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海瑞的家
书名:穿越大明落榜娶娇妻 作者:落魄小书生 本章字数:2423字 发布时间:2025-08-13

第265章 海瑞的家
  海瑞在与李锐辩论后不久便离开了,此次被唤回不过是因职务改任,如今新职务已定,自然要再度离去。
  这一日,天色阴沉,细雨纷纷。海瑞手持雨伞,脚蹬木屐,肩上还挂着一双粉底黛面的靴子,步伐沉稳地走在那雨中的青石街上。
  在他身后,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是海瑞唯一指定、时刻相伴的老仆海安。
  海安同样打着伞,背上背着个覆着油纸的竹筐,默默跟随在后。
  那竹筐里装着海瑞的官袍、乌纱帽以及素金带,平日里,连海瑞的官靴也会装进这筐中。或许是今日下雨的缘故,海瑞将自己的官靴背在了肩上。
  可别产生误会,海瑞虽正气凛然,却绝无裸奔的癖好,他只是会在离开衙门前,换下官服,穿上葛袍布鞋,而后步行八里地回家。
  为何要这般折腾呢?海瑞自己也不想如此,起初,他本想如同在北京时一样,穿着官袍直接回家。
  然而,四品官的绯袍太过显眼,无论走到何处,都会引来众人围观。
  海瑞,那可是声名远扬、大名鼎鼎的人物,老百姓知晓他的身份后,竟专门守在白虎桥,只等他下班,而后一路紧紧跟随,直至他回家,这些百姓倒也不是想故意打扰,只是单纯地想见见这位清官罢了。
  海瑞本就无惧他人目光,可他深知家人平静生活的珍贵,害怕自己的身份给家人带来困扰,打破这份来之不易的宁静,于是,他悄悄改变了自己的穿着,改穿便服,还换了回家的路线,只为能让家人生活得安稳一些。
  有人或许会问,那为何不坐轿子呢?这可不行,这是僭越之举,按照《大明会典》的规定,除了府州县正印官,因其代表皇权在地方的威严,官府会提供轿夫、仪仗以及护卫之外,只有三品文官才有资格坐轿,三品以下的官员是不允许坐轿的。
  也正因如此,官场中才有“抬轿谢恩、骑马到任”这样的说法。比如说官员由光禄、太仆卿升任佥都御史时,表面上看是升迁了,但官职实则从三品降为正四品,在这种情况下,他便失去了坐轿的资格,只能骑马到都察院报到去了。
  如今这世道,规矩早已松弛,那些自费坐轿上下班的七品京官比比皆是,御史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们自身也是这类人。
  海瑞如今已是四品官员,算是朝廷的高官了,南京通政司想给他配备轿子,而且是公费的。
  海瑞将此事狠狠斥责一番,从此再没人敢提配轿子这事。
  “本官有腿,不想把别人当牲口使!”海瑞这位老理学家说道。
  海瑞和海安各自打着伞,走到青石街尽头,那里有一座两进小院,门扉紧闭,即便有淅淅沥沥的雨声,也盖不住院内纺车转动的声音。
  推开虚掩的院门,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夫人,带着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年轻女子,正坐在堂中矮凳上纺纱。
  两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蹲在纺车旁,一边帮大人干活,一边不时偷偷看向门口。
  “阿爹回来了!”
  看到门开了,两个小女孩欢呼着,丢下手里的活,朝着父亲海瑞奔去。
  “慢点……”海瑞急忙制止道,“打着伞呢!”
  可小孩子哪会在意这些,蹦跳着朝他怀里扑去。
  海瑞无奈,只好丢掉伞,一手接住一个孩子,苦着脸说:“哎呀,阿爹这老腰啊……”
  随后他赶忙抱着孩子快步走到屋檐下,脱掉木屐,再毕恭毕敬地进去叩首行礼。
  “阿母,儿子回来了。”
  那位正在纺纱的老夫人,颧骨高耸,皱纹深刻,一看年轻时就是个不好惹的。
  不过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又好不容易才再次全家团聚,哪还有什么脾气?她只是淡淡地说:“回来得这么早?”
  “回阿母,今晚有客人。”海瑞赶忙恭敬地答道。
  海瑞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谢氏一手把他抚养长大。
  谢氏是个性格刚硬强势、正直善良的女子,海瑞继承了她的性格,这才成就了如今的他。
  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他接连休了两任妻子……
  琼州地处偏远,汉黎混居,当地女子受黎族影响,性格刚烈,不似中原女子那般逆来顺受,海家世代书香,治家严谨,谢氏虽丧夫,仍恪守家规,不容懈怠。
  海瑞首任妻子许氏,因无法忍受海家繁文缛节,与婆婆谢氏矛盾渐深,最终被休,后续娶潘氏,未满月便婆媳失和,再度休妻,直至温婉敦厚的王氏过门,谢氏亦有所让步,婆媳始得和睦。
  王氏为海瑞育有二子三女,一家随海瑞官职迁徙,虽清贫却和睦美满。
  嘉靖四十四年,海瑞擢升户部主事,需赴京就职,谢氏年迈体弱,难抵北方严寒,海瑞无奈,仅携仆从海安北上,留家人暂居兴国。
  嘉靖四十五年,海瑞呈上那份惊世的《治安疏》,随后便被投入诏狱,他的两个儿子也接连离奇夭折,这沉重的打击,让婆媳二人几近崩溃。
  王氏精神遭受重创,身体状况愈发糟糕,已无力操持家中事务,好在此时海瑞已官居四品,俸禄远超他当知县之时,是之前的三四倍有余,虽说对于其他四品官员而言,这点俸禄或许连一场堂会都办不下来,但对于海家来说,却能让生活有极大改善。
  于是王氏做主,为海瑞纳了侍妾韩氏,让她帮忙料理家中诸事。
  侍妾韩氏接过海安手中的背篓,揭开遮雨的油布,打算把海瑞的官袍和乌纱拿出来挂在袍架上。
  “咦,肉肉!”
  “还有蛋蛋!”两个小女儿瞧见背篓底下的东西,顿时兴奋不已。
  “有好吃的啦!”她们围着篓子欢蹦乱跳,那模样好似过年一般。
  “都静一静,平日里也没亏待你们吃喝。”海妻王氏脸色有些苍白,勉强笑笑,随后起身打算去厨房帮忙收拾。
  “你别乱动。”谢氏加快速度转了两下纺轮,棉线迅速从她左手中抽出,一把棉纺完后,她断开棉线,停下手中动作。
  “你身子刚好没几天吧?”
  韩氏则提着肉和蛋前往厨房,准备烧火做饭。
  等谢氏和王氏把棉线与棉花整齐收进簸箩,海瑞和海安将三具纺车抬进西屋。
  其实按海大人当下的收入,家里本无需自己织布了,只是一来,勤俭持家的习惯已久,难以改变;二来,这纺织是海南人的传统手艺,不能舍弃;三来,谢氏深知儿子的脾性,觉得他随时可能丢了官职,甚至被发配充军,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还是保持原样为好,免得日后难以适应。
  “汝贤,今天真是稀奇,你怎么也会带客人回来?”谢氏觉得很意外,除了偶尔有亲戚上门,她都不记得家里还招待过别的客人。
  海瑞用麻布擦了擦手:“是个曾经帮助过儿子的人。”
  谢氏在一旁听了,缓缓说道:“既然是这样,那可一定要请人家来家里坐坐,咱们知恩可得图报啊。”说着,便开始絮絮叨叨起来,岁月似乎磨平了她年轻时的凌厉,如今的她,就像普普通通的老人家一样。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