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昆仑矩阵
桃树的根系第108次脉动时,地心监测站的玄铁闸门突然发出令人牙酸的扭曲声。大禹的耒耜还卡在接收端口锈迹斑斑的六角螺帽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那枚螺帽刚泛起松动的微光,一股带着桃花香的气流就猛地撞开了舱门——银白色的根须像潮水般涌进来,纤维表面的纳米鳞片在幽冥灯的青光里泛着金属光泽,每片鳞片都在以0.3秒为周期开合,像无数双眨动的眼睛。
“这玩意儿在啃玄铁!”女魃举着昆吾刀后退半步,刀光在根须表面溅起的蓝色火花突然炸裂,在她新绾的双环髻前绽开微型烟花。朱红色的裙摆被粘稠的金色汁液浸透,那些液体顺着裙裾流淌的轨迹异常规整,在地面画出类似河图的网状纹路,连节点的位置都精确到毫厘。她突然踢开脚边的青铜碎块,云纹靴底与地面碰撞的脆响里混着电流声,耳后的朱砂痣在火光中若隐若现:“仓颉系统说这是先天超导体!导电性能比昆仑玉高三个数量级,还能自动修复破损!刚才斩断的根须,三分钟就长回去了!”
应龙盘在穹顶的鳞片突然竖起,尾鳍扫过摇晃的控制台,主屏上的地核模型正被根系层层缠绕,那些原本用于监测地脉的灵镜此刻像串在扶桑树上的星辰,闪烁着与夸父引擎完全相同的1.618赫兹频率。最粗的那根主根穿透了监测站20厘米厚的合金地板,断口处渗出的汁液在半空中凝结成菱形晶体,折射的光斑在墙上投出昆仑山脉的轮廓——连玉珠峰的冰川裂隙都分毫不差,仿佛有人用激光在岩壁上刻了幅等高线图。
“是昆仑矩阵的基座。”大禹突然想起杨戬三天前传来的女娲协议,龟甲卷的第73页边缘还沾着他喝醴酒时溅的褐色污渍,昆仑山脉的坐标旁用朱砂标着“天地锚点”四个小字。他摘下玄玉冠擦了擦雾气,冠缨后的眼睛布满血丝,那是连续七十二小时值守留下的痕迹:“神话里的昆仑之虚,不是山,是高维文明的信号塔。”布满老茧的手指划过屏幕上的根系分布图,突然指向青藏高原的位置,“你看这个节点密度——正好对应着《山海经》记载的二十八座仙山!连海拔误差都不超过10米,比羲和的日晷测绘还准!”
女魃的昆吾刀突然“当”地弹开,刀身烫得能煎熟鸡蛋。她甩了甩发麻的手腕,看着那些原本疯狂生长的根须突然改变方向,在控制台上方编织出直径约3米的球形网格,每个节点都嵌着枚桃核大小的淡绿色晶体——这些晶体正在释放脉冲信号,与月宫桂树的四极支柱形成完美共振,网格中央的全息投影里,月轮的转速正以每秒0.01弧度的精度与地核自转同步。“它们在接收月桂的参数!”女魃突然调出星图,指甲在龟甲屏上划出刺耳的摩擦声,新涂的凤仙花汁蹭在边缘:“大禹你看这个频率峰值——和十年前坠毁在赤水的‘伏羲号’探测器完全一致!连噪点分布都一样,像是同一个巫祝写的符文!”
大禹突然按住她的手腕,掌心的温度透过麻衣传过来。他指向网格西北侧的节点:“注意那个晶体的闪烁规律,是不是和你母亲的座钟摆频一样?”女魃凑近观察时,果然听见晶体发出与座钟相同的滴答声,大禹的笑声里带着胸腔共鸣:“这是二十八星宿的校准频率,先民早就发现了,只是我们现在才看懂。”
监测站的警报声突然变调,从尖锐的嘶鸣转为低沉的嗡鸣。主屏上的昆仑山脉位置爆发出刺目的强光,大禹的玄龟甲自动弹出全息投影,杨戬的哮天犬正悬在玉珠峰上空,犬吠划破云层的瞬间,山体表面裂开无数蛛网状缝隙,露出里面流淌着幽蓝光芒的金属骨架——那些骨架的拼接方式与商周的榫卯结构如出一辙,只是用反物质粒子替代了木楔,连接处的光芒随地球自转周期明暗交替。
“大禹!启动地核同步程序!”杨戬的声音混着风雪的呼啸,机甲的外置扬声器里传来金属摩擦的尖啸,他战甲领口的青铜饕餮纹在风雪中闪烁,“这些根系的超导性能,能弥补盘古时期的暗物质漏洞!让女魃把晶体嵌进网格中心——”他突然停顿,三尖两刃刀精准地劈开块坠落的岩石,碎石在机甲装甲上撞出火星,“那是矩阵的密钥,只有36.5℃的凡人体温能激活!”
