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晋阳,当时北齐首都邺城还未沦陷,鲜于世荣和慕容三藏在后来的邺城战役中有过抵抗;
冀州的高湝、高孝珩组织了四万多人抵抗,马邑也有范阳王高绍义反抗,营州高保宁坚持六年一直熬到北周灭亡隋朝建立,并非“其他地方都投降了”
主力确实打掉了一些,但还没完全打光,幽州潘子晃和营州高保宁这俩人手里还有几万骑兵,并且北周灭齐时还有过勤王举动,只不过高纬坚持时间太短,潘子晃的勤王军队刚到冀州北齐就亡了
高纬坚持时间长一些的话,还是有希望的,而且北周军队也没到歼灭所有北齐势力的地步,它只是攻破了北齐的重要城市和都城,地方还有一些抵抗势力未被歼灭,例如傅伏和雷显和,这俩就紧靠着北周领土,但都没有被歼灭,一个等到晋阳战败,另一个等到高纬被俘才投降
至少邺城应该还保存着一些军事实力,高纬出逃前还有大臣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但高纬拒不接受,会见军队时还大笑野战不行不代表守城战守不住,高洋经营的两支精锐部队,百保鲜卑应该在平阳晋阳两战都报销了,但边境应该还有汉儿勇士
北齐首都邺城被轻易攻克,其中有高纬的功劳。傅伏这个是高纬的锅,高纬不被俘虏傅伏不会投降。
当时北齐的抵抗可都不算“小小的抵抗”,最大的行政区是行台,其次是州,傅伏就是行台级别的抵抗,击退过北周对东雍州的进攻;其余的高绍义,高保宁,也都是控制数州之地
之前我自己也做了个北齐残余势力示意图,方便写小说用的,图中主角忽略就行了,其他应该是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