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朱越棣来接孩子
书名:自传体小说《郭银珍》 作者:银杏硕硕 本章字数:3189字 发布时间:2025-08-01

第四十五章:朱越棣来接孩子


自从霍潇潇调走以后,各位老师的目光又聚在我一个人身上。我唯一能说心里话的人调走了。我一个人,揣着不可告人的心事,心神不宁的每日上班下班,妊娠反应没有,只是孩子一天天的见长。


时间在慢慢流转,秋高气爽,落叶缤纷,操场上,师生,在体育老师的指挥下,有节奏地做着第七套广播体操,每一位班主任,均站在自己班级队伍的后面,一起跟着做操。我也一样跟着做操。不管身体怎么不舒服 ,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天天坚持上班工作,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


天气渐渐地凉了,我开始穿风衣,大地牌风衣又肥又大,走起路来呼呼啦啦,带着风。上课时,我也穿着,把我的孩子藏起来。


“你们看到了吗?郭老师越来越胖了。”“是吗?”“霍老师到还是杨柳细腰。”“这结婚的没变化,没结婚的倒是发福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啊?”“擦枪走火了吧?啊哈哈哈……”“这倒好,一天嫁出去两个,你们不用再操心了。”“都是你们追的,天天催婚,把人家给催急了……”“哈哈哈哈哈”,


自此,大家的当面催促,变成了背后的议论纷纷。


潇潇告诉我:稍安勿躁,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语缓则贵……


哎呀,火上房了,还不让急,那就着性子缓吧。


其实,人在遇到逆境时,先控制情绪,保持理智,避免因考虑不成熟而做出的错误决策而后悔不已。不逃避责任,该承担的责任要勇于面对,当你自己横下一条心的时候,就不会再纠结了,也什么都不怕了。

过了一段时间,潇潇来了一封信,说话已传到,但是,人在北京,在办一件很重要的一件事—返城。


1978年底,知识青年返城工作有了动静,1979年2月,就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返城风。每一个知识青年为返城活动着,忙碌着,努力着,奔走相告着。返城,对于知青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梦寐以求的事。


为了返城,他们先跑回来,与家人商量办法,充分发挥父母的“聪明才智”,通过各种努力,以“病退”,需要返城照顾,顶替,嫁人,调动,参军,上学等等各种方式,离开农村,返回父母身边。因为,下乡十年,知识青年吃了太多的苦。所以他们都希望返回城市,返回到那个曾经熟悉的环境来。为了返城,知青各显神通,甚至使出浑身解数……,都想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返城成功。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朱越棣返城成功。我的儿子,郭朝阳,也快十个月了。


1979年7月的一天,朱越棣真得从北京赶来了,我去客运站接他。他仍然那么神采奕奕,人逢喜事精神爽。返城成功,一家人欣喜若狂。朱越棣更是面带喜悦。



他呵呵笑到:“没想到还能在延寿大街走一趟,延寿大街,很规整,不像尚志大街,都是斜悠悠的,看着像天津的街道。这条街,应该是东西走向?”“是的,东西走向。你没有转向吧?”他哈哈哈哈地笑着。


“能到我们延寿大街走走,是你的福分。你知道吗?谁来了,就会延年益寿,因为我们叫“延寿县”,”“这名字起的好,人们会奔这个名字来延寿。”“你是奔什么来的?”我问朱越棣。他哈哈哈笑着说:“我是奔孩子来。”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凉了半截,都不想跟他说话了。


“我们大延寿,当你站在街道的西头,从东头飞来一只蚊子,你能看见它的嘴巴,鼻子,眼睛。”班长又开怀大笑,爽爽朗朗,犹如天籁。


我与班长并肩走在延寿大街上,想着班长是一表人才,又有精神境界,可是众多女孩子心中的男神,但是,这么多年,班长为什么不为所动。难道是他心怀有一颗闲静淡泊之心,给予灵魂?


原来,他是在办一件更重要的事—返城。这是先见之明。终于返城成功 ,我也替班长高兴。


这时,卫东机械厂的通勤车过来了,我们搭上顺风车,到卫东机械厂幼儿园,去接孩子回家。“郭老师来接阳阳了?”阿姨们看到我带来一个人,都凑过去看看朱越棣,一个阿姨就像看外星人一样,从头上看到脚下,在细细打量着。“是的,各位阿姨辛苦了,我接阳阳回家了。”


阳阳看到我,高兴地直蹦跶,张着小手奔过来。朱越棣把拎的东西放在门口,跨几步,一把把孩子抱在怀里,口里呼唤着:“阳阳,我来接你回家了。”


孩子先是愣愣地看着他几秒钟,又伸手奔向我,“阳阳,你知道吗?这是爸爸,喊爸爸,”我的孩子不足十个月,还刚刚蒙话,刚刚会说:“妈—妈”,“跟阿姨再见了。”我们抱着孩子回家。


