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引擎的诞生与筹备
书名:究极进化 作者:风之流浪 本章字数:8913字 发布时间:2025-07-26

第259章:引擎的诞生与筹备

 

“锚点七号”小行星的地下实验室深处,十七台分子熔炉如同蛰伏在海沟里的巨兽,金属外壳上凝结着星尘冷却后的霜花。熔炉底部的能量导管发出持续的嗡鸣,将地心热能转化为锻造星尘合金的烈焰,幽蓝的光芒透过观察窗流淌出来,在地面织成会呼吸的光网。马库斯站在熔炉阵列前,泽尔甘纤维编织的隔热手套泛着珍珠母般的光泽,指尖传来纤维特有的微凉触感——这种生物材料能在7000℃高温下保持韧性,表面的基因链图腾随着能量流动微微发亮,像某种活的纹身。

 

他俯身将第一块波江座星尘合金放入熔炉核心,钛合金机械义肢与金属表面碰撞的瞬间迸出火星。合金在高温中迅速软化,突然爆发出银灰色的光雾,在熔炉内形成旋转的七角星光晕。“纯度99.97%。”马库斯盯着监测屏上的光谱分析图,机械臂肘部的旧伤在能量冲击下泛起淡红色,那是五年前调试量子加速器时留下的疤痕,“比标准高出0.3个百分点,看来波江座的星尘合金果然名不虚传。”他的机械手指在控制面板上滑动,将温度曲线锁定在7100℃,“凯伦,星晶粉末的注入准备得怎么样?合金结晶的最佳窗口只有17分钟,错过这次就要再等七个小时。”

 

全息投影中,凯伦正将研磨成纳米级的希洛斯星晶粉末倒入石英容器。年轻助手的防护眼镜上还沾着上次实验残留的量子蝶粉末,在蓝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点,像落满了星尘。他面前的分析天平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稳定在17.3克——这是第十七次称量的结果,前十六次都因为手抖超出了误差范围。“已经按17:3的比例混合了量子蝶粉末,博士。”凯伦用镊子夹起容器边缘的细小结晶,指尖因长时间握持工具而微微颤抖,防护手套的食指部位已经磨出半透明的痕迹,“莱娅博士刚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过,所有杂质都控制在0.7个原子单位以内,比预设标准低了0.2个单位。”

 

莱娅的全息影像出现在熔炉阵列上方,十七块菱形星晶在她身后的磁力场中缓缓旋转,每块晶体都通过光导纤维与熔炉相连。她今天换了条新的银灰色丝巾,上面绣着的希洛斯星晶花纹突然亮起,与熔炉内的光雾形成奇妙的共振,在空气中激起细小的涟漪。“注入时注意保持每秒17毫克的流速。”她的指尖在空中划出复杂的轨迹,星晶阵列立即调整角度,将能量输出稳定在440赫兹的标准频率,“过快会导致合金结晶紊乱,就像上次在希洛斯星核实验时那样——那些星晶导管在共振中碎裂的声音,我到现在还记得,像无数只玻璃鸟同时撞在墙上。”

 

马库斯的机械义肢突然停顿,钛合金手指在操作台上校准注入参数。他手腕内侧的星星图案随着动作闪烁,那是艾米丽去年生日时用激光笔帮他刻的,五角星的每个角都指向不同的星座。“小丫头昨晚视频时画了幅画。”金属关节转动的液压声里混着一丝笑意,他调出女儿的涂鸦——七角星形状的飞船正穿过彩色的星云,驾驶舱里画着两个火柴人,想必是她和马库斯,“她说要坐着我们的跃迁引擎去泽尔甘母星,那里的重力场会让奶油保持七角星形状。”

 

