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分析一下北齐的“第一名将”吧。这里主要聚焦在北齐的不同时期,探讨一下第一名将有谁。
首先是北齐刚建国时期,天保元年至天保十年。
这一段时期的第一名将当为北齐显祖高洋。
高洋在位时期一直暴揍北方的胡人,横扫草原,甚至被突厥人尊称为“英雄天子”。
甲辰,帝亲逾山岭,为士卒先,指麾奋击,大破之,虏获十万余口、杂畜数十万头。乐又于青山大破契丹别部。所虏生口皆分置诸州。是行也,帝露头袒膊,昼夜不息,行千余里,唯食肉饮水,壮气弥厉。丁未,至营州。丁巳,登碣石山,临沧海。
最牛的是,高洋成功用三分之一个天下打服了突厥,使其变成了一个朝贡国。
亲追突厥于朔州,突厥请降,许之而还。于是贡献相继。
若是不算君主,那就有点难以评定了。高洋在位时期堪称群星荟萃,库狄干、斛律金两个老家伙都还在世,段韶锋芒毕露已经有了一些功绩,而斛律光则是初出茅庐,没有竞争力。
江淮帖然,民皆安辑。显祖嘉其功,诏赏吴口七十人,封平原郡王。(段韶)
除了这几个被人熟知的将领之外,还有几个冷门选项。
王琳在南方的战役中败绩过多,否则肯定会是一个重要竞争对手;高岳主导征淮南,但不够有名;慕容俨就不一样了,有功绩,但级别太低。
俨犹申令将士,信赏必罚,分甘同苦,死生以之。自正月至于六月,人无异志。
慕容俨在征淮南过程中,坚守江南孤城郢州数月,挺过了侯瑱、任约的一轮轮进攻,在北齐诸将中守城战绩最好。
高洋去世之后,库狄干、斛律金两个老家伙过了一段时间也去世了,这时候的第一名将变得毋庸置疑,那就是段韶。
韶以彼徒我骑,且却且引,待其力弊,乃遣下马击之。短兵始交,周人大溃。其中军所当者,亦一时瓦解,投坠溪谷而死者甚众。
而在芒山大捷前后,兰陵王高肃或许也能参与竞争,他主要是胜于名气上。
段韶去世后,斛律光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第一,不过这段时间并不长,毕竟斛律光只比段韶晚死了一年。
斛律光死掉之后,第一名将的评定就有意思了。斛律光是572年死的,北齐是577年灭的,算上高保宁政权就是583年灭亡的。
也就是说,斛律光死后,还有十一年的空窗期。
王琳是公元573年死的,但在斛律金死后已经陷入困窘,所以不能算是。
这一阶段,我感觉第一名将应该是安德王高延宗。
孤军守晋阳的功绩暂且不计,仅仅是平阳之战中的战绩就足以使他入选了。
及平阳之役,后主自御之,命延宗率右军先战,城下擒周开府宗挺。及大战,延宗以麾下再入周军,莫不披靡。诸军败,延宗独全军。
北齐亡国后一直到高保宁政权覆灭,这一段时期的第一名将最简单,那就是高保宁本人。
高绍义军事方面有点菜,攻打肆州不但没攻下来反而还损兵折将,面对北周连一个马邑都保不住,这个第一名将只能给高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