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江南新局
江南春雨如丝,陈默(柳明轩)站在应天府衙门前,任由细密的雨丝打湿官袍。永昌帝的圣旨犹在怀中,烫金的"江南巡抚"四字在雨中泛着冷光。三个月前宣府大捷的硝烟尚未散尽,他便被调任至这个明朝最富庶也最复杂的地区。
"陈大人,下官恭候多时了。"应天府丞王守仁撑着油纸伞迎上前,"大人一路劳顿,先去衙门歇息吧。"
陈默接过伞柄,注意到王守仁眼中闪过的复杂神色。这位以"知行合一"闻名的理学大家,此刻竟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王大人不必多礼。"陈默与他并肩而行,"本官初来乍到,还要仰仗本地官员支持。"
衙门后堂,陈默刚换下湿衣,就听见窗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亲兵统领赵铁柱匆匆闯入:"大人!不好了!漕运总督府被一伙暴民围了!"
"何时的事?"
"就在半个时辰前。"赵铁柱递上密报,"为首的自称'江南清赋会',要求废除苛捐杂税..."
陈默展开密报,眉头越皱越紧。纸上赫然列着江南十三府的税赋明细,其中竟有七处数字与户部档案不符!他突然想起吴福留下的账册残页——那些缺失的部分,此刻正在漕运总督府内燃烧!
"备轿!去漕运总督府!"
雨中的应天府陷入混乱。陈默的轿子艰难穿过人群,远远便看见漕运总督府前聚集了上千民众。他们高举"清赋减税"的旗帜,为首的是个身着青衫的中年男子——正是盐商吴福!
"柳大人!"吴福看见轿子,激动地喊道,"您终于来了!"
陈默心头一震。三个月前在扬州分别时,吴福还只是个受伤的商人,如今竟成了数千民众的领袖!
"吴公子,这是何意?"陈默下轿,故意加重"公子"二字。
吴福拱手行礼:"大人明鉴!江南税赋比二十年前暴增三倍,百姓苦不堪言啊!"他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本账册,"这是家父留下的完整记录,证明沈家与镇南王勾结贪污税银!"
人群顿时哗然。陈默接过账册,发现最后一页竟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柳明远之子,当解江南困局"。他的手开始颤抖...
"放肆!"一声怒喝打断了陈默的思绪。漕运总督张大人带着锦衣卫冲出府门,"大胆刁民!竟敢污蔑朝廷命官!"
陈默将账册掷于地上:"张大人,可否解释这笔扬州盐税?"他指向其中一条记录——"永昌元年,扬州盐税实收三十万两,上报户部六十万两"。
张大人脸色骤变:"这是...这是..."
"这是贪污!"吴福振臂高呼,"江南十三府,家家如此!"
锦衣卫突然拔刀相向,却被陈默带来的亲兵拦住。雨越下越大,陈默站在雨幕中,看着愤怒的民众和惊慌的官员,突然明白永昌帝为何要他来江南——这里,才是大明真正的病灶所在!
"本官宣布!"陈默的声音穿透雨声,"即日起成立'清赋局',彻查江南税赋!张大人,请你...配合调查。"
当夜,陈默在衙门书房挑灯夜战。吴福带着十几名账房先生送来堆积如山的账册,王守仁则默默地研墨记录。窗外,应天府的灯火渐次熄灭,只有漕运码头的更夫仍在雨中嘶哑地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大人,您看这个。"吴福指着一份泛黄的契约,"这是镇南王与瓦剌人的密约副本,证明他们勾结走私军械..."
陈默翻开契约,指尖突然触到一个硬物——夹在纸页间的,竟是一枚刻有"柳"字的铜钱!与他和永昌帝手中的那两枚一模一样!
"这..."陈默猛然抬头,"这枚铜钱你从何处得来?"
吴福神色复杂:"家父临终前给我的...他说这是开启某个秘密的钥匙..."
陈默突然想起宣府城头改良火铳的瘦小士兵——那孩子右耳后有颗朱砂痣!与穿越前照片里自己弟弟的特征一模一样!一股寒意顺着脊背攀升...
"陈大人!"赵铁柱突然闯入,"京城八百里加急!兵部侍郎吴澄在狱中自尽,临死前留下血书,指控您'勾结盐商,意图谋反'!"
雨夜中,陈默站在应天府最高处,望着万家灯火。三枚铜钱在掌心发出清脆的碰撞声——来自不同时空的印记,正在江南这片土地上交织成一张看不见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