陈砚站在七角星引擎的主体框架前,这个占地三百平方米的庞然大物由十七根星晶能量导管组成,每个接口处都雕刻着波江座特有的螺旋花纹,纹路深处还嵌着细小的荧光粉,在黑暗中像银河的缩影。祖父那本边缘磨损的笔记摊开在悬浮操作台上,泛黄纸页上的银灰色墨迹正在流动,像有生命般爬向框架上的能量节点,在接触的瞬间迸出细碎的火花。她戴着林野研制的星尘合金手套,指尖划过第三根能量导管的接口处,那里立即浮现出淡红色的误差提示:“角度偏差0.7度。”她调出三维建模图,红色的修正线像道闪电劈开虚拟影像,“林野,能帮我计算应力补偿方案吗?星晶导管在这种角度下,共振时可能会产生0.3毫米的裂纹,刚好是材料耐受极限的三分之一。”

 

林野的全息影像立即出现在框架旁,他亚麻色的长发用银灰色发带束在脑后,发梢沾着的星尘在光线下轻轻飘落,接触到引擎框架时发出细微的噼啪声。他将星晶耳钉贴近框架接口,耳钉立即发出蜂鸣,在空气中投射出七组相互嵌套的应力曲线,像套在一起的银色光环。“需要在接口处缠绕三层泽尔甘纤维。”激光笔在虚拟影像上划出绿色轨迹,照亮了纤维的微观结构,“每层的编织角度相差17度,形成类似波江座古船缆绳的结构——既柔软又坚韧,能缓冲71%的共振应力。”他突然凑近观察接口处的纹路,“你祖父的工艺真了不起,这些螺旋花纹其实是天然的应力分散槽。”

 

锐螯的生物培养舱就嵌在引擎框架的第七个角上,舱内的绿色营养液中,第三代泽尔甘纤维正在缓缓舒展。这些比发丝还细0.7微米的生物材料,此刻正以440赫兹的频率振动,表面的基因链图腾泛着荧光绿,像无数条游动的萤火虫。它的螯肢握着微型编织机,将纤维缠绕在星晶导管上,复眼闪烁的频率与纤维振动完全同步,甲壳上的七角星纹路也随之亮起。“已经按六维空间曲率计算了缠绕密度。”培养舱壁上的泽尔甘文字正在刷新,显示纤维的拉伸强度达到300公斤/平方毫米,“但需要持续的七维信号刺激才能维持这种韧性——绿锋的幼虫们准备好了吗?上次有三只幼虫在信号传输时甲壳破裂了。”

 

绿锋的全息影像从培养舱的营养液中升起,这只泽尔甘虫族的左螯肢还缠着半透明的生物绷带,那是上次调试纤维强度时被碎片划伤的,绷带表面渗出淡淡的荧光绿汁液。十七只半透明的泽尔甘幼虫悬浮在它身后的能量场中,每只幼虫的甲壳上都布满银灰色的脉络,像凝固的闪电。“幼虫们的甲壳已经储存了完整的信号链。”绿锋的螯肢在舱壁上划出闪烁的符号,一只幼虫突然蜷缩成七角星形状,甲壳上的纹路亮起,与引擎框架的能量节点产生共鸣,“它们会在引擎启动时同步释放信号,误差不超过0.01秒——这是泽尔甘虫族的生物本能,就像候鸟永远记得迁徙的路线。”它的复眼转向锐螯,“这次的幼虫是特意挑选的女王蜂后代,甲壳厚度比普通幼虫高出17%。”

 

陈砚的祖父笔记突然在操作台上自动翻页,泛黄的纸页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边缘的虫蛀痕迹在光线下格外清晰,最终停在绘制着引擎剖视图的页面。红墨水绘制的能量循环系统图正在发光,将七角星框架的内部结构投射在舱壁上,连最细微的螺丝都清晰可见。她注意到笔记边缘用波江座古文写的批注:“七旋之轴,维界之枢”,每个字都由细小的星尘组成,在空气中微微浮动,凑近看能发现星尘里还裹着更小的七角星。“祖父设计的能量循环系统比我们现在的高效17%。”陈砚的指尖抚过那些古文,它们立即化作数据流融入引擎的控制系统,在屏幕上形成新的流程图,“他用星尘合金制作了七个能量缓存器,能在共振峰值时储存0.7秒的冗余能量——这可以补偿维度风暴造成的波动。”

