出滋滋的电流声。那是三年前在维度风暴中失去右臂后换上的最新款,钛合金关节处刻着七角星的花纹,但此刻却因七维能量的干扰出现了故障,手指关节卡在某个角度,怎么也掰不直。“能量波频率又飘了!”马库斯满头大汗地调节旋钮,额前的碎发粘在皮肤上,他用左手使劲捶了捶义肢的肘部,金属碰撞声在实验室里格外刺耳,“生物纤维的共振频率比预期高了17赫兹,正在带动星晶同步波动……再给我三十秒,这次一定能稳定在440赫兹!”
他的机械义肢突然爆出一串火花,蓝色的电弧溅在胸前的七角星徽章上。那枚徽章是用共振之种的第一片落叶铸造的,此刻突然亮起银灰色的光,像块被点燃的星晶。陈砚眼睁睁看着马库斯的义肢与校准仪产生共振,钛合金手指上的纹路竟与仪器旋钮的刻度完美咬合,那些纹路是他特意让工匠刻上去的,模仿了他女儿画的七角星图案。指针在疯狂摆动中突然定格——稳稳地停在440赫兹的红色刻度线上,连一丝颤动都没有。
“是星尘合金的记忆效应!”伊芙琳突然拍响操作台,她的眼镜反射着徽章的光芒,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我们在铸造徽章时混入了共振之种的星尘,那些微粒记住了脉冲星核心的共振频率,能在能量波动时自动校准!就像……就像给仪器装了个永不失效的罗盘!”她激动地抓住身边助手的胳膊,那位叫托马斯的年轻研究员被她抓得龇牙咧嘴,却还是笑着说:“伊芙琳博士上周熬到流鼻血,就是在计算星尘的混合比例,当时她手里还攥着女儿的照片呢。”
实验室的恒温系统突然发出蜂鸣,陈砚转头看向温度监控屏,发现舱内温度正以每秒0.3℃的速度攀升。但这次没人慌乱,林野甚至笑着调出了分子振动模拟图:“看,生物纤维在自动调节张力。”画面里,绿色的纤维像活物般收缩舒张,将星晶包裹得越来越紧,“它们在吸收多余的热能,转化成自身的振动能量——泽尔甘的生物装甲就是靠这种机制,在红巨星的高温下保护虫群。”他说话时,指尖轻轻敲了敲屏幕上的纤维模型,动作温柔得像在抚摸某种活物。
锐螯突然用螯肢碰了碰陈砚的手背,绿色的体液在她手套上留下个小小的印记,又迅速消失了。这是它表达兴奋的方式,自从在维度风暴中救过陈砚后,它总喜欢用这种方式与她交流。“绿锋说他们的幼虫已经能分泌这种纤维了。”锐螯的翻译器里传出温和的电子音,这是它特意设置的,模仿了波江座科学家凯尔的声音,“那些幼虫才孵化七天,就愿意为实验献出自己的丝腺,泽尔甘的女王为它们授予了最高荣誉勋章。”
当第七代“多维共振扫描器”的核心组件终于在锻造舱里成型时,陈砚屏住了呼吸。那是个直径三米的七角星装置,泽尔甘生物装甲纤维编织的外罩泛着幽幽绿光,每个角尖都嵌着块鸽子蛋大小的希洛斯星晶,那些晶体正以π的频率脉动,表面覆盖的量子蝶微粒在灯光下流转着虹彩,像撒了层碎掉的彩虹。最让她心头一颤的是外壳上的纹路——那是十七个宇宙的科学家们共同刻下的签名,人类的拼音、泽尔甘的螯肢图腾、希洛斯的晶体符号在金属表面交织成完整的七角星,在某个角度看,竟与共振之种的分子结构完美重合,其中林野的签名旁,还刻着个小小的星晶耳钉图案。
“各宇宙同步启动首次全功率测试。”陈砚的手指悬在启动键上方,能感觉到掌心的七角星印记在发烫,那热度顺着血管蔓延,让她的心脏也跟着微微震颤。通讯器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回应:莱娅博士的声音带着希洛斯星晶般的清澈,她说她的助手凯伦已经把观测数据纹在了手臂上,说要让这荣耀成为永恒;绿锋的嘶鸣被翻译成“泽尔甘已就绪”,它的螯肢正按在启动键上,旁边放着泽尔甘女王赐的能量水晶;甚至连M87星系的雾涡都发来一串等离子体脉冲,化作屏幕上跳动的银灰色光点,组成了波江座文明的问候语。
