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瓜楞温盏坯体成
书名:扶“窑”直上 作者:苨妮 本章字数:3176字 发布时间:2025-08-02

摊位的问题快要得到解决,苏沐瑶对裴少棠心存感激,更认为他是个好人,因看重与哥哥的情谊才会热心相助。


本来她对裴家继苏家之后成为贡瓷的供应者而心存芥蒂,现在因裴少棠的真诚与无私渐渐释怀。


苏家倒了,总会有一家接下此等重任。无论是哪一家,只要是耀州的窑场便好。


从裴少棠的身上能看得出,裴家人应该都很好,这样的人家能承担起贡瓷的重任,是耀州之幸,也是耀州窑之幸。


苏沐瑶一边想着心事,一边迈着轻松的步伐回到苏宅。


在门口碰到刚从巡检司回来的项嬷嬷。


项嬷嬷从马车上下来,瞧见姑娘正往门口走,大声说:“姑娘为何不乘坐马车?步行多累。”


苏沐瑶停下脚步,问道:“嬷嬷可是从巡检司回来?”


“是从那里回来。”项嬷嬷已走近姑娘身边,“姑娘布置的任务,我自是尽力办好。那位巡检官见了刻花纹瓶,喜笑颜开,直夸除了老爷,在整个耀州姑娘的刻花技艺无人能比。”


得到他人夸赞,苏沐瑶还是有些许欣喜:“他喜欢便好。告诉嬷嬷一个好消息,摊位之事快要解决。”


“姑娘可真能干,我们赶快进屋把好消息告诉夫人,也让她高兴高兴。”


两人相视一笑,迈进苏宅。


林婉茹的屋内,苏沐瑶将裴少棠答应帮忙解决摊位之事向母亲详细叙述了一遍。


林婉茹听后,眼中闪过欣慰,柔声道:“每年裴家老太爷过寿,我与你父亲都会上门祝寿,席间常见裴家公子,人不仅长得气派,而且品性端方,待人诚恳。他与你哥哥关系不错,如今又如此帮你,可见是重情重义之人。可惜啊世事难料,裴家老太爷去年离世,咱们家又出这档子事。”


母亲的赞赏令苏沐瑶对裴少棠的好印象更加稳固:“我答应裴公子要送给他一款亲自刻花的瓷器,现在就去窑场忙活。”


林婉茹拉住女儿的手:“别急,娘还有事跟你说。”


苏沐瑶继续坐好:“娘想说什么?”


林婉茹看一眼身旁的项嬷嬷,然后说道:“我女儿忙前忙后只为苏家窑场,甚是辛苦,我跟项嬷嬷商议也去窑场帮忙。别的我们不会做,起码可以给大家搞好伙食。虽说可以从家里做好送过去,可一路颠簸,来来回回甚是不便。从明日起我与项嬷嬷去窑场的灶棚负责给大家做饭。”


母亲本是京城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十指不沾阳春水,现在却要跟着她吃苦。苏沐瑶听后心中一暖:“娘,女儿让您受累了。”


“别说这样的话,我女儿在外奔波才最辛苦,娘做的只是小事。等你重开窑场赚了银子,窑场的工匠一多,再请几个厨子,娘就可以清闲下来,坐在家里等你送银子。”


母亲的话将苏沐瑶逗乐:“呵呵,自从我打算重开窑场以来,虽有波折,最终却顺利,说明女儿的想法正确,连老天都在帮我。”


三人都笑了。


苏沐瑶因要去窑场,不能跟母亲继续聊下去,很快离开。


待姑娘走后,项嬷嬷意味深长地提醒道:“夫人,裴家公子人不错。”


林婉茹微笑点头,轻声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耀祖以前跟裴老爷关系走得并不近,曾经还在我跟前说裴老爷过于精明,需多加防范。所以苏家与裴家总是保持距离,只在裴家老太爷寿辰时才会去府上走动。”


“大公子和裴公子关系不错。”


“是啊,父辈们之间甚少往来,倒是他们两个打小关系要好,还互相切磋刻花技艺。”


“大公子秉性纯良,能与他做朋友的人肯定不会差。”


“你说的有道理。只是我需吸取在汴京的教训,不能着急,否则别人会认为我的女儿嫁不出去。”


“夫人说的没错,可也需找个媒婆让她留意此事。”


“也对,此事交给你来办。”


“我这就出去找华原县有名的金媒婆。”


……


苏沐瑶来到窑场时,张伯等人早已将休息室收拾完毕。


她进入为邢烈准备的休息室查验,屋内一尘不染,楠制作的床和书桌摆放整洁。一旁还放置着一个几案,上面摆着她亲手刻花的茶具。


苏沐瑶上前将茶叶罐打开,一股新鲜的茶叶香扑鼻而来,她满意地点点头:“可以派人去请邢师傅。”


张伯说:“我已让傻子去请了。”


苏沐瑶又去旁边的耳房查看,一切井井有条,还多出一张卧榻,上面铺着柔软的被褥,角落里摆放着一盆绿植,为耳房增添了几分生机。


“怎么会给我添置卧榻?银子可够?”


