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包下餐馆
书名:穿越大明落榜娶娇妻 作者:落魄小书生 本章字数:2621字 发布时间:2025-08-23

第284章 包下餐馆

  “行,我记住了,往后会收着点。”鲁晨脸上露出一丝讪笑,随后满含期待地看着李铭。“不过我先前说的那些大话,好大哥你可一定得帮我实现了啊!”

  “前两件事我尽力帮你办妥,至于这第三件事……”李铭朝着百步开外那座破败不堪的南山寺看了一眼,嘴角微微上扬,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神情说道:“入秋之前,你就跟那寺庙‘作伴’吧。”

  鲁晨一听,顿时苦下了脸,哎,这可真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毕竟鲁晨身为一县父母官,那可是一言九鼎,说出去的话哪能轻易改变。

  鲁晨就真的留在了堤上,他伸出手扶着草亭的梁柱,身子微微前倾,眼睛紧紧盯着李铭那渐渐远去的背影,嘴里喃喃低语:“往后这日子该咋过哟……”

  而那个看似狠心的李公子,缓缓离开了满是泥泞的江堤,来到了不远处的小澞河旁,他坐在船帮上,河水轻轻荡漾,泛起层层涟漪,李公子低下头,看着腿上和脚上沾满的泥巴,便用手掬起雨水,仔细地冲刷着。

  “安全,安全还是安全。”在父亲听不到的地方,李铭郑重地对王如龙说道:“回头我打算从县衙再派二十个护卫过来,让金将军带着枪手在此驻训,这安全问题可不得不防啊。”

  “是。”王如龙神色严肃地点头应下。

  好在有金科和王如龙在,仅他们的名字,就足以对那些心怀不轨的宵小之辈形成震慑。

  李铭接着又吩咐道:“另外就是要做好防溺水的措施,平时巡堤的时候一定要格外小心,记得带上浮环。”

  大明也有类似救生圈的救生用具,叫做“浮环”。这东西可不是李公子发明的,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据说宋军曾经用软木制成圆形的浮环,套在腰间,靠着它渡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如今的浮环已经变得十分实用了。

  就拿李铭在南京采购的这批浮环来说,环形软木被精心掏成了空心的,外面再包裹上一层隔水的皮革,然后细细地缝制起来,还涂上了防水的鱼鳔胶。

  不过,这只是狗大户才用得起的豪华款,一个就要卖一两银子。

  “夜里必须派人紧盯着水面。”李公子郑重地叮嘱道,“再准备一条船……算了不太合适,还是换成羊皮筏子吧,到了寺里再给它充气,别让老百姓瞧见。”

  “好的,公子尽管放心。”王如龙拍了拍胸脯保证道:“兄弟们都熟悉水性,哪怕拼了命也会护公子周全。”

  “行,那就有劳你了。”李铭这才停止反复交代,把脚丫子收了回去。

  白篷船顺着小澞河缓缓前行,不到一顿饭的工夫,便回到了县城。

  这次没有人员前来迎接,也无需在城外码头下船。

  小船径直穿过娄江,从县城西水门留晖门进入城内,接着沿着至和塘横贯县境。

  昆山县城有个显著优点,几十年前筑城之时,顾鼎臣进行了极具前瞻性的设计,使得县城占地面积尽可能扩大,一直拓展到四周临江才停止。

  如此一来,原本的县城面积扩充了三倍有余,造成的局面便是县城中随处可见空地,尤其是至和塘以北的区域,遍布农田与山地。

  能够如此从容地接纳十万灾民,实属不易,事实上,即便再多容纳十万,也并非难事,但昆山县的粮食储备有限,无力养活如此庞大的人群。

  或许,当年顾状元在筑城之时,就已经考虑到全县百姓的避难需求,因此才建造了如此宏伟的城池吧,,从半山桥出发,向南行进半里,便抵达了热闹非凡的衙前街。

  李铭从州西桥码头上岸后,映入眼帘的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灾民,他们或坐或躺,都在为生计而奔波,李铭心中不禁生出一种奇特的感觉,仿佛自己成了丐帮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暗自思忖,在这叫花子聚集的地方要饭,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呢?就在这时,一群灾民注意到了他的出现,瞬间围了上来,他们中有的手捧破碗,有的肩膀挂着三弦,还有的嘴上叼着竹哨,手里同样拿着破碗。