按下启动键的瞬间,十七个实验室的扫描器同时发出蜂鸣,那声音像十七架钢琴在同一秒按下了中央A键,在太空中交织成巨大的声浪。陈砚看见全息屏上的能量波图谱突然跃起,红色的曲线在突破某个临界点后,竟与三年前记录的共振之种频率完美重合,每个波峰波谷都严丝合缝,像用圆规画出来的般精准。操作台前的马库斯突然欢呼起来,他的机械义肢正随着共振频率轻轻颤动,义肢末端的传感器捕捉到一串微弱却清晰的信号——那是道银灰色的脉冲,间隔时间刚好是3.14159秒,像来自遥远时空的心跳声,他激动地朝着屏幕大喊:“艾米丽,爸爸做到了!这信号和你画的七角星一样完美!”他女儿的照片就贴在操作台角落,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举着幅七角星涂鸦。
莱娅的惊呼声从通讯器传来时,陈砚的视网膜上正浮现出奇异的光斑。那些光斑在视野里缓缓游动,最终组成了半透明的七角星轮廓,每个角尖都连接着不同颜色的光带:红色的光带通向泽尔甘的红巨星,里面能看到绿锋和它的族人在欢呼;蓝色的指向希洛斯的中子星,莱娅和凯伦正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而正中央那道蔚蓝色的光带,毫无疑问指向地球,她仿佛能看到祖父站在实验室的窗前,对着星空微笑。“我们的扫描器捕捉到了同步信号!”莱娅的声音带着哭腔,她的手指颤抖地指向屏幕,十七条颜色各异的曲线在440赫兹处交汇成一点,“十七个宇宙的信号图谱……完全一致!误差不超过0.001赫兹!”
锐螯突然用螯肢指向观测窗,发出急促的嘶鸣,它的绿色体液在操作台上画出兴奋的轨迹,组成了泽尔甘语的“成功”。陈砚转头时,看见窗外的星尘正在缓缓流动,那些在太空中漂浮了亿万年的银灰色光点,此刻像被无形的手牵引着,顺着扫描器的能量场汇聚成河。它们在实验室的穹顶上方织成巨大的七角星,星芒如同银色的桥梁,恰好落在每个平行宇宙实验室的观测窗上,将十七个不同的时空连在了一起,其中一道星芒穿过林野的发梢,在他锁骨处留下温暖的光斑。
“祖父的笔记里写过。”陈砚轻声说,声音在充满蜂鸣的实验室里却异常清晰,“真正的科技奇迹,从来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不同文明的智慧,在同一片星空下共振。”她的指尖抚过扫描器外壳,那里刻着她的名字缩写,旁边是林野的星晶耳钉印记,再过去是锐螯的螯肢图腾,十七种不同的印记组成了完整的星图,在灯光下泛着温暖的光。
林野走到她身边,肩膀轻轻碰了碰她的肩膀,这是他们在无数次试验中养成的默契。“你看星尘组成的图案。”他轻声说,目光里闪烁着星光,“像不像十七只手,共同托举着一颗星星?”陈砚点点头,突然发现他耳骨上的星晶耳钉,此刻正与扫描器的光芒共振,折射出的光在她脸上跳跃,像他第一次向她展示星晶共振时的模样。
当扫描器的蜂鸣声渐渐平稳,陈砚闭上眼睛,能清晰地“听”到十七个宇宙传来的信号。那不是单纯的声波,而是泽尔甘虫族的螯肢摩擦声、希洛斯星晶的共振颤音、人类实验室里的欢呼、量子蝶翅膀的扇动……所有声音在440赫兹处融合,变成了宇宙初生时的第一声啼哭,温柔而充满力量。
她再次触摸外壳上自己的签名刻痕,金属的冰凉里,似乎藏着十七个宇宙的温度——莱娅星晶般的坚韧,马库斯义肢般的执着,锐螯纤维般的顽强,还有林野星晶耳钉那道始终温暖的光。在这片跨越维度的共鸣里,陈砚知道,他们终于为人类,也为所有文明,打开了通向第七维度的大门。而门后,是比任何想象都更辽阔的星空,正等待着他们用智慧与勇气去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