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鸱吻吞金化劫灰
书名:临安烬 · 柳絮歌 作者:晓锐 本章字数:3389字 发布时间:2025-07-26

紫宸殿内,沉水香的青烟袅袅盘旋,却压不住那股无形的紧绷。锦绣坊那面巨大的“西湖十景”屏风矗立殿中,如同一块从天庭坠落的霞光锦,瞬间攫取了所有人的目光。蟠龙柱的阴影,朱漆门槛的厚重,金銮宝座的威严,在这片流金溢彩的“西湖”面前,都显得黯淡了几分。

内侍监曹公公,身着簇新的绯色蟒袍,领口和袖缘用极细的银线绣着繁复的云纹,此刻正微微躬着身,立于屏风前。他那保养得宜、白净无须的脸上堆满了恰到好处的惊叹,细长的指尖带着一种近乎膜拜的轻柔,拂过屏风上那株最耀眼的金柳。金线捻成的柳条在他指下仿佛活了过来,流淌着熔金般的光泽。

“官家洪福!天降祥瑞啊!”曹公公的声音又尖又亮,带着一种穿透殿宇的激越,他侧过身,朝着御座方向深深一揖,“此金柳,枝干遒劲如虬龙,柳丝垂金似天河!金波荡漾,光华流转!这分明是‘柳摇金波’,暗合我大宋国运昌隆,如金波浩荡,绵延不绝之吉兆!锦绣坊匠心独具,实乃天家之幸,社稷之福!”他语调激昂,每一个字都敲在殿内紧绷的神经上,引得侍立两侧的文武官员纷纷颔首低语,目光灼灼地盯着那株金柳,仿佛真能从中窥见国运的辉煌。

御座上的宋理宗,年逾五旬,面容清癯,眼袋深重,此刻却难得地精神矍铄。他身体微微前倾,浑浊的眼睛被那片金光映得发亮,嘴角噙着一丝满意的笑意。曹公公的奉承显然搔到了他的痒处。

就在这满殿惊叹、气氛即将攀至顶点的时刻——

“咔哒…哒…哒…”

一阵极其轻微、却异常清晰的机械摩擦声,突兀地从屏风内部传出!声音不大,但在骤然安静下来的大殿里,却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只见屏风上“雷峰夕照”那一幅中,那座用金线勾勒、原本稳稳矗立的雷峰塔,塔身竟以肉眼可见的、极其缓慢的速度,朝着西湖水的方向……微微倾斜了那么一丝!虽然幅度极小,远看几乎难以察觉,但在场皆是眼力毒辣之人,那细微的角度变化,如同美人脸上多了一道不该有的皱纹,刺眼得紧!

殿内死寂。落针可闻。刚才还滔滔不绝的曹公公,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像戴上了一副拙劣的面具。空气仿佛凝固了,无形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个知情者的心头——那醉匠绣歪的塔!终究在关键时刻出了岔子!

柳婻靑站在父亲柳父身后,低垂着眼帘,指甲深深掐入掌心。苏漾更是屏住了呼吸,感觉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完了!功亏一篑!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死寂即将引爆恐慌的临界点,御座之上,却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哈哈!有趣!当真是有趣!”宋理宗非但没有动怒,反而抚掌大笑起来。他指着那微微倾斜的金塔,眼中竟流露出一种孩童发现新奇玩具般的兴味,“正襟危坐,千篇一律,有何意趣?这斜塔,歪得妙!歪得别致!歪得……浑然天成!倒给这煌煌金碧,平添了几分野趣、几分稚拙!比起那些匠气十足、分毫不差的死物,岂不高明百倍?”他环视群臣,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赞赏,“此乃天赐之‘拙’,非人力可强求!正是这份不期而遇的‘稚趣’,才显得珍贵,才衬得起‘天家气象’四字!众卿以为如何?”

皇帝金口一开,定下调子。刚才还紧张得快要窒息的群臣瞬间活了过来,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浮木。

“陛下圣明!慧眼独具!此斜塔,妙手偶得,浑然天成,正是天意所钟!”宰相贾似道率先出列,捋须赞叹,一脸深以为然。

“匠心独运,返璞归真!此塔一斜,顿使画面气韵生动,超凡脱俗!”

“正是!正是!死板僵直乃匠气,灵动不羁方为神韵!陛下天纵之才,一语道破玄机!”

附和之声如潮水般涌起,个个搜肠刮肚,将“歪塔”吹捧成了前无古人的艺术创举。大殿内的气氛瞬间逆转,从冰点直冲沸点,充满了劫后余生的热烈与谄媚。

一阵若有若无的穿堂风像某人的低语划过蒙古使臣兀良哈台的身形,一个身材魁梧、留着络腮胡的汉子,穿着华丽的貂裘,正把玩着手中一只镶满宝石的酒杯。他粗犷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那双鹰隼般的眼睛,在群臣山呼海啸的谀词中,极其迅速地、不动声色地扫过御座左下首侍立的一个身影——那人身着玄色锦袍,身形瘦削,面容隐在殿柱的阴影里,只露出一个线条冷硬的下颌。两人目光在空中一触即分,快得如同错觉。兀良哈台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下撇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漠然。

喧嚣稍歇。曹公公擦着额角并不存在的冷汗,重新堆起笑容,正要继续夸赞金柳。他微微侧身,凑近身后一个捧着香炉、同样穿着内侍服饰的小太监,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如同蚊蚋般的极低声音,飞快地问了一句:

“柳通‘流亡’,金为‘覆国’色……这说法,临安城里,可有人嚼舌根?”

