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宣府烽烟
宣府大营的校场上,黄沙漫天。陈默(柳明轩)站在高台上,望着下方操练的士兵。三个月前,他带着永昌帝的密旨和那本改良火器的账册来到边境,如今已是兵部员外郎兼宣府军械顾问。
"陈大人,第三队火铳手的装填速度还是太慢。"副将赵铁柱抹了把汗,"按这个速度,遇上瓦剌骑兵冲锋,我们撑不过三轮齐射。"
陈默皱眉看着沙漏:"按现代军事训练,应该采用分组轮换装填法。"他突然意识到这个词太过超前,改口道:"就是...让士兵分成三组,一组装填时另一组射击,循环往复。"
赵铁柱一脸茫然:"可火铳手都是单人操作..."
"我来示范。"陈默接过一把火铳,迅速拆解演示,"看,装药、填弹、压实、射击,四个步骤可以拆分给不同士兵完成。"他比划着,"就像...流水线作业。"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斥候狂奔而来:"报!瓦剌先锋部队已至三十里外!"
军营顿时沸腾起来。陈默迅速翻身上马:"赵将军,立即按新阵型布防!火铳手分成三队,每队十人,间隔二十步!"
午后的阳光下,瓦剌骑兵如黑色潮水般涌来。陈默站在瞭车上,看着地平线上扬起的尘烟,手心沁出冷汗。现代战争理论能否在这个时代奏效?
"放!"
第一轮齐射响起,但效果远不如预期。许多火铳手手忙脚乱,装填速度参差不齐。瓦剌前锋已冲至百步之内!
"第二轮准备!"陈默急令道。就在这时,他看见右翼的火铳手小李动作格外娴熟——那竟是他昨日单独培训过的士兵。
灵感乍现!陈默抓起令旗:"全体都有!以小李为标准,每十人编为一组,由他指导装填!"
奇迹发生了。分组后的火铳手效率倍增,第二轮齐射时,瓦剌骑兵阵型已乱。紧接着第三轮、第四轮...浓烟中传来阵阵惨叫。
"撤退!"瓦剌将领吹响号角,残兵败将仓皇后撤。
赵铁柱兴奋地拍马而来:"陈大人妙计!这一战歼敌三百余!"
陈默却望着溃逃的敌军忧心忡忡:"这只是开始..."他突然想起账册中记载的"开花弹"配方,连忙返回营帐。
营帐内,陈默彻夜未眠。现代炸药配方需要硝石、硫磺和木炭,但比例稍有差池就会爆炸。他小心翼翼地调配着,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陈大人!"亲兵突然闯入,"京城急报!"
信使满身尘土,递上一封火漆密函。陈默拆开一看,顿时如坠冰窟——镇南王在狱中自尽,临死前留下一封血书,指控他"妖言惑众,意图谋反"!
"备马!我要面见钦差!"陈默将血书揣入怀中,翻身上马冲向京城方向。一路上,他不断思索对策——若永昌帝信了这血书...
三日后,京城。养心殿内气氛凝重。永昌帝将血书掷于案上:"爱卿,这..."
陈默叩首:"陛下,这是镇南王的离间计!他临死前还要拉微臣垫背!"说着取出改良后的火铳,"微臣带来新式火器,请陛下过目。"
永昌帝接过火铳,眼神复杂:"爱卿可知,朝中已有大臣联名弹劾你'妄议朝政,蛊惑圣听'?"
陈默心中一沉。他早该想到,触动既得利益者的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陛下!"御史大夫突然闯入,"宣府急报!瓦剌十万大军已突破长城防线!"
殿内顿时大乱。永昌帝猛地站起:"传旨!命陈默即刻返回宣府,全权指挥抗战!"
当夜,陈默站在宣府城头,望着远处狼烟四起。瓦剌大军压境,朝中却有人落井下石。他摸了摸怀中的开花弹配方,知道这将是一场豪赌...
"陈大人!"赵铁柱匆匆跑来,"新式火铳已造好三百支,但士兵们还是不敢用..."
陈默深吸一口气:"走,带我去看看。"
校场上,士兵们神情紧张地望着那些造型怪异的火铳。陈默拿起一支:"诸位,今日我要教你们用最厉害的武器。"他亲自演示装填,突然问道:"谁愿意第一个试射?"
沉默良久,一个瘦小的士兵颤抖着举起手:"我...我愿意。"
"好样的!"陈默拍拍他肩膀,"记住,装药三钱,填弹一颗,压实后后退三步再射击。"他退后几步,"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砰!"震耳欲聋的枪声响起,远处靶子应声而碎。士兵们发出惊叹。
"看到了吗?"陈默大声道,"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他环顾四周,"谁还想试试?"
越来越多的士兵举起手。夕阳下,陈默看着这些终于露出笑容的年轻面孔,至少此刻,他改变了这些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