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欢上了写随笔,释放一下有些压抑的心情。
今天如果有任务的话,就是用放松活动让头疼恢复,恢复差不多了再去看小说。
时不时脑壳疼,脑袋里不是胀满痛,那种感觉是有东西脑袋里膨胀,似乎要炸开了,要么就是感觉到一跳一跳的,感觉像是一点一点,突突跳痛,估计是脑神经。
又或者脑袋一边痛,痛起来走路幅度大一些,都会让那种疼痛的感觉加重,樱桃小丸子,喜羊羊灰太狼,很解压,很适合用来放松。
写过的初稿虽然在勉强发,不过发之前去修改的时候发现好多语句不通,卡的脑壳疼,一章节要修两个小时,真是挺麻烦的。
虽然简单修一遍也改变不少什么,顶多增加一些流畅度。
不过,只有隔断时间的稿子,才能一眼看出比较明显的缺陷。
看不同老师的推书,真是哪本都觉得好,讲的写作资料,也是初听时,哪个说的都有道理,尽管他们的观点似乎对立矛盾。
却每个听来都合理,听听时就觉得都有道理。
因为一章看起来很好玩的句子买回来的书,并不是每个句子都好玩,大多句子不那么好玩,但是有少年感,有灵气就是了。
我身边鼓励我写小说的只有一位老师,我没想法的时候,说要和我说一件事,被神秘感勾起,期待什么事。
原来是建议我去写小说短剧,我没有这方面渠道,你要自己找了,但我觉得你合适,你要自信。
初听时的感动和认同也让我辗转反侧过,我不行,我不会爽点,哪本小说不是满本爽点。
你可以慢慢去找适合你的,试试也没错。
算了,头疼好一些的时候继续深入了解一下吧,写小说和玩毛线差不多,初玩时焦虑的像个小废物。
我怎么都弄不懂,我起不了针。
你看那边。(朋友)
公园公用长椅上坐着一位看起来面目和善的阿姨。
“去问问,估计她们没有不会的。”
……
虽然最后还是没有问,只是狂刷各种钩织教程,去加钩织大佬微信。
不会了再问我。
谢谢谢谢。
没事,大家一块玩,这个刚开始不难。
一晃也过去几年了。
当初勾出来的一个小包还被朋友悬挂在显眼的地方,尽管那个黑白相间的小包,毛线早已经褪了色。
“你就勾这个有用,其他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和另外一个朋友聊天,说不会钩织,那个时候已经不玩毛线一年多了,我试试呢?
一口气用彩色毛线弄出来一个小包,上午开始,中午结束。
虽然给了朋友,可是,好丑,那会感觉很心虚,有错误的地方,有些地方潦草,但是我不想拆。
“好了。”
“这么快。”朋友。
“好丑。”
“没事。”笑
“这里这里不行。”指出错误的地方,缺陷潦草。
“没事没事。”
那是最后一次碰毛线了,尽管时常搬家,还是忍不住带上当初的工具,好像看一眼,那些记忆就回来了。
如今已经全然忘记了要如何起针,如何完整勾出一个可用的小包。
为什么总是有恍如隔世感呢。
因为天生的三分钟热度。
可以因为一个新东西废寝忘食热情满满,也会在之后把那些东西打入冷宫,直到再看见有些发旧的物件,好像已经隔了一个世纪那么久。
这是经常出现的感觉。
“我感觉我三分钟热度。”
“活着就行了想这么多干嘛。”
“可我觉得我是废物,我坚持不了,总觉得什么都做不好。”
“想干什么干什么,什么都不做也是成功。”
“我知道你在安慰我。”
“我说的每一句都是事实,我不安慰人,也不喜欢说假话。”
“我好像学不会,进都进不去,尽管已经看了很多的资料。”
“你就是个怪人,正常逻辑对你没有用。”
“我智商很低吧?”
“是不高。”
荒诞扭曲的人生,封闭浅薄的世界,我要依靠大量的素材资料去细品不同的人生。
让完全的虚构也能长出不同的翅膀。
今日目标玩,再偶尔回看一下初稿,解决字句不流畅问题,其他的问题先放着。
精心构思过可能会失败,没有构思大概率失败,少数天赋者除外。
失败和吃饭喝水呼吸一样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