女魃突然握紧口袋里的菱形晶体,指尖的温度让晶体表面泛起白雾。那些原本在监测站里横冲直撞的根须瞬间安静下来,在她脚边编织出莲花状的平台,淡金色的花瓣边缘泛着微光,每个花瓣的弧度都严格符合黄金分割比,连花蕊的螺纹都与斐波那契数列完美对应。大禹看着主屏上的全球网络逐渐成型,那些金色根系在地表形成的纹路与月宫的女娲石样本分子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把纳米级的图案放大到了行星尺度——像有人用根系在地球上绣了幅巨型十字绣。
“原来夸父播撒的不是种子。”大禹的耒耜“当啷”掉在地上,声音在突然安静的监测站里格外清晰。他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须,想起三十年前在昆仑山治水时,捡到的那些嵌在岩石里的金属碎片,当时以为是陨石的熔壳,现在才看清上面的纹路与眼前的根系完全一致:“是给地球装的神经网络。”指尖划过控制台的刻痕,那是他每年治水纪念日记录的天数,如今最新的那道刻痕旁,正有根细小的须根在缓缓生长,像在续写新的数字。
“大禹你看!”女魃突然指向自己的云纹靴,金色汁液在鞋底凝结成微型罗盘,指针始终指向玉珠峰的方向,“这玩意儿还能导航!”她刚说完,那些根系突然发出悦耳的共鸣声,像有人在弹奏失传的《承云》古乐。
当最后一颗晶体嵌入网格中心时,女魃的指尖传来轻微的刺痛——晶体表面的纹路突然与她的指纹重合。全球的根系同时亮起蓝光,大禹的监测站突然失重,整个建筑顺着主根向上攀升,穿过云层的瞬间,他看见无数类似的“昆仑塔”正在全球升起:珠穆朗玛峰的顶端绽开金属莲花,花瓣边缘的反物质光带在阳光下闪烁;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渊里伸出光锥,将海底的黑暗捅出个窟窿;东非大裂谷的裂缝中涌出蓝色汁液,所过之处,干涸的土地冒出嫩芽——这些塔尖的光锥刺破大气层,在地球同步轨道编织出巨大的穹顶,每个网格节点都对应着一颗可见的恒星。
“赤水之外发来贺电!”女魃举着玄龟甲在失重环境里飘起,新绾的双环髻在蓝光里划出漂亮的弧线。龟甲上的甲骨文翻译后是行烫金的立体字:“昆仑已立,天地相通。”她突然指向东方,朝阳正从塔尖升起,把光锥染成渐变的金红色,“大禹你看那些光斑——”
大禹抬头时,看见光锥折射的光斑在云层上投出动态星图,最亮的那颗恒星旁标着“归墟”两个古篆,旁边的小字是“夸父的终点坐标:赤经13h23m32s,赤纬-22°42′30″”。他摸了摸女魃的头,这孩子的头发比三个月前刚来时长了整整3厘米,发梢还沾着昆仑的雪沫:“还记得你刚来时总问,这些神话到底有什么用?”
女魃的脸颊在蓝光里泛着红晕,刚想说什么,就被远处传来的震动打断。监测站的舷窗外,根须还在以每秒1.2米的速度生长,金色的汁液在雪地上画出通向远方的路,连路标都长成了桃树的形状,树干上用甲骨文刻着“昆仑”二字。
大禹知道,这一次,诸神不再是昆仑神话的听众,而是握着凿子的刻碑人。他从口袋里掏出块桃核,那是哪吒昨天托杨戬带来的,上面还留着牙印。轻轻嵌进身边的根系网格时,桃核瞬间与网格融为一体,那位置恰好对应着屏幕上新出现的“九州”标签——从今往后,神话的注脚该由诸神自己来写了。
女魃突然指着网格边缘:“大禹你看!它在长新的节点!”无数细小的根须正朝着太阳系的方向延伸,最前端的晶体闪烁着与“夸父”探测器相同的频率,像在挥手告别,又像在发出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