 

林野突然拽住她的手腕,将星晶耳钉按在笔记上的缓存器图案处。耳钉与墨迹接触的瞬间,引擎框架的七个角同时亮起红光,在地面投射出巨大的分形图案,图案的每个分叉处都有微型的七角星。“这就是我们之前遗漏的!”他的激光笔在虚拟模型上划出银线,照亮了缓存器与纤维网的连接点,“缓存器需要与泽尔甘纤维网形成反馈回路,就像人类的心脏瓣膜,既能储存能量又能防止逆流。”他转头看向锐螯,发梢的星尘落在操作台上,与那里的泽尔甘酶溶液产生化学反应,冒出银色的气泡,“你们的第三代纤维能承受这种高频反馈吗?每秒七次的能量冲击可不是闹着玩的。”

 

锐螯调出纤维的疲劳测试数据,培养舱内立即浮现出三维模拟图:绿色的纤维网在银灰色能量波冲击下微微变形,但始终保持完整,像被风吹动的蛛网。“在7.1秒的共振周期内完全没问题。”它的螯肢指向模拟图中闪烁的绿点,那里是纤维的受力薄弱点,“但超过十七个周期后,分子链会出现0.7%的断裂——这是泽尔甘生物材料的极限,就像希洛斯星晶无法在六维空间长期保持共振。”

 

莱娅的星晶阵列突然发出刺耳的蜂鸣,其中一块菱形晶体表面浮现出蛛网般的裂纹,裂纹中渗出银灰色的汁液——这是星晶疲劳的典型特征。她立即切断能量供应,银灰色的发卡闪烁着警示的红光,将她的侧脸映照得忽明忽暗。“星晶在持续能量输出下开始疲劳。”她的指尖划过虚拟控制面板,将剩余的量子蝶粉末均匀分配到十七块晶体中,粉末在光导纤维中流动的轨迹像银色的小溪,“凯伦计算过,加入0.7%的粉末后,晶体的耐受时间能延长到十七分钟,刚好够我们完成一次完整的跃迁测试。”

 

凯伦正将最后一根光导纤维接入引擎核心,年轻助手的手指因长时间操作而微微颤抖,指节处的皮肤因为用力过度泛着青白。当光纤与星尘合金接口对接的瞬间,整个引擎框架突然亮起银灰色的脉冲,在地面组成流动的七角星网络,网络的节点处还在不断生成新的小星芒。“所有能量通道连接完毕。”他摘下防护手套,露出被星晶辐射灼伤的指尖——那里的皮肤呈现出淡淡的蓝色,像落了层波江座的星光,“莱娅博士,冷却系统的参数需要调整吗?现在的流速比模拟值低了0.3个单位,温度计的读数已经开始上升了。”

 

莱娅的影像穿过引擎框架,轻轻握住凯伦的手腕查看伤势。她的丝巾在少年手臂上投射出希洛斯的治愈纹路,那些银色的脉络随着她的指尖流动,灼伤处的皮肤渐渐恢复原色,只留下淡淡的印记。“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就像波江座的恒星风,虽然会留下印记但不会造成永久伤害。”她调出冷却系统的三维图,将流速参数调整到标准值,蓝色的冷却液在虚拟管道中奔腾,“记住,跃迁开始后每7.1秒要手动释放一次压力,自动阀门可能会被维度扭曲干扰——就像我们在蟹状星云观测站学到的那样,当时那些自动化设备全都失灵了,最后是靠人工操作才保住了数据。”

 

