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在传统史观中的解释。
观夫有齐全盛,控带遐阻,西苞汾、晋,南极江、淮,东尽海隅,北渐沙漠,六国之地,我获其五,九州之境,彼分其四。
在魏征的眼中,北齐控制的是六国领土的六分之五,是华夏九州的九分之四。
其他答主也从人口的角度,说明了北齐在人口数上占一半天下。
但我这个回答,却打算抛开传统史观和其他答主的分析,从单纯的领土角度理解一下这句话。
有没有可能,这是高洋北征留下来的后遗症。
在题主的眼中,北齐的领土是这样的:
在当时人的眼中,北齐的疆域却有可能是长这样:
整个红色部分,都是大北齐疆域圈。
为啥上面两张图片的差距会如此大呢?
只有一个区别,是否将藩属国计入领土。
相对于第一张图,第二张图多了整个漠北(以突厥为主)、整个东北(主要有高丽、新罗、百济、契丹、库莫奚、室韦等)以及南朝的全部。
先来看看北方大佬突厥。
癸亥,帝自晋阳北讨突厥,迎纳茹茹。乃废其主库提,立阿那瑰子庵罗辰为主,置之马邑川,给其禀饩缯帛。亲追突厥于朔州,突厥请降,许之而还。于是贡献相继。
很明显,突厥在天保年间被高洋打服,于是向北齐称臣朝贡。而此后的史书上,也确实有相关记载。
戊寅, 突厥遣使朝贡。
故而,至少在高洋在位时期,将突厥划入北齐领土范围,是没有问题的。
再说一下那一堆东北部落。
十一月丙戌,高丽遣使朝贡。十二月戊申,库莫奚遣使朝贡。
秋七月戊子,肃慎遣使朝贡。
十二月丁丑,茹茹、库莫奚国并遣使朝贡。
东北的朝贡持续时间最长,贯穿整个北齐,甚至一直到高湛、高纬父子在位时期,东北的朝贡仍络绎不绝。
是岁,室韦、库莫奚、靺羯、契丹并遣使朝贡。
是岁,高丽、靺羯、新罗并遣使朝贡。
是岁,高丽、契丹、靺鞨并遣使朝贡。河南大疫。
突厥、靺鞨国并遣使朝贡。于周为天和元年。
冬十月,突厥、大莫娄、室韦、百济、靺鞨等国各遣使朝贡。
而且,最重要的是,东北诸国的首领都受到了北齐的官爵敕封。
二月甲寅,诏以新罗国王金真兴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戊寅,以百济王余昌为使持节、都督、东青州刺史。
九月癸丑,以散骑常侍、车骑将军、领东夷校尉、辽东郡开国公、高丽王成为 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王、公如故。
这不同于明清册封朝鲜、越南那种简单的册封,而是附带着一长串官职,这尤其能说明问题。
南陈同样对北齐有过朝贡,例如南梁和南陈。
夏四月壬辰,梁王萧绎遣使朝贡。
冬 十月乙亥,陈霸先弑其主方智自立,是为陈武帝,遣使称藩朝贡。
当然,肯定有知友不同意我的观点,认为藩属国(或称朝贡国)不能算入一国的领土,而至多只能算是附庸。
但在地图绘制中,确实有不少将藩属国算进领土的例子。
例如下图,一幅常见的奥斯曼版图。
我圈的两个红圈,一个是阿尔及利亚,柏柏尔人部落自治区域,如同契丹、室韦之于北齐;一块是相当独立的克里米亚汗国,相当于高丽百济新罗之于北齐。
大多数地图都将以上两个地方算入奥斯曼领土,那么,契丹、室韦、高丽、百济、新罗甚至是突厥南陈为何不能算是北齐领土呢?
得出这一点后,这个题目就容易解释多了。
北齐不仅仅在人口数上占一半的天下,而且在领土上,也确实拥有大半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