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一拍即合
“行不行?”李贽有些等不及了,开口问道。
“我看行!”李铭笑得灿烂:“你不找我,我也会去找你。”
李贽一怔:“为何?”
“我要办个‘科学书院’,教科学也教八股,举业教授一职,非你莫属!”李铭目光如炬,盯着李贽。
“你怎知我擅长?”李贽惊讶。
“我就知道。”李铭淡淡回应。
“好吧……”李贽心想,这定是李公子听闻了我的‘应试秘籍’,才派人调查我。
这么一想,他心里舒坦多了。
深吸一口气,李贽问:“你信我?”
“信!”李铭果断点头。
怎能不信呢?且不说李贽后来所取得的令人高山仰止的思想成就,单就他“大明第一辅导天王”的名号,那可是经得住历史检验的。
只是这一称号的获得,要等到数年后他再次回到南京任职时,当时的学术氛围相较之前宽松了许多,终于有学子愿意跟着他学习应试的诀窍,这位堪称超级辅导天王的人物,也由此声名远扬。
此后,一直到李贽七十岁在狱中自尽,他所开设的高考辅导班,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录取率,哪怕他远赴云南担任知府,在教育水平极为落后的姚安府学,也能培养出大批举人、进士,以至于全国各地众多考生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奔赴云南,只为旁听他的授课。
李老师除了擅长教导作文,还有一项堪称超级辅导班必备的绝技——押题,而且准确率极高,十压能中九。
见李公子是真的相信自己,李贽那颗悬着的心才总算落了地,随后试探着问道:“你打算给我开多少薪酬?”
“年薪一千两。”李公子的语气,就好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多少?”李贽不禁张大了嘴巴。
“一千两。”李铭再次重复,接着补充:“而且,每培养出一名举人,奖你五百两,若这举人再中进士,额外再奖五百两。”
李贽手捋胡须,满脸惊愕:“你这是说的银子?”
“对,是银子,不是金子。”李铭颔首,指尖轻弹。
陈山立即递上一千两会票。
李铭将会票推至李贽面前:“这是首年的薪酬,请收好。”
李贽目光呆滞,他全年俸禄,米、银、布匹等全部折算,也不过三四十两银子。
况且朝廷财政吃紧,现已停发银两,改用宝钞……那玩意儿,除了如厕,别无他用。
良久,他将那会票藏入袖中,咬牙道:
“我能让你倾家荡产,信不?”
“绝不可能有这种事。”李铭放声大笑,“你根本不了解我的赚钱能力。”
即便教出一千名进士,也仅需百万两银子!
你可曾想过,门下拥有一千名进士,那是何等的荣耀与力量?
这买卖,天底下怕是再找不出更划算的了。
两人心里都盘算着,这可是笔稳赚不赔的账,念头一碰,立马对上号,急匆匆地就把契约给立了下来,生怕哪一方突然反悔,断了这桩好生意。
李贽手里捧着李铭递过来的那张终身聘书,整个人还跟做梦似的,晕乎乎的。
心里头那个美呀,仿佛这辈子的钱袋子都有了底,再也不用担心那烦人的银钱事儿了。
这难不成就是大伙儿常说的知识能改命?
连平日里沉稳得很的李博士,这会儿也顾不上细琢磨,这聘书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份卖身契的事儿。
李铭那边呢,也是一脸笑意地看着李贽,那眼神,就像是唐太宗李世民瞧见新科进士时的模样,心里头得意得很:天下的英雄豪杰,这下可都进了我的口袋喽!
过了好一会儿,李贽才回过神来,抹了抹嘴角不经意流出的口水,对着李铭认真地说:“行,我明天就递辞呈,然后一心一意给你教学生,保证不含糊!”
“哎,别急。”李铭也偷偷抹了抹嘴角,笑着问,“李博士,您愿不愿意屈尊降贵,去当个县学教谕?”
“行啊,有啥不行的。”李贽反正已经打算豁出去干了,哪还在乎什么官职大小,品级高低,闭着眼给这位老板卖力气就是了。
“好嘞!”李铭就喜欢这么干脆利落的人,说完便站起身,把李贽送到门口,“回去收拾收拾,咱们在京城估计待不长,得尽快动身。”
隆庆帝始终记挂着开海贸易之事,如今启动资金已然到位,下一步的筹备工作也该提上日程了。
“好。”李贽微微点头,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别说南下的行程,哪怕是前往爪哇,也毫无阻碍。
送别李贽后,李铭依旧满心欢喜,嘴都快合不拢了。
这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老天爷何时如此眷顾自己了?
随后,他目光落在张鉴身上,眼中满是笑意,不得不说,张鉴也是一位教学高手啊!
与李贽那略显投机取巧的教学方法相比,张鉴教导学生可是严谨认真、一步一个脚印,从不弄虚作假。
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交锋,以奇兵取胜,有张鉴和李贽二人,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强组合。
只是若张鉴也要随自己一同离开,西山公司的技术总监一职又该由谁来担任呢?
陈山?显然不行,他并无这样的能力。
再瞧瞧其他人,似乎也没有足以胜任此职的能力。
唉,终究还是人才短缺啊!一旦事务需要分头开展,便立刻显得人手不足,这可真是让人头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