朱越棣带来了北京烤鸭,北京老字号酱牛肉,牛肉饼,许多好吃的。


这顿晚餐,青葱炒肉片,爆炒白菜,胡萝卜片,鸭肉,弟弟又送回两个菜,他与朱越棣打了个招呼,说,晚上有加班,就回车间了,不能奉陪。


晚上,与朱越棣聊天,感觉有一火车的话要说。


“银珍,你知道吗?我妈妈为了让我返城,他提前二年退休。”“哦,母爱伟大。”“银珍,你知道吗?她是一位非常热爱工作的人,为了我,她才热痛割爱的,退下来以后,就嚷着要抱孙子,当她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她很高兴,她的态度坚决,她要养这个孩子。”我心里在想:是他妈妈要养这个孩子,那他呢?


“阿姨没有怪你吗?给她添乱了吗?”“添乱?”“是啊”。


“知青的事,我家老太君,知道的很多,坐在办公室里,没事的时候,就端着报纸,刊物看,什么都知道。”“哈哈,你家老太君?”“对,就是我妈妈。我们习惯称呼她老太君。”“看来,阿姨在家里威望很高啊?”“是的,是我们家的绝对权威,就连我爸爸都礼让三分。”“哦”


“哪个知青没点故事啊?有的人,为了返城,隐瞒婚史,有的人把孩子送人,有的人直接把孩子扔了的,被别人捡走的,为了返城,不顾孩子的死活,流产的人,都不在少数。每次听到这些事,我妈妈都气氛浓烈,她说:返城固然重要,但是,孩子同等重要。为了返城,毁了孩子的人,将来,心不安,理不得。她非常反对这样的做法。”


“朱越棣,你妈妈能这么讲话,令我肃然起敬。她不愧是老太君,她既有长辈的的慈爱,又有长者的威严,受人尊敬。”朱越棣一脸的笑意。


我心想:我的孩子,遇上好奶奶了。能遇上这般好奶奶,是他的福气。长辈对晚辈如此担当,不把自己的骨肉推出去,是对晚辈人的负责,这样的好奶奶,才可亲可敬。我的孩子是幸运的,我心里暗自庆幸。


“朱越棣,你方才说,哪个知青没有点故事?你的故事,讲给我听听呗。”我的目光紧盯着他,看他怎么说。


“我当然有了,凭我下乡十年,不留点故事,也枉费我知青一回,我也食人间烟火的,”说着,他狡猾的一笑。


“你的孩子是男孩女孩儿?多大了?”他调皮地说:“是男孩儿,这不在这睡觉吗?”他轻轻地拍了拍孩子。呵呵笑,甚至有点得意。


“老太君喜欢男孩儿还是女孩儿?”“我家老太君,思想观点正确,她说:咱们老朱家,就是喜欢后代人,这是老天对咱们的赏赐,一定要好好对待,一切的一切,均由我来安排,你有几个,就给我领回来几个,”说到这里,朱越棣狡黠的笑着说:“后悔在知青点中规中矩的,放开一点不就多几个了?”听到这里,我只是默默一笑,不理他,随便他得意了。

……

听了朱越棣的一番话,我一颗纠结的心,逐渐平静下来了,开朗起来,能这么说话的人,证明她有能力,有底气,有担当,有浓浓的亲情味儿,孩子奶奶大包大揽,我还有什么担心的呢?放平心态,好好生活,走一步说一步吧。我们坐着聊天,聊啊聊的,聊起来没完没了的,喝了一壶又一壶开水,聊着聊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亮了。


此时正是七月份后半月,是学校的暑假期间,休息着呢。


第二天早上,跟弟弟交代一下,收拾收拾,跟随朱越棣的步伐,来到了北京,他急着上班。


火车上,忽然想起来,70年去北京,第一次相遇,在路口看到的那个女孩儿,问:“那次在路口,你们拍照时,那个漂亮女孩儿是谁啊?”


“艳阳春,是燕叔叔的小女儿。”“是青梅竹马?”我紧追问。“算不上青梅竹马,只是两家人走得比较近。”


果然让我猜中了。如果不是姐和妹,肯定是……

“你没有姐妹吗?”“一个姐姐,早就出嫁了,还有一个妹妹,还小。”


我顿时沉默下来。我心里明白:朱越棣,他不会跟我任何承诺,只是一时好心情而已。


我渐渐感觉:我是于无人处寻人,于无心处寻心。


关于某些追问,似乎已不需要。卡在喉咙的话,就让它卡着吧。有些事,已无事,梦已在黎明之前破碎,孤寂的心,不在匍匐前进。


2025年8月1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