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神圣使命的专业群体,大多历经系统而严苛的专业训练。
他们不仅秉持着高尚的师德风范,宛如熠熠生辉的灯塔,为莘莘学子照亮前行的漫漫征途,更具备扎实深厚的学识底蕴以及炉火纯青的育人技巧。
在教书育人的广袤领域,他们无疑是值得家长托付信任的中流砥柱。
父母,作为孩子人生旅程中的首任导师,对子女的关怀与期望可谓深切而真挚,这一点毋庸置疑。
正是由于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这一宏伟事业上,怀揣着殊途同归的目标,双方理应携手搭建起相互信任、协同合作的坚实桥梁,如此方能汇聚磅礴的教育合力,推动孩子茁壮成长。
然而,现实的图景却并非尽如人意,家校之间的信任沟壑与合作困境依然存在。
回溯经典,《论语・颜渊》中记载着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孔子答曰:“去兵。”
子贡再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孔子坚定回应:“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这段千古名言深刻揭示了信任的核心价值,它犹如大厦之基石,是成就万事万物的根本所在。
同理,在家校关系中,若家长对教师缺乏信任的基石,便难以与教师坦诚携手、真诚合作,反而可能陷入无端质疑的泥沼,对教师吹毛求疵,动辄蓄意寻找教师工作中的瑕疵与不足。
由此可见,赢得家长的信任,已然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首当其冲的重要使命。
那么,究竟为何会出现家长对学校或教师信任缺失的现象呢?
深入探究,不难发现,这与当下社会中部分负面新闻的广泛传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一些关于教师辱骂、殴打甚至体罚学生的负面事件不时曝光于公众视野。
这些报道如同一颗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家长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致使家长听闻此类消息后变得格外敏感。
一旦孩子在家中不经意间提及教师的某些不当之处,哪怕只是些许风吹草动,家长便会如临大敌,瞬间担忧孩子遭遇 “不良教师”,遭受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创伤。
于是,在未加审慎调查、未明事情全貌的情况下,仅凭孩子的片面之词,家长便会怒不可遏地前往学校,向教师兴师问罪。
事实上,坦诚沟通、真诚合作、相互尊重与彼此信任,犹如四根坚实的支柱,共同撑起和谐家校关系的广阔天空。
只要教师与家长双方能够搁置分歧,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求同存异,必将能够营造出家校共育的良好生态,为孩子的成长铺就一条光明大道。
自明确家校共育的四大原则之后,教师群体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已然悄然发生转变。
他们毅然摒弃了过往那种简单粗暴、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沟通方式,转而以真诚、温和且委婉的语气,与家长深入探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且,教师们开始尝试以平等协商、共同探讨、携手合作的口吻,与家长一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 教师与家长本应是志同道合的教育盟友,是携手共进的亲密伙伴,然而,一些细微的误会与隔阂却可能导致双方关系偏离正轨。
在教师群体主动求新求变的积极努力下,曾经存在的家校沟通不畅、相互对立唱反调、彼此拆台的不良现象,正逐渐得到显著改善。
为了进一步深化家校共育的成效,彻底打通家校之间的沟通壁垒,作为教育工作的引领者,我接连推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组合措施。
其中,指导政教处全力打造高质量的家长学校,成为重中之重。
尽管家长学校这一概念早已为大众所熟知,但在现实中,真正能够将其办好、办出成效的中小学却凤毛麟角。
许多学校仅仅是将家长学校的牌匾高高挂起,徒具形式而已。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是象征性地召开几次会议,随意拼凑一些资料,拍摄几张照片,便草草了事,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完全背离了家长学校创办的初衷。
深入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部分学校管理层对家长学校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知。
不少校长未能充分意识到家长学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错误地将其视为上级部门推行的形式主义举措,从而在思想上轻视,在行动上敷衍。
其二,学校面临着专业家长教育师资匮乏以及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的双重困境。
众多校长和教师普遍反映,学校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已然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倘若再增添家长学校的工作任务,实在是分身乏术,力不从心。
此外,他们认为教育家长与教育学生属于截然不同的领域,缺乏相应的专业师资储备,这无疑也成为办好家长学校的一大障碍。
其三,家长群体自身的实际情况也对家长学校的推进形成了一定阻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家长们大多忙于工作,奔波于生计,实在难以抽出时间、精力与兴趣参与家长培训活动。
他们甚至认为上级部门的这一举措有些不切实际,一厢情愿,担心参与培训可能会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深刻洞察,我决心从认知提升、师资建设、课程优化、考核完善等多个维度,全面启动家长学校的建设工程。
首先,充分整合会议、海报、手册、公众号、微信群等多元化宣传渠道,以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攻势,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广泛传播办好家长学校的重要意义与诸多益处。
在宣传过程中,注重运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展示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相关理念,确保信息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受众。
与此同时,精心挑选并抽调学校内部的骨干教师,组成专业的课程研发团队。
这些骨干教师凭借自身深厚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教育经验,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量身定制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课程。
他们不仅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授课计划,精心编写了深入浅出的授课教案,还出台了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确保培训效果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
此外,我将家长学校正式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体系之中,赋予其应有的地位与重视程度,为其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当然,对于参与家长学校教学工作的教师,我采取了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既赋予他们明确的工作职责与使命,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工作压力.
