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蒸汽装置
张鉴,仿佛是运气欠佳的穿越者。
五岁那年,他被拐子塞进箱子长达一天一夜,好在机警过人,成功逃脱,这开场仿若穿越文的典型桥段。
年纪尚幼的他参加童子试,竟连中小三元,一时间声名远扬,成了众人皆知的神童。他所写的文章雅正且富有哲理,深得巡抚大人赏识,十八岁起,他便在戴中丞署内坐馆讲学,此后潜心钻研《易经》,所著《易传发蒙说略》在世间流传。
他的学问究竟有多高?在北京坐监时,国子监的老师们纷纷让自己的子弟拜他为师,向他学习。
这般经历,似曾相识。
可惜,命运弄人,他患上了无法参加科举的病症。
在另一段历史中,张鉴十七岁、二十岁两次被抬出贡院后,便彻底断绝了科举的念头,回到老家后,他以坐馆授课、著书立说为业,成为关中名儒。
闲暇之时,他还钻研算数机械、天文地理,这似乎也是穿越者常有的发展路径。
后来,张鉴因名气大,被吏部铨选为赵城知县,可他刚上任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只能辞官守孝。
孝期满后,补定兴知县,结果一年后,祖母和母亲相继离世,他又辞职回乡,专心讲学育人。
十二年后,张鉴再度出仕,他廉洁奉公,施惠于民,教导士子,严惩奸恶,政绩出众,很快升为知州。
张鉴与其他官员不同,他靠科学解决难题的能力很强,在岢岚州任知州时,城内用水靠城外河水,鞑子一进犯城门关闭,百姓就会缺水受渴。
张鉴觉得州城临河,应有地下水,便在城中挖掘勘探,发现多处土地潮湿但有岩层挡着,他找石匠凿通岩层,找到了水源,从此城里不再缺水。
还有,城里用的煤以前都从二百里外运来,张鉴亲自勘查,在州城附近找到矿点,让窑户当地开采,城中自此不缺煤。
州城往昔所用陶瓷,皆从八百里外的兴唐桥购置,张鉴觉得有了煤炭,便能自行烧制。他寻得陶土,让窑工在本地烧制陶瓷器皿,既满足了本州需求,还能外售。
州内百姓不善织布,张鉴购置织布机,请熟练师傅免费教学,不到三年,州内自织的布除满足穿着外,还可作赋税售卖。
山西最穷的岢岚州就此变为全省富庶之地,巡抚魏中丞召集全省官员于都台,赞其为全省循吏之首,还亲手斟酒三杯表敬意。
后来张鉴升任大同同知,创制多种作战器械,如各色战车、护城悬楼、翻车、易弩等,总督萧大亨试用后大加赞赏,下令批量制造并部署前线。
张鉴不仅为官善于发明,教徒弟也十分在行,一生培养数十名进士,其中便有他的外甥王徵。
王徵与徐光启并称“南徐北王”,是明朝乃至古代最出色的机械学家。
此时王徵应该尚未出生,而徐光启估计已是年少模样。
如此一来,便能明白李铭为何如此看重他了——张鉴堪称世上绝佳的辅助之人。
即便他未能考上举人,日后给父亲当幕僚,与陈山一同钻研发明,协助自己教导门生后辈,再依照自己的思路,把他外甥以及更多好苗子培养成才,也都是十分不错的。
他姐夫王应选,也是个与他相仿的宝藏之人。
次日,李铭便在炕上思考起来。
一旁伺候的陈山和张鉴,见李铭画了个形似炉子的草图,旁边还有根类似吊杆的东西。
“公子,这是啥?”陈山终是忍不住发问。
“你猜猜看?”李铭审视一番自己的草图,又看了看眼前这两位未来的机械专家。
李铭吩咐孙胖子时,陈山就在一旁,他十分聪慧,一下就联想到西山之行李铭说的话。
“自动提水的机器?”陈山问道。
“聪明。”李铭竖起大拇指表示赞同。
他画的是纽可门蒸汽机,在当前工艺水平下,这已是极限,而瓦特式的,没有蒸汽镗床根本造不出来,纽可门机原理简单,制造工艺比造鸟铳要求还低,但李铭动手能力差,根本造不出。
按李铭原本计划,是传授两位机械大师初中物理和数学知识,等他们学会科学制造方法后再挑战制造纽可门机,谁能料到隆庆帝的安排,让计划提前,矿山事宜提前着手,制造自动提水机的日程也相应提前了。
但现在,这两人的水平不过是手工爱好者级别,能担起这项艰巨任务吗?
“公子,快讲讲,我一定能造出来!”陈山摩拳擦掌,急切催促,毕竟造这东西是他人生目标之一。
张鉴也满怀期待,他与陈山熟络后,听陈山讲过神奇自动提水装置。
“行吧,就当业余爱好。”李铭心想,不让陈山造这个,他也不会闲着。
随后,他便照着草图,给两人讲解纽可门机原理。
“这是锅炉,和上面的汽缸相连,汽缸有活塞,活塞连着活动的杠杆……锅炉加热,汽缸内蒸汽膨胀,推动活塞上升……往汽缸喷水,蒸汽冷凝,大气压力使活塞下降……如此循环,活塞带动杠杆上下运动,抽出矿井里的水。”李铭讲解得清晰明了,可实际操作起来他却没办法。
两人听得认真,陈山边画草图边询问细节。“这里有个进气阀,这是注水阀……”在李铭不断纠正下,陈山画的草图越来越像样。
第七稿出来后,陈山画的图纸和李铭书上看到的纽可门机差不多。
李铭拍桌:“就它了!”这次没再夸天才。
有他在,画图纸不难,难点在于能否依图造出且正常运转,那才厉害。
那句话,还是留到时再说吧。
陈山斗志昂扬,经与李铭推敲,已明晰“自动提水机”原理,他急切想试制这种烧水就能使杠杆往复动的装置。
张鉴虽寡言,眼中却满是激动,他对机械装置了解颇深,比陈山强不少,已能隐约想到此装置若成现实,将给世界带来巨大改变……
相较这伟大之事,一辈子考不上举人又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