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晚,弟媳带着宝贝侄女外出。我和儿子暂住在弟弟家,侄女一见到我和她的大哥哥,便亲昵得不行。弟媳担心孩子活泼好动会打扰儿子学习,这才带着她出去。
没过多久,弟媳发来信息,字里行间满是牵挂:“姐姐,我和暖暖在外边玩会儿。桌子上放了零食,要是无聊就打开电视看看,记得开空调。”
我赶忙回复:“好。”
紧接着,弟媳又发来消息:“要是有脏衣服,包括你的,直接放进洗衣机洗就行,第二天准能干。我在外面碰见同事了,暖暖同学也在,我们晚点回家。”
“行,有事我给你打电话。”我快速编辑好信息回复。
时间不知不觉溜走,转眼到了晚上9点。专注电脑学习的儿子揉着眼睛说:“妈,眼睛好累,我想歇5分钟。”
看着他疲惫的模样,我心疼极了,连忙端来零食:“看看有没有喜欢吃的?要是没有,我再去给你找。”
儿子皱着眉头瞥了一眼递到桌边的餐盘,摇了摇头,语气里满是不耐:“不吃,拿走!”
我默默收起零食,轻轻退出房间,给他留出安静的空间。我知道,等他平复心情,一定会来找我。
果然,没过多久,儿子走进我的卧室,小声说:“妈,我有点饿了。”
想起刚才他的态度,我佯装生气:“饿了自己找吃的,我又不知道你想吃啥!”
儿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态度不好,语气软了下来:“你能帮我下碗面条吗?”
“好。”看他为了学习争分夺秒的样子,我怎么忍心拒绝。
可还没等我起身,他又改了主意:“别下了,我又不想吃了。”
我完全理解他因学习压力而烦躁的心情。这时,弟媳的电话打了过来:“姐,我们准备回家了。问问外甥想吃什么,我顺路买回去。”
我把手机递给儿子,他立刻来了精神,开心地说:“妗子,你怎么知道我饿了!你买啥我吃啥!”他太了解妗子对他的宠爱,知道她带回来的一定是美味又营养的食物。
挂断电话,儿子满脸得意:“妗子肯定也会给你带一份!”
没过多久,弟媳拎着一大袋美食回来。有厚厚的圆形多层饼,虽然没有馅料,却散发着诱人的麦香;还有三大碗香气四溢的美食——里面有爽滑的粉丝、筋道的面筋,浓稠的芝麻酱汤汁包裹着食材,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儿子说得没错,但我实在吃不下,又不想辜负弟媳的心意:“我现在吃不下,明天早上热一热再吃。”
“尝尝嘛!暖暖在外面吃过了,我还没吃呢!”弟媳拉过凳子,一边和儿子聊天,一边开心地吃起来。
这时,侄女凑到我身边,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我突然想起“的地得”的用法,便问她:“暖暖,你学过‘的地得’怎么用吗?”
侄女眼睛骨碌一转,俏皮地问:“姑姑,是白勺‘的’吗?”
“对!”我笑着点头。
她兴奋地说:“我学过!名词前面用‘的’,动词前面用‘地’,双人旁的‘得’用来补充说明!”
我想考考她,又问:“那什么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呢?”
“动词就是表示动作的词……”说到名词,她有些支支吾吾。我知道,她心里明白,只是还不太会准确表达。
“名词就是表示名称或事物的词,比如女孩、花朵、河流。”我耐心解释。
侄女恍然大悟:“我就知道是这个意思!我们不玩这个了,姑姑你给我出谜语吧!”
看着她天真烂漫的样子,我仿佛回到了童年,脱口而出:“一个日本人,拿着一把刀,杀死一口人,嘀嗒四点血。”我边说边在她手心里比划,降低难度。
“是‘照’字!”侄女眼睛亮晶晶的,兴奋地喊出答案,还催着我继续出题。
“四四方方一座城,城里住着百万兵,出去八万去打仗,还有两万来守城。”
“是‘界’字!”侄女仰着小脸,满脸得意。
“答对啦!”看着她开心的样子,我心里暖暖的,就像绽放的花朵,满是芬芳与甜蜜。
“姑姑,再出一个!”
可我一时想不出新谜语,便说:“换你考我吧!”
“这简单!”侄女拿起我的手机,不一会儿就找出一个谜语。我绞尽脑汁,却怎么也猜不出来。
正犯难时,弟媳走过来:“暖暖,该打卡读课文了,去书房打吧,让姑姑休息会儿。”
“我想在姑姑房间打卡!”侄女撒娇道。
我连忙说:“就在这儿打,我喜欢听暖暖读书!”
手机里,侄女清脆的读书声响起。听着这朗朗书声,我仿佛看到了她光明的未来——像一束温暖的阳光,带着全家人的祝福,茁壮成长。
打卡结束,侄女还舍不得走。弟媳好说歹说,她就是不听。弟媳有些不好意思地问我:“在家没熬这么晚过吧?”
“在家也睡得晚。”话虽这么说,我确实有些困了,可侄女依旧精神十足。
最后,弟媳好不容易才把侄女劝走。后来才知道,侄女回房后又反悔,吵着要来找我。弟媳担心影响我休息,哪怕孩子哭红了眼睛,也没答应。
这份亲情总是在无声中让人感动,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侄女毫不掩饰地亲近,弟媳细致入微的体贴,都让我倍感温暖。
有爱的地方,处处都是最美的风景。愿每个人都能被爱包围,在平凡的生活中,收获满满的幸福与温暖,让琐碎日常也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