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红楼梦》索引派小火过一阵,正好鄙人对李贺《雁门太守行》有些思考,便效仿蔡元培老先生,用索引派的方式看李贺《雁门太守行》。我的解读可能有些过度,仅是我的个人意见(瞎猜),看看就好,有不同意见的知友可以将想法发给我,一同探讨交流。
鄙人认为,这首诗似乎是描写的北周灭北齐时北齐军队抵抗的场景,尤其契合高延宗在晋阳抵抗宇文邕一事。当然,也杂糅了不少北齐其他忠臣的事迹,有可能描绘的是北齐将士抵抗北周的群像。
首先看《雁门太守行》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一句即写“黑云压城城欲摧”,看到这里我便感觉有些熟悉。没错,“黑云压城”是比喻,但这个比喻太有针对性了吧……看到这,我就感觉跟《北齐书》原文有些相似。
周军围晋阳,望之如黑云四合。
若是这个假设成立,那么,下一句“甲光向日金鳞开”可以视作体现了高延宗军队高涨的士气。再往下一句,“角声满天秋色里”,这一句不太好解释,毕竟北齐灭亡是在冬季。但再结合当时秋末冬初之时发生了周武帝宇文邕夺取晋州一事,所以这一句可能是指平阳之战。
下一句相对还好解释一些,此句中出现了“易水”,可知是在燕赵之地,然后顺着这个思路捋下去,会有三种思路。
第一,“半卷红旗临易水”指的是潘子晃(北齐灭亡时为幽州行台)率领幽州部队数万前往邺城勤王,可惜中途得知邺城沦陷的消息,潘子晃只得向冀州投降。
第二,本句指的是高湝、高孝珩在冀州募兵四万,抵抗周军,最后兵弱不能敌,抵抗失败的事迹,那么“霜重鼓寒声不起”指的就是两人抵抗仅数天就失败。
至州,以五千人会任城王于信都,共为匡复计。周齐王宪来伐,兵弱不能敌。怒曰:"由高阿那肱小人,吾道穷矣!"齐叛臣乞扶令和以槊剌孝珩坠马,奴白泽以身扞之,孝珩犹伤数处,遂见虏。
第三,也有可能指高保宁割据营州,高绍义在突厥图谋复国,最终失败之事。若是这样,“半卷红旗”就有可能指的是卢昌期以范阳城起兵,高保宁率军救援,但还未赶到卢昌期已经失败之事。
到了最后一句,意思反而明了起来了。报君黄金台上意,明显指的是高延宗抄家高纬的亲信,用得到的财产犒军。而提携玉龙为君死,则写的是高延宗守晋阳时,“众皆争为死,童儿女子亦乘屋攘袂,投砖石以御周军”。
倾覆府藏及后宫美女,以赐将士,籍没内参千余家。
延宗见士卒,皆亲执手,陈辞自称名,流涕呜咽。众皆争为死,童儿女子亦乘屋攘袂,投砖石以御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