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看到了一篇新闻,大概意思是说一个从河南到上海的19岁小伙子,打出租车,多付了九百多块,最终喝农药自杀了。
就是说,这个19岁的小伙子,从老家来到上海打工,从虹桥站出来后,不知道该如何走,就打了一辆在出站口拉客的出租车。他和司机约定好100元送到浦东。可是在转钱的时候转错了,把100元的车费转过去1010元,也就是多了910元。当他发现后,就立刻给司机留言发信息,但是没有任何回应。
后来,他去报警,警察给的结果只是提供一个车牌号,其他的无法帮助。也就是说,对于他来讲,这个钱追不回来了。于是,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几天后,喝敌敌畏自杀了。
在中国,这样追不到结果的情况其实很常见了,而且每天都在发生。有人该说了,这个司机真坏,这些警察也不作为。
实际上,也不能全怪警察,因为这些现象在中国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关于报警,我乱说两句。我在网上看到有网友是这样说的:成长的第一课就是报警,没有报过警的人,根本不了解社会的险恶。网上还有人会说:如果是外国人被坑了钱,那么警察一定会处理这件事情,要求把钱退回去的,而大陆人的话,就……
当年,有人在上海跟别人起冲突、打官司的时候,在没找人的时候,能够明显感觉到对方所属地方的警察是向着那个人而不是我,哪怕我是被伤害的一方。我的律师跟警察都需要“对峙、争吵”很久。
另外,还有人谴责司机,说他昧着良心赚钱。我想说的是,大环境就是如此,你再谴责都没用。而且很多人会为了几块钱心生怨恨,更不用说一下子占了快一千块的便宜。
你注意,我并不是为了司机说话,相反,我个人极其反感出租车司机。早些年,有一次晚上我从浦东机场回来,由于住的地方离机场不是太远,坐个出租车差不多百八十块。
当时,我脑子进水了,非要做一辆出租车,结果那个司机一听到我说的住处,态度立刻转变,非常不耐烦,性情逐渐开始火爆,甚至到了地方还要在那里嘟囔。意思是我这一单不是大单,赚的少了,于是把怨气都撒在乘客身上。
从那以后,我对这个群体始终就带着有色眼镜,而且发誓再不做出租车。当然,我知道不可能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都是如此。但,我听到不止一个人反馈说,这类群体的服务态度、平均素质都非常低,而且遇到他们,你被粗暴对待的概率也会变得非常高。
所以,在我看来,不管是谁,要像杜绝被恶心,那就都不要去打出租车。与其碰概率,不如不接触他们。
你去打网约车,打顺风车,都比出租车要好很多。至于为什么?我想是因为网约车有投诉的地方,有给差评的地方,有平台监管,司机不会那么“嚣张”。
但出租车就不是了,他们没有什么评价机制,不怕你给差评,不怕你投诉,他们可以无所屌谓。
这也告诉我们,不管选择什么服务,那些没有人监管的服务碰都不要碰,服务态度恶劣的,一定要远离。
如果可以的话,任何服务都要选择高端一些、服务态度好一些的。
比如,你想打车的时候,就在网约车平台上打专车;如果是订了机票,可以在携程上定好车辆。我用过几次携程的专机,我个人认为还行。
你想去游泳的话,就去贵一点的游泳池;你想去吃饭,就去高档的餐厅吃饭;你想去健身,就去贵一点的健身房,找一个专业的健身教练服务。
……有人说了,这些都需要钱啊。废话,好的东西当然需要钱,只有劣质的东西才不需要花很多钱。我们赚钱的意义不就在于享受好的服务吗?
这也会带动你的欲望,促使你好好赚钱啊!如果你赚到钱“不舍得”花出去,还整天被这些低价服务,被“垃圾人”所环绕,那么你的场、你的运永远立不起来。你一直会是个屌丝。
而如果你受够了哪些劣质的服务,受够了哪些劣质的产品,受够了哪些劣质的环境,那么去享受美好的东西就是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