马库斯的分子熔炉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红色的警示灯在天花板上旋转,将整个实验室照得如同血色黄昏。其中一台熔炉的温度曲线突然飙升到7300℃,超过了星尘合金的耐受极限。他立即切断能源供应,机械义肢在操作台上划出紧急降温指令,指尖敲击金属面板的声音像密集的鼓点。“星尘合金出现局部熔化!”他调出熔炉内部的全息影像,合金表面的七角星纹路正在扭曲,像被高温融化的蜡画,“是量子蝶粉末的比例问题——凯伦,你那边的混合记录显示有0.7%的误差。”

 

凯伦的脸瞬间变得苍白,他急忙翻看实验日志,虚拟屏幕上的数字刺眼地闪烁着,像在嘲笑他的失误。“对不起博士,是我在称重时没注意到容器壁上的残留。”年轻助手的声音带着哭腔,眼眶泛红,泪水在睫毛上打转,“莱娅博士,我现在重新配置还来得及吗?还有17分钟合金就要开始结晶了。”

 

莱娅的影像出现在熔炉旁,她的星晶发卡突然射出扫描光束,在熔化的合金表面游走,那些银灰色的光线像细小的手术刀,精准地探查着材料的内部结构。“还能补救。”她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舞,指令流如瀑布般刷新在屏幕上,“马库斯,立即注入0.3毫升的泽尔甘酶溶液,能修复分子链的损伤;凯伦,重新配置的粉末按17.3:2.7的比例混合,补偿之前的误差。”她的目光落在少年颤抖的手上,语气柔和了许多,“记住,科学实验里没有错误,只有需要修正的数据。我第一次处理星晶时,整整毁掉了十七块才找到正确的方法。”

 

陈砚看着祖父笔记上自动刷新的参数,突然注意到泛黄纸页边缘出现了新的批注——那是用祖父笔迹写的银灰色小字:“当十七种智慧汇聚,瑕疵也会成为完美的注脚。”她抬头时,正好对上林野的目光,他星晶耳钉的光芒与笔记上的墨迹在空气中交织成网,那些银灰色的光丝像有生命般跳动,在两人之间形成小小的光茧。

 

“还有最后一项——同步校准。”林野调出十七个平行宇宙的时间坐标,每个坐标点都闪烁着不同文明的符号:人类的DNA双螺旋、泽尔甘的基因链图腾、希洛斯的晶体菱形……“马库斯,你的引擎核心需要与泽尔甘母星的纤维培育舱保持0.7秒内的误差;莱娅,希洛斯的星晶阵列要和蟹状星云的信号源同步,就像我们上次在‘锚点三号’做的那样;锐螯……”

 

“幼虫们已经进入休眠状态。”绿锋的影像突然扩大,十七只泽尔甘幼虫在能量场中组成旋转的七角星,它们的呼吸频率完全一致,像被无形的手操控着,“它们的甲壳纹路会在启动信号发出后同步发光,误差不超过0.01秒——这是泽尔甘虫族的生物本能,就像候鸟永远记得迁徙的路线。”

 

陈砚按下主控台的红色按钮,整个实验室突然暗下来,只剩下引擎框架上的银灰色脉冲在跳动,像某种宇宙生物的心跳。十七个平行宇宙的全息影像同时出现在空间各处:波江座的凯尔实验室里,七台星尘分析仪正在闪烁,白发苍苍的老博士正用放大镜观察着什么,他的助手们在忙碌地记录数据;泽尔甘母星的培育舱中,绿色纤维组成的能量网泛着荧光,无数泽尔甘虫族正在忙碌,它们的螯肢上都戴着七角星标记;希洛斯的星晶塔上空,极光正在形成巨大的七角星,莱娅的族人跪在塔前祈祷,他们的额头上都画着银灰色的星晶图案……

 

“各单位报告状态。”陈砚的声音在多个宇宙间回荡,祖父笔记在操作台上自动生成同步记录,泛黄的纸页上不断浮现出新的文字,墨迹未干时泛着金属光泽。

 