通过培训赋能、减负降压、激励促干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工作积极性,确保他们能够赢得家长的广泛认可与尊重。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们内心深处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了殷切期望。
然而,他们对家长学校培训活动的参与热情却并不高涨。
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过往对家长学校工作的不重视,采取形式主义的做法,使得家长对学校的此类活动产生了失望与不满情绪,进而降低了参与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家长自身工作的繁忙程度超乎想象,工作时间与家长学校的开办时间常常发生冲突,导致他们即便有心参与,却也无奈力不从心,只能望洋兴叹。
但实际上,他们在如何做好家长这一角色、如何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等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与迫切的需求,渴望能够得到学校专业的指导与帮助。
针对家长面临的这些实际问题,我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向家长郑重承诺,乐和镇中心小学举办家长学校绝非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而是真心实意地为家长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家庭教育指导,凡是参与家长学校培训的家长,都将收获满满,切实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
这一承诺犹如一颗定心丸,有效打消了家长心中的顾虑与担忧。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开展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家长的实际需求与时间安排,精准确定大多数家长能够参与家长会的时间节点以及期望的培训形式。
通过这种方式,为家长学校的顺利开办与高效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充分而细致的调研工作,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色优势,我为家长学校明确了清晰的发展方向、丰富的教学内容、科学的实施路径以及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家长学校的培训课程紧密围绕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展开设计,通过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教育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教育理论与实践技巧;
组织家校联谊活动,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合作;开展沙龙活动,为家长提供自由交流与分享的平台,促进家长之间的经验借鉴;
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亲身体验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家长传授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深入解读少年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悉心指导家长学习并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帮助家长领略并运用家庭教育的艺术。
在家庭教育的诸多方法中,示范教育与养成教育尤为关键。
因此,家长学校着重指导家长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两种教育方法的原则与技巧。
要求家长时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凡是期望孩子能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起光辉的榜样。
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如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轨迹,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孩子的性格与价值观。
作为学校,我们深知引导家长提升自身修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因此,从以下几个维度为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其一,着重提升家长的道德修养。“以德育德”,是道德教育的核心路径,即家长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为蓝本,滋养孩子的品德成长。故而,在家长的全面修养体系中,道德修养占据着首要地位。
其二,助力家长提升文化修养,并积极倡导创建学习型家庭。文化修养涵盖文化知识修养、审美修养以及文化修养能力三个重要方面,通过提升这三方面的修养,家长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其三,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积极践行成功的家庭教育模式。鼓励家长摒弃传统的教育误区,以科学、现代的教育理念引领孩子成长。
其四,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倡导家长自觉完善自身的个性修养。家长良好的个性品质,如乐观、坚韧、宽容等,将为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榜样,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
由于各项措施得以精准落实、高效推进,我校举办的家长学校赢得了广大家长的高度赞誉与一致认可。
如今,每次学校举办家长培训活动,家长们纷纷踊跃报名,热情高涨。甚至出现了父母携手、祖孙三代共同参与的感人场景。
在培训过程中,家长们全神贯注地听讲,认真细致地做笔记,积极踊跃地发言互动,每一次培训活动都在热烈而和谐的氛围中取得了圆满成功,收获了家长们的高度评价。
不少家长与家长学校的培训导师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将培训导师视为教育孩子道路上的 “良师益友”,宛如家庭专属的 “教育医生”。
一旦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家长们便会第一时间向老师请教,寻求专业的建议与帮助。
许多家长还纷纷来到我的办公室,或是通过电话等方式,对学校举办家长学校的务实举措表达由衷的赞赏与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