那小太监身体几不可察地一僵,头垂得更低,没有回答,只是捧着香炉的手指关节微微发白。

就在这时!

“啪嗒!”

一声清脆的金属落地声响起!

只见蒙古使臣兀良哈台“哎呀”一声,似乎是不胜酒力,手一滑,他腰间悬挂的一方金印竟脱了丝绦,掉落在光可鉴人的金砖地面上!那金印不大,约莫两寸见方,印纽是一只蹲踞的、造型狞厉的狼头。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又被吸引过去。离得近的官员甚至能看清印身上繁复的纹饰。曹公公离得最近,下意识地弯腰想去帮忙拾起,目光扫过那金印的刹那,他伸出的手却猛地顿在了半空!脸上的笑容再次僵住,瞳孔深处掠过一丝极度的惊骇!

那方蒙古金印的印面边缘,环绕雕刻着一圈连绵的、细密而独特的卷草纹饰——那纹饰的线条走势、回旋的韵律,竟与屏风上那株金柳的枝干纹路,有着惊人的、绝非巧合的相似!屏风上的金柳枝干,虬曲盘绕,充满了自然的韧劲与流动感;而蒙古金印上的卷草纹,则更显狞厉与规整,带着草原的野性与权力的森严。两者风格迥异,但在那最关键的核心纹样结构上,却如同一个模子刻出的两种变体!此刻,金印躺在金砖地上,反射着殿内的烛火,那圈卷草纹熠熠生辉,与几步之外屏风上流淌的金柳纹,隔着空气,无声地、却无比刺眼地呼应着!

殿内再次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许多官员也看出了端倪,面面相觑,眼神惊疑不定。宋理宗的目光在金印和屏风之间来回扫视,眉头微微蹙起,刚才的兴致似乎被打断了几分。

兀良哈台仿佛毫无所觉,哈哈一笑,带着几分粗豪的醉意,弯腰大大咧咧地捡起金印,随手在袍角擦了擦,重新挂回腰间,对着御座方向拱了拱手:“外臣失礼!酒醉手滑,惊扰陛下与诸位大人了!我草原之物粗陋,不及大宋锦绣之万一,见笑!见笑!”他语气轻松,仿佛刚才的相似只是微不足道的巧合。

宋理宗盯着兀良哈台看了片刻,又看看那依旧辉煌夺目的屏风,眉头缓缓舒展开,最终化作一声轻笑:“无妨!使臣豪迈,此等小事,何足挂齿!”他似乎将刚才那瞬间的疑虑归咎于自己的多心,或者,更愿意相信这只是个无伤大雅的巧合。他兴致重新高涨,目光再次落回那株流光溢彩的金柳上,越看越是喜爱,朗声道:“锦绣坊巧夺天工,献此祥瑞,深慰朕心!赐金匾一方,以彰其功!”

圣旨一下,早有准备的太监高声唱喏:“御赐金匾——‘锦绣长春’!”

两名身材魁梧的太监,抬着一方覆盖着明黄绸缎的巨匾,步履沉稳地踏入殿中。绸缎揭开,露出匾额真容——乌木为底,四个鎏金大字“锦绣长春”龙飞凤舞,在殿内烛火映照下,金光灿灿,气势非凡。

柳父激动得浑身颤抖,老泪纵横,撩起袍角,颤巍巍地出列,行至大殿中央,朝着御座方向,推金山倒玉柱般深深跪拜下去,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草民柳元德,叩谢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声音哽咽,充满了无上的荣宠与感激。

就在他俯身叩拜、宽大的袍袖拂过金砖地面的瞬间——

“啪。”

一声轻响。

一卷陈旧发黄、边缘磨损、用麻绳系着的纸卷,从他因激动而微微敞开的袖袋里滑了出来,悄无声息地掉落在光洁如镜的金砖上。纸卷散开了一角,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墨字和一方模糊的朱砂印章痕迹。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耀眼的金匾吸引,无人注意这小小的意外。柳父自己也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叩拜的庄重中,毫无察觉。

只有离得最近的曹公公,眼角余光瞥见了那卷掉落的旧纸。他面上笑容不变,甚至更显恭谨地指挥着小太监们将金匾安放稳妥。然而,就在他抬脚,准备退后一步让开位置时,那穿着厚底官靴的脚,却“恰好”地、无比自然地向前挪了半寸,精准无比地踩在了那卷散开的旧纸边缘!鞋底厚实的木跟,不轻不重地碾过那脆弱的纸张。

纸卷被踩住,无法移动。曹公公仿佛只是随意地调整了一下站姿,目光依旧恭敬地追随着御座和那方金匾,脸上是无可挑剔的、为皇恩浩荡而感动的神情。

无人看见的鞋底之下,那被碾压的旧纸卷边缘,一行蝇头小楷的批注,在鞋跟的压迫下扭曲变形:

“……嘉定三年冬,售鸦粮壹佰石整。柳安手书。” 墨迹陈旧,那“鸦粮”二字,却如同淬毒的匕首,在无人知晓的阴影里,闪烁着冰冷的光。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临安烬 · 柳絮歌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