“波江座时间锚点校准完毕。”凯尔博士的影像出现在最左侧,他银白色的胡须上沾着星尘粉末,说话时粉末簌簌落下,“十七个观测站已锁定蟹状星云的时间锚点,误差0.7个天文单位。”老人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闪烁着泪光,“我年轻时和你祖父打赌,说永远不可能突破七维壁垒——看来我要输给那老家伙了,他总说我太保守。”

 

“泽尔甘纤维网络就绪。”绿锋的螯肢在胸前交叉成礼节姿势,身后的幼虫们突然同时蜷缩,甲壳上的纹路组成完整的信号链,像块发光的拼图,“所有幼虫的生命体征稳定,准备承受信号释放的能量冲击。”它的复眼闪烁着柔和的绿光,“我们的长老说,这是泽尔甘虫族进化的关键时刻,就像当年从海洋爬上陆地,需要有人第一个迈出脚步。”

 

“希洛斯星晶阵列同步完成。”莱娅的影像与母星的星晶塔产生共振,她的丝巾突然展开,化作巨大的光翼,光翼上的星晶花纹与引擎框架的能量节点遥相呼应,“能量输出稳定在440赫兹,量子蝶粉末的反应效率达到97%。”她的银灰色发卡突然射出一道光束,与引擎框架上的某个节点对接,“星晶塔的祭司们正在为我们祈福,他们说星晶的光芒从未如此明亮过,就像希洛斯星刚诞生时那样。”

 

林野的激光笔在主控台上划出启动序列,每个步骤都标注着十七个宇宙的同步时间,时间轴上的标记像串起来的七角星:“跃迁引擎启动前的最后检查:材料强度100%,能量储备100%,维度坐标确认……”他转头看向陈砚,星晶耳钉的光芒在两人之间跳动,像某种无声的承诺,“还有71小时,我们需要完成最终调试,包括三次全系统模拟和十七项单独测试。”

 

陈砚的指尖在祖父笔记上轻轻一点,泛黄纸页突然化作银灰色的数据流融入引擎核心,纸页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像祖父在轻声叹息。整个框架发出低沉的嗡鸣,七角星的每个角都指向不同的宇宙坐标,像在为即将到来的旅程指引方向。“告诉所有单位,保持通讯畅通。


”她的目光扫过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马库斯正在校准熔炉的温度曲线,机械义肢的液压管里流淌着银灰色的冷却液,在灯光下像液态的星尘;凯伦用放大镜检查每根光导纤维,年轻的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专注,睫毛在镜片上投下细小的阴影;锐螯的培养舱里,第三代泽尔甘纤维正编织成最后的防护网,绿色的丝线在蓝光下闪烁,与舱壁上的泽尔甘文字形成奇妙的呼应,“十七小时后进行第一次全系统模拟,我要看到每个节点的误差都控制在0.7以内。林野,你负责时间锚点的最终校准;马库斯,能量缓存器的压力测试就交给你了,记得用泽尔甘纤维的韧性参数作为参考。”

 

“收到。”林野的激光笔在星图上圈出蟹状星云的位置,十七个时间锚点的坐标正在缓慢刷新,“我会把每个锚点的三维坐标转换成七维参数,保证跃迁路径的平滑度。”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递给陈砚,“这是用波江座星尘合金做的七角星吊坠,能屏蔽71%的维度辐射,上次在蟹状星云观测站帮了我大忙。”

 

陈砚接过吊坠,金属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背面刻着细小的螺旋花纹,和祖父笔记上的图案如出一辙。“谢谢。”她将吊坠系在颈间,刚好贴在胸口,“祖父以前总说,波江座的星尘能指引迷途的旅人。”

 