  “公子,祝您长命百岁,身体健康!”一位灾民热情地招呼道。

  “公子,要不要听我唱个小曲?”另一位灾民也不甘示弱。

  “公子,我给你学个鸟叫吧。”更有创意的灾民提出了这样的提议,这些老百姓真是各有各的才华,说话又如此风趣。

  王如龙等人见状,立刻将李铭护在中间,以防不测,李铭则轻轻拍了拍王如龙的肩膀,示意他不必过于紧张,自己有能力应对这一切。

  李铭吩咐身后的随从去衙前街的饭馆传话,今日他请受灾乡亲吃饭,让饭馆去县衙结账。

  随从应下后,拨开众乞丐跑去办事。

  灾民们面面相觑,心中怀疑公子话语真假。

  李公子不理众人疑惑,在王如龙等人保护下,来到县衙大门口,门政于超见公子回来,忙命人开门,点头哈腰将其迎进去。

  灾民见此,升起一丝期望,有人试探着去附近酒楼询问,店小二竟放他们进去免费用餐。

  店家虽不识李公子,但认识钱随从给每家店放了一百两预付,店家自然让灾民随意进。

  店家暗暗发誓,定要挣回这一百两,不过想做到还真不易。

  在昆山县,一百两银子能置办一百多桌上好的酒席,可店家哪备有如此多的食材呢?没办法,只能赶忙一边炒菜炖汤、蒸上米饭,一边派伙计到街上去买。

  虽说这么做难免会落下人傻钱多的印,。毕竟店家可能会虚报桌数,也可能会有灾民吃完这家吃那家,甚至县里的百姓也可能跟着来蹭吃蹭,。但这些都不算重要,毕竟大部分食物还是能到灾民嘴里。

  想到灾民能在这样阴雨绵绵的日子里,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饭菜,再喝几盅廉价的老阊门黄酒暖暖身子,李公子就觉得心里特别充实、欣慰。

  随后,他笑着穿过正堂,和守在月亮门口的汉子打了个招呼,便走进内衙。

  大概是耽搁的时间有点久,吴承恩已经回到对面签押房忙活去了,现在是李贽和金科在这儿等着他。

  “两位来得正好。”李铭看了看门口,发现没人伺候上茶,有些歉意地笑道,“现在这儿乱糟糟的,都没个头绪,还望二位多多担待。”

  “公子这话就见外了。”两人起身笑了笑。

  李贽平日里为人颇为疏狂,向来不讲究那些客套虚礼,不过呢,这次李公子给的实在太多,这让他的态度也有了转变。

  直到此刻,他才恍然明白,原来陶渊明之所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并非是有多高尚的气节,不过是当时朝廷给的俸禄实在太少罢了。

  “李公子,我得问你个事儿。”待重新坐定之后,李贽便抢先朝着金科问道。

  金科只是微微一笑,随后找了个借口,很自觉地退了出去。

  在王、朱、金三位将军里面,要说平日的作风,还得数这位金科将军最像戚继光,他为人玲珑,行事又十分谨慎,方方面面都透着一种稳当劲儿。

  李公子对这一点很是满意,毕竟自己团队里那可真是汇聚了各类让人头疼的人物。有憨憨傻傻、一根筋头铁、脑子不太灵光甚至有点问题的老头,还有行事幼稚如同孩童的家伙,整个团队简直就是大明时期各种奇葩的大集合。

  在这种情况下,就特别需要有一个高情商的人来调和调和,而金科将军正好就是这样的存在。

  就拿李贽来说,这家伙压根就不知道谦让是什么玩意儿,要是换了王如龙在场,估计早就一瞪眼,呵斥着他闭嘴,然后自己先发言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