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还是李公子的银子亲
“什么事?”李公子心里暗自腹诽了几句,不过脸上还是带着微笑,看向眼前这位有些问题的中年男子。
“你的科学书院还打算继续办下去吗?”李贽开门见山地问道。
“当然要办啊,谁说过不办了?”
“那就好,我还以为你只是为了找免费劳力呢。”李贽的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接着问道,“那具体在哪儿办呢?是在苏州还是在昆山?”
李贽其实是更倾向于把学院设在苏州的,毕竟苏州是大明最为繁华的城市,对于传播李公子所倡导的科学知识,有着极大的好处。
“肯定是在昆山啊。”李公子语气坚定地说道,“我要让学生们亲身经历昆山即将发生的巨大变化,这可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教育意义!”
“校址我已经选好了,就在城里的玉峰山,你觉得叫玉峰书院怎么样?”
看到李铭连建校的地址都想得这么周全,李贽微微动了动嘴唇,最终还是放弃了劝说的念头。
“不是之前说叫科学书院吗?”
“又不是只建这一家书院,后续在金陵、北京、杭州、福州、广州等多地都会开设书院,自然不能都用一个名字。”
李贽听闻开这么多书院,有些惊讶,他原本以为开书院应选一处明山秀水之地,精耕细作,慢慢发展。
李铭却笑着表示:“人穷才那样做,我有钱,自然要到处开分号,就像朱圣人到处开书院才让理学大兴一样。”
李贽眼中闪过一丝幽光:“到处开书院会引来朝廷忌讳。”
“所以才要叫玉山书院啊。等到了金陵叫雨花书院,到了北京叫玉渊书院,到了杭州就叫西冷书院……”李公子便如数家珍起来。
“你居然都选好校址了……”李贽那个汗啊。
管中窥豹便可知,李公子要干何等无法无天之事,而这小子有能力和财力将想法变为现实,想想都让人担忧。
李贽自认为行事已颇为狂放,然而与李铭一比,他觉得自己还稍显逊色。
老司机此刻竟莫名生出一种搭乘黑车般的不安感觉。
“哼,怎么,心里怕了?”李铭斜睨他一眼,眼神中带着几分挑衅。
“怕?简直是笑话!”李贽旋即爽朗大笑道,“我求还求不来呢!你把事情闹得越大,我越觉得有意思,这样吧,赶明儿我就把焦竑给你招来,咱们好好折腾一番!”
“我就知道你这李卓吾不是怕事之人。”李铭也跟着大笑起来,“在这世上,敢跟我一路混到底的,你绝对算头一份!”
“就冲你这句话,我得再给你拉两个厉害的人物过来。”李贽满脸得意,“赶明儿我就递上一封辞呈,专心帮你把书院的事儿搞起来。”
“何必要辞职呢?”李铭却摇了摇头,笑着劝阻道,“苏州府那可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你只管安心去上任,到时候,还可以把你嫂夫人接过去,让她和小侄女也享两天清福。”
“那这边的事儿怎么办?”李贽不禁皱起眉头,面露担忧之色。
李铭轻声提议:“两县相邻,你不妨两边兼顾,在苏州,你能影响整个苏松地区,而在昆山,你的影响力却难以触及苏州城,因此,我已致信卢知府,提议他擢升你为苏州府学教授,我的用意,你可明白?”
李贽在八品五经博士的职位上已任职十年,调任七品府学教授,虽属平调,却也合情合理。
“我懂。”李贽点头应允,心中暗自思量:这不过是让我在府学中传播科学思想,对学生进行启蒙罢了。
然而,当前抗洪尚未取得全面胜利,显然不是大兴土木、兴办学堂的时机。
李铭遂安排李贽先前往吴县履职,日后白天在苏州城处理公务,每隔一晚则返回昆山为学生授课。
毕竟,对于资本家而言,最大限度地挖掘资产价值,乃是根深蒂固的本能。
苏州与昆山两城虽相隔七十里,但得益于娄江的便利,自苏州阊门乘船顺流而下,直达昆山城朝阳门,无需一个时辰便可抵达,交通颇为便捷。
返程需近两个时辰,赵博士安排李博士在最舒适的快船上,由两名熟练船夫操控,确保航程在一个半时辰内完成。
李铭在送别即将提前四百年过上双城生活的李贽后,让王如龙带金科进来,金科此行目的是汇报对县武装力量的调查结果。
“公子,已查明情况,昆山县有一支额定五百人的枪手队,营地位于至和塘北侧,但实际在营人数仅百八十人,似乎因长期未发饷,大部分人已回家自谋生路。”金科禀报道。
近年来,倭寇之患严重,官军难以全面应对,无法有效保护百姓,因此,各府各县纷纷自行出资组建团练,以守卫县城、抵御倭寇。
昆山县也成立了这样一支枪手队,并投入大量资金打造刀枪火铳,聘请退役军官进行训练,一度颇具规模。
随着这两年倭患逐渐平息,尤其是江浙一带,已有多年未见大股倭寇侵扰,各县的警觉性也随之降低。
昆山作为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更是逐年削减相关开支,如今仅保留基本框架,以备不时之需……
“兵器状况如何?”李铭再次发问。
金科无奈地笑了笑,回应道:“有五十杆鸟铳,工艺尚可,只是保养欠佳,火铳数量不少,但实用性不大,关键是火药都受潮了,这阴雨天气又无法晾晒,所以目前没有一杆能正常使用。”
他接着介绍:“长枪、大刀、梭镖等武器数量充足,但都需要精心修理才能派上用场。”
李铭闻言,只是轻轻点头,心中并无太多意外,看着全县上下那股弥漫的懈怠与颓丧之气,他便已猜到乡勇的状态恐怕也是一塌糊涂。
“先尽力自己维修吧,能修好多少是多少,等过段时间,我安排军器局的人来,全部换成新的。”李铭吩咐道。
金科摆摆手,表示理解:“倒也不急,现在即使给他们最好的鸟铳,也无济于事,必须得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行!”说到这,他不禁将指节捏得咔咔作响,随后又叹了口气。
“不过,他们跟我提出了条件,说必须要发放饷银才愿意训练,而且,训练量还得跟饷银挂钩,发半饷就只训练半天……”金科无奈地说。
“那要是发双饷呢?”李铭却突然眼前一亮,反问道。
“照他们那想法,估计能搞双倍训练吧……”金科无奈地笑了笑,“早听闻苏州人精明得很,没想到这昆山人也毫不逊色。”
“精明倒也不是啥坏事。”李铭摆了摆手,“只要给钱就肯干活就行,明天你先把那上个月的饷银发了,跟他们讲清楚,要是好好训练,欠的饷到月底就会补,往后只要是认真训练的,还能发双饷……具体咋发,你自己拿主意。”
“是!”金科赶忙行礼,应了下来。
这一路往南走,金将军算是彻底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只要钱粮够充裕,他就一门心思给李铭操练兵马,别的那些事儿,轮不到他费心,他也没半点兴趣去关心。
实在是没办法,谁让李公子给的银子太丰厚了呢?
这才发了一个月的饷,就足够他把之前欠的债还清了,下个月啊,就能在老家买地盖大宅子喽。
看来啊,这老天爷、亲爹娘,乃至皇帝老爷,都比不上李公子的银子亲呐。