此时,实验室的通风系统突然切换成强风模式,将空气中弥漫的量子蝶粉末吹向过滤装置。马库斯的机械义肢在操作台上敲出急促的节奏,他正在给泽尔甘母星的实验室发送加密信息——那里的泽尔甘虫族正培育着备用的纤维样本。“绿锋,你们的幼虫信号链需要和我们的引擎核心做最后一次同步测试。”他调出实时通讯界面,屏幕上出现泽尔甘母星培育舱的画面,无数绿色的幼虫在能量场中悬浮,“艾米丽画的七角星贴纸我贴在同步器上了,她说这样能让信号更稳定。”

 

绿锋的螯肢在舱壁上划出肯定的符号,十七只幼虫突然在能量场中排成直线,甲壳上的银灰色脉络同时亮起:“已经准备好同步序列。”它调出幼虫的生命体征图,十七条绿色曲线像藤蔓般缠绕在一起,“我们的生物学家发现,幼虫们能通过信息素调整彼此的信号频率,误差可以控制在0.007秒以内——这是泽尔甘虫族特有的共鸣能力。”

 

莱娅的星晶阵列突然发出柔和的嗡鸣,十七块晶体表面的裂纹正在量子蝶粉末的作用下缓慢修复,银灰色的汁液渐渐凝固成七角星形状的结晶。“凯伦,星晶的能量输出已经稳定在440赫兹。”她的指尖在虚拟面板上滑动,将星晶与引擎核心的连接强度提升了3个百分点,“你去休息半小时吧,接下来的辐射监测我来盯着。”

 

凯伦摇摇头,用袖口擦了擦防护眼镜上的雾气:“我想留在这儿,莱娅博士。”他指着屏幕上的能量曲线,“这些波动规律很像波江座的脉冲星信号,我在天文课上学过,说不定能从中找到优化星晶输出的方法。”少年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完全没了刚才犯错时的慌乱。

 

莱娅忍不住笑了,银灰色的丝巾在肩头轻轻晃动:“那就去分析吧,记得每17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当年我在希洛斯星晶塔实习时,也总对着星晶的能量波动发呆,我的导师说那是科学家的直觉在闪光。”

 

锐螯的培养舱突然亮起绿灯,第三代泽尔甘纤维的编织工作已经完成。这些绿色的生物材料在营养液中舒展,形成完美的七角星网络,每个网眼都精准地对准引擎框架的能量节点。“纤维强度测试通过。”它的螯肢举起一小块纤维样本,在激光照射下泛着荧光,“能承受7100万焦的能量冲击,比设计标准高出0.7个百分点。”

 

林野的全息影像出现在培养舱旁,他用激光笔照射纤维网络,在地面投射出复杂的干涉图案:“韧性参数符合要求,但需要在纤维表面镀一层星尘合金膜。”他调出镀膜工艺的三维图,银色的金属分子在虚拟空间中缓缓附着在纤维上,“这样能减少37%的能量损耗,就像给藤蔓裹上银箔,既不影响生长又能反射多余的热量。”

 

锐螯立即启动镀膜程序,培养舱顶部的纳米喷头开始喷射星尘合金微粒,绿色的纤维在银灰色微粒的覆盖下渐渐变成珠光色:“预计17分钟完成镀膜,正好赶上全系统模拟。”它的复眼转向陈砚,“需要预留0.7毫升的泽尔甘酶溶液吗?上次纤维在高频振动下出现微裂时,这种酶能在0.7秒内修复损伤。”

 

“留着吧。”陈砚调出备用物资清单,在泽尔甘酶溶液那一栏打了个星号,“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都要做好准备,祖父笔记里写过,‘在宇宙航行中,多余的备件永远比后悔更有用’。”

 

实验室的时钟指向凌晨三点,十七台分子熔炉已经完成了最后一块星尘合金的锻造,冷却后的金属表面泛着珍珠母般的光泽,七角星纹路在灯光下若隐若现。马库斯摘下防护手套,机械义肢的关节处渗出淡淡的白雾,在空气中凝成细小的冰晶。“所有合金部件的精度都控制在0.7微米以内。”他揉了揉发酸的肩膀,机械臂的液压系统发出轻微的泄压声,“凯伦,把这些部件送到装配区,记得用泽尔甘纤维垫包裹,防止运输过程中产生划痕。”

