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微信里提醒我,今天是父亲节。想起父亲,首先映入我脑海的,是他再也直不起来的腰,以及岁月在他古铜色脸庞上雕刻出的、深浅不一的皱纹——父亲真的老了。
父亲一生勤劳善良,既在繁华的城市打过工,也在田间辛勤劳作。那些年,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小时候的我,吃个鸡蛋都是奢侈的事。就连在清明节这个我们当地有吃鸡蛋习俗的日子,我也只能眼馋地看着别人。每当出门被伙伴问起,我总是硬着头皮说自己吃过了。至于鸡鸭鱼肉,更是想都不敢想。
父亲命运的转折,源于一本杂志。年轻时的他就爱看书,在那本杂志的角落里,偶然发现了制作糖稀的技术。他当即决定和张叔叔一起,带着积蓄前去学习。然而临出发时,张叔叔因家中有事未能同去,父亲便独自一人,怀揣着希望和梦想踏上了学习技术的道路。
那时我年纪尚小,只记得父亲学成归来后,便与张叔叔合伙制作糖稀。他们先是添置了一口大铁锅,将一袋袋玉米面倒入锅中,再加入一些配料——只是儿时还能说出的配料,如今已记不太清了。煮好的原料装进面布袋,用重物挤压分离,稀的部分继续熬煮,最终变成香甜的糖稀;而留在布袋里的稠状物,则低价卖给养猪的农户。
淡黄色的糖稀晶莹透亮,就像我们小时候纯净的眼睛,看什么都干干净净:天是湛蓝的,云是雪白的,人心也是赤诚的。将糖稀缠绕在小棒上时,手感黏腻且富有韧性,能缓缓拉出长长的糖丝,那种软软糯糯的拉扯感,仿佛在玩带着甜味的“橡皮筋”。咬上一口,甜蜜的滋味在舌尖慢慢化开,成为记忆中最甜美的片段。
那时候,父亲和张叔叔走街串巷,将糖稀卖给做烧饼的商贩。抹上糖稀、撒上芝麻的烧饼,色泽诱人,味道更是香甜。后来听说糖稀还能做成芝麻糖,最初的尝试是在姑姑家。一群人兴致勃勃地合伙经营,本想着“谁参与谁受益”,可坚持几天后才发现并不盈利,只好散伙,将制作芝麻糖的设备折价转让。面对无人接手的局面,老实的父亲默默承担下来。
没想到,这次决定竟成了父亲人生的第一桶金,也彻底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然而,当芝麻糖生意搬到自家后,一些品行不端的人见不得别人日子变好,开始无端刁难父亲。有人通过欺负别人来证明自己更有本事;还有人见别人欺负人就跟着起哄。他们自己生活不顺心,就把负面情绪发泄到更弱势的人身上,通过欺负他人缓解自身焦虑。生性老实懦弱的父亲害怕冲突升级,不善争辩,把委屈憋在心里,不敢表达。他宁愿忍一时麻烦,也不想用对抗打破现有生活,这反而让对方得寸进尺。看着父亲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眼馋的人纷纷效仿,一家又一家芝麻糖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好景不长,父亲的糖坊再无立足之地,他只能重新回到田间,继续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日子。
好在我的两个弟弟都很争气,不仅考上大学,摆脱了贫困的生活环境,还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两个弟媳也都有编制,工作稳定。因为有这样出色的儿子,如今再也没人敢欺负这个历经沧桑的老人。
庆幸父亲终于熬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他种了一辈子地,受了半辈子气,却把所有的苦难和委屈都熬成了一锅甜粥。今天父亲节,愿我的父亲,也愿天下所有父亲,都能身体健康,平安顺遂,余生尽享幸福与安宁。
后记:本文写于2025年6月15日的父亲节,星期日。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