张伯解释道:“邢师傅都有,为何大姑娘不能有?工匠的住处没什么好添置的,我把剩余的银子给大姑娘买了这个。”


苏沐瑶不再说什么,母亲要来要来窑场帮厨,就当给她安排个休息的地儿。


她向楚儿示意,楚儿会意,拿出一两银子递给张伯。


张伯不敢接:“大姑娘这是何意?”


苏沐瑶说:“工匠们住的屋子我去过,铺的盖的也该换了,你拿去买些新的。”


张伯这才接过银子:“目前只有我们三人住,先买三套,等人多了再添置。”


苏沐瑶点头认可,她出了耳房后来到坯房,顺子正在练习拉坯,手法熟练许多,坯体在他手中逐渐成型,细腻而均匀。


感觉到有人正在看,顺子抬眼一瞧,因分神,坯体瞬间变形。


郁楚瑶笑着批评道:“我告诉过你拉坯要心神合一,瞧瞧,一分神,好好的坯体瞬间没了。”


顺子不好意思道:“都怪姑娘突然出现,让我分了神。看来我还需继续锻炼,直到有人来依然能保持心神合一。”


“说得好。”苏沐瑶穿好围裙,走到另一处的拉坯车前,挽起袖子,从旁边拿起一块瓷泥放在车盘中央,双手蘸些水后,用脚踩踏踏板,车盘转起来后,她开始专注地拉坯,手指灵活地塑形,瓷泥在她手中逐渐变得光滑细腻。


顺子不再练习,坐在姑娘身边专注观摩,只见瓷泥在姑娘的指间如流水般延展,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匠人的沉稳与灵气。


顺子为了检验姑娘是否能达到心神合一,有意跟她说话:“姑娘,现在用的瓷泥都是以前留下的,等真正开工恐怕得启用耙池。我已经将耙池检查过,进水口和出泥口也都疏通过,没有问题。听张伯说以前负责拉耙杆的牲口被一个工匠偷偷拉出去卖了,要想启用耙池,还得买匹牲口回来。”


顺子边说边观察,姑娘的手法并未受干扰,坯体依旧匀称精致,心中不由赞叹。


苏沐瑶边拉坯边说:“辛苦你了,我竟忘了耙池,还好你提醒,你现在去耳房找楚儿要银子,明儿去趟集市,买回一头黄牛回来,要挑身体强壮的。”


姑娘说话间坯体已初俱形态,看上去是一款温酒的盏。顺子更是佩服不已,姑娘已达到很高的境界,即使旁边有人打扰也能心无旁骛。


姑娘开始精修坯体边缘,她轻轻拿起刮刀,先从盏口开始修整,刮刀沿着盏口边缘缓缓移动,一下一下,将多余的泥料刮去,盏口逐渐变得平整光滑,如同被精心打磨过的玉盘。


紧接着开始处理盏身。


苏沐瑶的手指轻轻搭在坯体上,感受着它的旋转,找准节奏后,刮刀再次落下。她的手法极为细腻,从盏身顶部往下,刮刀微微倾斜,随着坯体的转动,一点点削去不平整的部分,盏身的弧度愈发优美,线条流畅自然。


精修坯体时更需专注,顺子还想检验姑娘,有意问道:“姑娘,修坯可有诀窍?”


苏沐瑶全神贯注的同时,轻声回道:“所有的诀窍都离不开勤加练习,你只需记住四个字‘熟能生巧’。”


盏身基本修整完毕,姑娘换了一把特制的工具,沿着盏身均匀地按压、划出一道道凹槽。每划一道,她都会仔细端详,调整力度和角度。随着凹槽逐渐加深、变匀,盏身慢慢呈现出规整的瓜棱形状,仿佛一个个饱满的瓜瓣紧密相连。


顺子叹道:“原来姑娘做的是瓜楞温盏,除了瓜楞纹,您还要刻花吗?”


“自然要刻。”


“姑娘打算刻什么?”


“折枝桂花纹。”


“有什么寓意吗?”


“有人帮了我,我要表达感激之情。桂花有美好吉祥之意,希望他能通过这款青瓷温盏感受到我的敬意。”


“姑娘真有心。”


顺子心中愈发敬佩,默默退出坯房,不再打扰。


苏沐瑶则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坯体,修长的手指沿着车盘边缘轻轻一勾,将已然成型的瓜棱纹温盏坯体稳稳取下。她动作轻柔,仿佛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随后,她小心翼翼将坯体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坯体刚刚成型,带有较多水分,需要晾到明日才能刻花。


她欣赏了一会儿坯体,这是她第二次给一位公子做器具。


第一次是为了个人感情,那时充满希望,结果却是失望的;这一次是为了表达谢意,心中更多的是平和与感恩。


不知为何想起六出花口盏,顾公子没出现在她头脑中,竟然浮现萧景翊的神情。


她不再可惜六出花口盏落入萧景翊手中,而是慨叹她回到耀州,与京城的公子哥再无牵绊。鉴别胭脂盒时,萧景翊看她的眼神是出自真情还是她所理解的阴谋已不重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扶“窑”直上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