 

凯伦小心翼翼地将合金部件放入特制的容器,绿色的纤维垫立即贴合在金属表面,像第二层皮肤。“莱娅博士,星晶阵列的能量输出已经稳定了十七分钟。”他看着监测屏上的曲线,“误差范围从0.3%降到了0.17%,比预期的要好。”

 

莱娅的影像正在检查星晶的共振频率,她的银灰色发卡突然与星晶产生共鸣,在空气中投射出七道银色的光束:“这是因为蟹状星云的维度风暴暂时减弱了。”她调出星云监测数据,红色的风暴预警图上出现了十七个蓝色的平静区,“正好给了我们调整的时间窗口,但这种平静不会超过七十小时,我们必须抓紧时间。”

 

林野突然欢呼一声,他面前的星图上,十七个时间锚点的坐标终于稳定下来,红色的误差范围缩小到0.7个天文单位。“搞定了!”他拽过陈砚的手腕,让她看屏幕上跳动的绿色对勾,“每个锚点的七维参数都计算完毕,和蟹状星云的信号源完全匹配。”他的发梢扫过陈砚的手背,带着星尘特有的微凉触感,“你祖父的笔记里提到的‘时间藤蔓’理论是对的,这些锚点果然像藤蔓的结节,能固定住流动的时空能量。”

 

陈砚的祖父笔记突然在操作台上震动,泛黄的纸页自动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正在浮现新的文字——那是用银灰色墨水写的波江座古文,笔迹与祖父如出一辙。林野立即启动翻译程序,屏幕上跳出一行行人类文字:“当十七个星辰找到共同的心跳,维度的壁垒会化作透明的羽翼。”

 

“这是祖父留给我们的最后提示。”陈砚的指尖抚过那些跳动的文字,它们立即化作光粒融入引擎核心,“他一定早就预见到了今天。”

 

此时,实验室的主控台突然亮起红光,全系统模拟的倒计时开始了:17小时0分0秒。十七台分子熔炉同时熄灭,引擎框架的银灰色脉冲变得更加明亮,在舱壁上投射出流动的星图。图中,一条银灰色的光带连接着地球与蟹状星云,沿途的十七个节点正在依次闪烁,像串起的珍珠。

 

马库斯的机械义肢在操作台上敲出启动指令,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全系统模拟启动,能量输出30%,维度参数同步中……”

 

林野握住陈砚的手,她的指尖有些发凉,却带着坚定的力量。两人的目光同时投向七角星引擎的核心,那里的银灰色光粒正在汇聚,形成小小的漩涡——那是十七个平行宇宙的能量在共鸣,像无数颗心脏在同时跳动。

 

“准备好了吗?”林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星晶耳钉在他耳边微微发烫。

 

陈砚点头,颈间的七角星吊坠突然亮起,与引擎核心的光芒遥相呼应:“准备好了。”她看着监测屏上不断跳动的数字,“让我们看看,这座横跨十七个宇宙的‘通天巨塔’,能否承载起先行者的梦想。”

 

当最后一秒倒计时归零,引擎框架突然爆发出耀眼的银灰色光芒,十七根星晶导管同时喷射出光带,在实验室的穹顶交织成巨大的七角星。光带中漂浮着无数细小的星尘,每个星尘都映出不同的宇宙景象——那是十七个平行宇宙的剪影,正在等待着被连接的瞬间。

 

监测屏上,所有参数都显示为绿色的“正常”,十七个节点的同步率达到99.7%。陈砚看着祖父笔记上自动记录的数据,突然发现页边空白处多了一行小字,像是星尘自然形成的痕迹:“星尘记得一切,包括未说出口的约定。”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究极进化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