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武帝宇文邕。明明承诺了不加害高延宗,结果转眼就忘,刚回长安就将高延宗杀害。
周武帝自投下马,执其手。延宗辞曰:“死人手何敢迫至尊。”帝曰:“两国天子,有何怨恶,直为百姓来耳。勿怖,终不相害。”使复衣帽礼之。
未几,周武诬后主及延宗等,云遥应穆提婆反,使并赐死。皆自陈无之。延宗攘袂,泣而不言,皆以椒塞口而死。
“勿怖,终不相害”,结果最后高延宗却被赐死,典型的不守承诺。
注意“未几”这两个字,表明宇文邕完全不把说过的话放在心上,刚回长安就杀了高延宗。
别的不说,同样是北周灭齐战争中的俘虏,在宇文邕时代几乎全部被赐死。
至建德七年,诬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及延宗等数十人无少长咸赐死,神武子孙所存者一二而已。
但同样是北周,那个宇文邕的儿子、经常被诟病的天元皇帝(也可能是他的儿子),他对北齐俘虏的处置方式是“徙蜀”。
他钵犹不忍,遂伪与绍义猎于南境,使谊执之,流于蜀。绍义妃渤海封孝琬女,自突厥逃归。绍义在蜀,遗妃书云:「夷狄无信,送吾于此。」竟死蜀中。
被盛赞“英明神武”的宇文邕对自己的承诺完全不当回事,反而是它那臭名远扬的后辈对北齐战俘还好一些。
所以,北齐抵抗者被俘的最佳时机,当是宇文邕死后、普六菇那罗延篡位前,此时被俘一般都是流放到蜀地,起码无性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