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出发
书名:穿越大明落榜娶娇妻 作者:落魄小书生 本章字数:2066字 发布时间:2025-08-19

第276章 出发

  接着是两个门政的人选,这个职位虽然重要,但专业要求就签押房没那么高了。

只要知道利害、口齿伶俐、模样光鲜、略有急智即可胜任。

“门政的话让于超带个我的管事上吧。”李铭便笑道:“他干过西山公司的大堂经理,迎来送往,高接低挡这活熟得很。”

还有那些盯着钱漕、仓库、马号、监狱、府衙等地的外差,李铭带来的管事们稍加培训便足以胜任。

最后还有个管厨的差事,这可是个肥差。

因为从唐太宗开始,各级衙门都是管饭的,管饭的地方名曰‘食堂’,县衙里的官吏差役,再加上数以百计的白役……也就是临时工,加起来足有两三百号人。

这么多人一天三顿吃喝,里头的油水可想而知,当然得派个信得过的人的盯着。

虽然李公子看不上那点花头,却也绝对不愿意被人当成可以随便揩油的傻子。

于是他将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齐二郎。

最后是县太爷掌握的武装力量。

王如龙仍带领从京城带过来的汉子,负责后衙和赵家父子的安全。

哦不,是嫌他长得太凶,整天站在自己身后,会影响大老爷亲民的形象的。

金科则负责将县里的义勇、枪手和民兵之类,挑选整合,训练成军,接下来几个月抗洪时,负责维持全县秩序。

至于要不要取代三班衙役和巡检司的弓手,待到洪水退去,再视情况而定。

毕竟典史和巡检虽然一个不入流一个从九品,但朝廷赋予了他们明确的职权,巡检司更是独立于县衙之外,可不像县丞和主簿那样可以随意架空。

因为县丞的职责是辅佐知县处理本县各项事务,并无具体的差使,权力大小全看知县的心情和能力。要是碰上个强势的知县,县丞就只能乖乖靠边站。

  至于主簿,主要负责全县的钱粮和档案,可惜前者是一县的命脉,大老爷必须牢牢抓在手里,所以大明朝的主簿虽然名为三老爷,但其实也就是个档案室主任……

  雨中行船,江水如沸,风帆劈啪作响。

舱室中烛光摇曳,不知不觉天色已黑。

“这样安排,应该勉强可以应付了吧。”李铭伸个懒腰,人事安排就是这样费心劳神,累。

“应该可以了吧……”徐渭和吴承恩相视苦笑。

何止是可以啊?这配置直接拿去给巡抚用都绰绰有余好吗?

当然,主要是因为我们俩的存在……

不过还是要为昆山县的二老爷、三老爷、四老爷,以及六房书吏、三班差役默哀一下了。

他们接下来三年,怕是要度日如年了。

“累死了,累死了。”鲁晨只带耳朵听了一天,就觉得吃不消了。

这衙门里的门门道道实在太多了,要是老子一个人去上任,非得被那帮地头蛇活活玩死不可。

吓死老子了,必须喝点酒压压惊。

他便拉着徐渭和吴承恩一起喝酒。

又抢在李铭张嘴前,指天发誓道:“今天最后一顿酒,明天开始洪水不退、滴酒不沾!”

官船还得在大运河上行一天才能到苏州,李铭也就没再说什么。

  翌日下午,两艘船到了苏州阊门外的官船码头。

宿醉刚醒的鲁晨穿戴整齐,正要下船,却见一名身穿六品服色的官员,打着伞神色严峻的上船。

“署理昆山知县鲁晨何在?”

“正是下官。”鲁晨忙向那官员一抱拳,“不知尊驾?”

“本官苏州府通判郭鹤,奉府尊之名在码头等候贵县!”那叫郭鹤的通判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防雨的牛皮文件袋。

然后将一份苏州知府的手札递给鲁晨道:“府尊有令,今晨洪水已经席卷昆南之境,洪水无情,十万火急,免去贵县拜见,立即前往昆山救灾,不得有误!”

“遵命!”鲁晨赶紧双手接过手札,交给身后的徐文长,徐渭打开扫一眼,点点头,表示没问题。

鲁晨便朝那郭鹤一抱拳道;“有劳通判了。今日幸会,来日抗洪结束,必具薄酒,还请尊驾赏光。”

“好说好说。”张通判心下一松,朝鲁晨还一礼,便快步下船去了。

  结果鲁晨的官船刚系好了缆绳,就又重新解缆启航了。

  官船离开苏州城没多久,就到了北太湖湾的瓜泾口,而通往昆山的吴淞江也发源于此。

这里也可以说是昆山水患的源头了。

李铭便拉了鲁晨和两位先生来到船头实地勘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可惜有时候,调查了也依然没法发言……

李公子闻言咂咂嘴,只见眼前水面茫茫,一眼无际,湖水滚滚,向东而去。

能看出个什么来呀?

他便微笑看向吴承恩,不慌不忙道:“射阳先生在太湖边的长兴县为官多年,看得比我透彻的多。”

吴承恩是个实在人,便点点头,指着西侧明显狭窄的江面道:“瓜泾口是个狭长的喇叭口,地势又最低,整个太湖有七成水量要从这里泄洪。”

“瓜泾口啊。”李铭有印象了,指着南岸那棋盘式的水田问道:“那就是溇港圩田吧?”

“不错,咱们昆山要被这玩意儿害死了。”吴承恩苦笑道。

  “哦?”李铭闻言有些奇怪,他记得高中历史书上说,这玩意是好处多多的水利工程啊。

  一万里束水成溇,两千年绣田成圩。

船行吴淞江上,吴承恩向李铭讲解道:

“原先太湖出水流速很快,瓜泾口和吴淞江上游几乎没有泥沙淤积,但从开凿大运河之后,苏州生齿日繁,商贸发达,便又在下游水系修筑了很多长桥、长堤和挽道,大大减缓了太湖出水流速,于是泥沙淤积严重,地势低洼的南岸便成了滩涂。”

“嗯。”李铭点点头,听得十分认真。

“后来人们把滩涂改造成了圩田。”吴承恩指着江堤

“他们先在淤泥地上,开挖一条沟渠,然后在沟渠两岸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透水的挡墙,这样泥土里的水份透过竹木围篱渗入沟渠,也就是所谓的‘溇港’中。”

“挖出的泥土又堆在湖岸边,形成一道河堤,新的陆地便出现在了太湖南岸。”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