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大部分:走向社会
第四十一章:返乡路上
次日,同学们,人,都在返乡路上,心,却被与同学离情别绪所占领。
同一条路线的人,自然结伴同行,再共叙同学情。
巴彦、木兰、通河,三个县在松花江北,尚志、延寿、方正三个县在松花江以南,哈尔滨以东方向。
我与崔娇蕉,两个姐妹,难舍难分。她是通河县,我是延寿。我们两个,分开的前一天晚上,在哈尔滨租住一间浴池,因为价钱低廉。
这一夜,我们也没有睡多少觉,说呀说,说到半夜,说着说着就哭,哭着哭着就笑。
“娇蕉啊,咱们为什么要毕业啊?念一辈子书多好。”“傻姐姐,念一辈子书,吃啥啊?喝啥啊?”“哦,我知道了,你家里还有人在等着你回家呢,哈,你应该归心似箭了吧?”“嘻嘻”“哈哈”。
茫茫人海,上苍安排,同学啊,我的泪水,只为你汩汩而来。
早上起来,站在镜子前一照,眼睛都小了,我们两个互相看看,笑着说:“丢人,没办法见人了吧?”娇蕉笑说:“没事,都回家了,谁也看不着谁,怕什么嘛?”
我们两个进了火车站,就分道扬镳了,各找车次。
在哈尔滨火车站,等待火车,转来转去,忽然看见了周飞雁,我们两个是同一趟车。“哈,真巧,碰上你了。”周飞雁笑呵呵地说:“咱们是同一条线路,就能坐上同一辆车。”
还没说上几句话,又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过来,“啊,班长,同路人。”我与周飞雁几乎是同时说出此话。
班长笑着点点头说:“你们两个也在这啊?”我立刻转过身,怕班长看到我的丑样,班长平时不看我,此时,他还故意看看我,我非常不好意思。
小周同学,在校期间,是学生会干部,话语不多,人,非常成熟稳重,有办事能力,到了车上,她就把我们几个的座位调到了一起。我与小周坐一侧,班长坐我们的对面。一路上,我们有一句没一句的随便聊着。
班长问:“延寿县,还有杜海涛,怎么没看到他呢?”“方正县还有谷桂琴呢,也没有看到她。”“是啊,不知道他们坐哪一趟车。”
火车到了一个站台,有准备下车的人,班长也站起来身,“班长,你要下车啊?”“不能吧?还没到站,银珍,咱们三个都到尚志站下车,然后,你转乘公共汽车。”小周同学解释。“是,是”,我笑了笑。
“郭银珍,你在延寿的分配方向是哪里?”班长问我。“对于我来说,宇宙的尽头是延寿县卫东机械厂子弟学校。”周飞雁与班长同时笑了笑。
后来,我又认真地回答一下:“母亲去世后 ,我与弟弟相依为命,我只想要求去卫东机械厂子弟学校,与弟弟互相有个照应,不知道能否如愿。”班长点了头。小周同学说:“子弟校就是企业办学吧?大型企业才有子弟校。”“嗯”。
“班长,小周,你们的方向是哪里啊?”过了一会儿,班长才慢吞吞的说:“得是尚志的某个中学,现在,还不确定,”小周同学笑了笑,没有回答,我不便再问。
很快,尚志火车站到了。最后班长一句话:“咱们离得近,有什么事,互相打个招呼啊。”“哦”,周飞雁说:“银珍,有时间过来玩啊。”
同学情是人生一种美好的,是不可或缺的,值得终生回味的感情,至真至纯,是一种情怀上的牵挂,是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永恒的感情,因为同学情,是青春的篇章,也是人生中清澈的初心,永不退色。
尚志火车站,下了火车,我们挥挥手,各奔东西。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